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蔣華景+楊春桃

【摘要】 目的 探討系統超聲檢查在胎兒先天畸形篩查中的價值。方法 對2081例胎兒先后進行常規產科B超檢查和系統超聲檢查, 以臨床特征、染色體檢查和尸檢結果為依據, 判定胎兒是否患有先天畸形, 并以此確診結果為金標準。觀察比較兩種篩查方法的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結果 與金標準對照發現, 常規產科B超誤診19例、漏診10例, 系統超聲檢查誤診4例、漏診1例。系統超聲的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5.24%、99.81%、83.33%和99.95%, 均顯著優于常規B超的52.38%、99.08%、36.67%和99.5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系統超聲檢查在胎兒先天畸形篩查中運用, 有助于提高胎兒先天畸形的檢出率, 降低漏診率, 具有推廣意義。
【關鍵詞】 系統超聲;常規超聲;胎兒先天畸形;靈敏度;特異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36
胎兒先天畸形