胡利清+周玉球
【摘要】 目的 探討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與梅毒螺旋體抗體凝集法(TPPA)在梅毒螺旋體檢測中的應用。方法 450例陰性標本和40例梅毒陽性標本, 采用TP-ELISA與TPPA檢測血清梅毒螺旋體結果進行分析, 比較兩種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的差異。結果 TP-ELISA與TPPA各檢出梅毒螺旋體陽性41例和40例, 陽性檢出率分別為8.4%和8.2%, TP-ELISA與TPPA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方法的陽性符合率為97.6%, 陰性符合率為99.8%, 總符合率為99.8%。TP-ELISA的假陽性率為0.2%, TPPA無假陽性。結論 為實現大批量自動化處理和提高檢測的準確性, 對于梅毒檢驗工作使用TP-ELISA篩查聯合TPPA確認更為快速, 準確。
【關鍵詞】 梅毒螺旋體抗體;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梅毒螺旋體抗體凝集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23
梅毒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病種, 其是一種慢性、系統(tǒng)性性傳播疾病[1], 由蒼白螺旋體蒼白亞種(TP)感染所引起。其主要通過性傳播途徑、血液、母嬰垂直傳播途徑等傳播。隨著醫(yī)學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 各種有效的抗菌藥物可積極控制梅毒的發(fā)展, 但梅毒發(fā)病率仍居高不下, 且梅毒感染還可增加患艾滋病的風險[2]。梅毒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胎傳梅毒等。各期梅毒的臨床特征分別為一期梅毒的硬下疳, 通常感染TP后7~60 d 出現;二期梅毒以二期梅毒疹可伴有全身癥狀;三期梅毒(晚期梅毒)中, 1/6為良性, 1/6~1/5為嚴重的晚期梅毒可有皮膚黏膜潰瘍性損害或內臟器官的肉芽腫樣病變, 近關節(jié)結節(jié)、心血管毒素、神經梅毒等表現[3], 對自身組織器官的破壞性很強;潛伏梅毒(隱形梅毒)無明顯臨床癥狀, 腦脊液檢查正常但梅毒血清試驗陽性, 顯性梅毒活動期后癥狀暫時消退后也可引起;孕期發(fā)生的顯性或隱性梅毒叫妊娠梅毒, 此時, TP可通過胎盤或臍靜脈傳給胎兒讓所生嬰兒患先天梅毒, 梅毒孕婦極易造成流產、早產、死胎, 只有少數可生健康兒。據WHO估計梅毒在全世界流行, 每年約有1200萬新發(fā)病例, 主要集中在南亞、東南亞和次撒哈拉非洲。我國近年來梅毒已成為報告病例數最多的性病, 因此采用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的檢驗方法對于該病的確診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TP-ELISA法和TPPA法兩種方法對490份血清標本進行檢測比較,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本院做TPPA的標本490例, 其中臨床確認梅毒標本40例, 批量做TP-ELISA檢測。
1. 2 試劑和方法 TP-ELISA和TPPA檢測試劑盒分別購自珠海麗珠試劑公司和日本富士瑞必歐。兩種檢測都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瑞士的HAMEITONG為TP-ELISA的洗板和判讀。TP-ELISA每次測試均設置空白、陰性和陽性對照, 與待測標本同時檢測。TPPA每次測試均設置陰性、陽性對照, 與待測標本同時檢測, 肉眼判讀。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陽性率 采用TP-ELISA和TPPA從上述血清中檢出TP陽性有41例和40例, 陽性檢出率分別為8.4%和8.2%, TP-ELISA的假陽性率為0.2%, 兩種方法陽性檢出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TP-ELISA和TPPA檢測的一致性 兩種方法陽性符合率為97.6%(40/41), 陰性符合率為99.8%(449/450), 總符合率為99.8%(489/490), TP-ELISA陽性TPPA陰性有1例。見表1。
3 討論
血清學試驗在梅毒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當人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1個月后, 抗類脂質抗原的非特異性反應素抗體[主要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和抗梅毒螺旋體抗原的特異性抗體(主要是IgG、IgM)可在血清中產生, 可通過各種免疫學方法檢測此兩種抗體作為協(xié)助診斷梅毒。實驗室梅毒血清學診斷的方法很多, 選取符合患者利益的靈敏度高、特異度強檢查方法顯得尤為重要。針對非螺旋體抗原(心磷脂抗原)的快速血漿反應素環(huán)狀卡片試驗(RPR)、 梅毒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等檢測方法, 可做定量試驗, 用于判斷療效和病情活動程度;而針對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原的TPPA、TP-ELISA等檢測方法, 特異度高, 用于TP 感染的確證[4]。另外梅毒螺旋體IgM 抗體檢測診斷嬰兒的胎傳梅毒意義很大。TP-ELISA是以梅毒螺旋體抗原包被, 以雙抗原夾心同時檢測IgG、IgM抗體, 由于TP-ELISA法利用了酶的放大系統(tǒng), 提高了檢測靈敏度[5], TP-ELISA操作簡便快捷, 易實現大批量自動化處理, 非常適合用于大批量的血清梅毒篩查工作。高齡老人[6]血清中的特殊成分和臨床上許多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可使患者體內含有某些治療性抗體、易嗜性抗體、類風濕因子、甲胎蛋白等, 這些特殊成分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讓 TP-ELISA血清學試驗有一定的假陽性率, 本文中前面分析的TP-ELISA法陽性而TPPA法陰性的1例結果, 可能是上述原因造成的。TPPA 試驗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檢測梅毒確診的首選方法, 其檢測血清中的梅毒特異性抗體是利用人工載體明膠粒子包被純化后的梅毒螺旋體菌株成分制成抗原, 其特異度和靈敏度均較高, 但其試劑價格昂貴, 檢測時需手工將標本做系列稀釋, 自動化程度低, 以肉眼判斷結果, 主觀性較強, 不利于大批量標本檢測[7-9]。本文結果中TPPA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好, 不易出現假陽性反應[10], 本文中TPPA法未出現假陽性結果。由于梅毒特異性抗體IgG出現較晚, 甚至可終身存在, 而心磷脂抗體可在梅毒治愈后消失, 所以TP-ELISA或TPPA陽性也無法判斷是初次感染還是既往感染, 即在確認梅毒后, 用TRUST法來判斷傳染性和治療療效比較適宜。總之不同的梅毒檢測方法聯合檢測, 可進一步提高梅毒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11-14]。
綜上所述, 為實現大批量自動化處理和提高檢測的準確性, 對于梅毒檢驗工作使用TP-ELISA篩查聯合TPPA確認更為快速, 準確。
參考文獻
[1] 馬開富. CMIA 與ELISA、TPPA、TRUST 檢測梅毒的方法學比較.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2, 33(16):1994-1996.
[2] Silhavy TJ, Kahne D, Walker S. The bacterial cell envelope.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0, 2(5):a000414.
[3] 蔣傳好. 梅毒螺旋體重組蛋白TpF1 在梅毒血清學診斷中的應用. 南華大學, 2013.
[4] 熊春蓮, 李方才, 占小梅, 等. 梅毒血清學試驗在梅毒診斷中的應用.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1):199-200.
[5] 王愛榮, 張爾明. TP-ELISA雙抗原夾心法與TRUST法在獻血員血清學檢測中的比較. 中華臨床醫(yī)藥, 2004, 13(1):9.
[6] 武建國. 老年人抗梅毒螺旋體抗體測定的假陽性率偏高. 臨床檢驗雜志, 2006, 24(4):241-243.
[7] 秦玲. TPPA 和TRUST 兩種檢查方法在梅毒血清學檢查中的應用.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0, 18(7):881-882.
[8] 龔匡隆, 尤永燕, 張津萍, 等. 現用梅毒血清試驗臨床應用價值評估. 微生物與感染, 2011, 6(1):23-26.
[9] 肖春梅, 樸桂花, 李富榮, 等. 梅毒血清學實驗室檢查及臨床應用.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1, 27(8):1485-1486.
[10] 程艷杰, 王廣杰, 王旭梅, 等. 梅毒螺旋體血清學檢測方法的實驗室評價.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5, 19(8):503-504.
[11] 劉運保, 古淦元, 虢娟, 等. 聯合檢測方法檢測血液梅毒的評價. 中國輸血雜志, 2004, 17(4):255-256.
[12] 劉小平, 鄧巖. 3種梅毒血清學診斷方法在梅毒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醫(yī)學檢驗, 2004, 19(4):310-311.
[13] 吳穎, 胡瑜潔, 孫愛華. 不同梅毒血清學診斷方法的臨床檢測與效果評價. 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1(24):133-134.
[14] 柯瓊浪. 不同梅毒血清檢測方法的意義比較.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1, 18(1):86-87.
[收稿日期: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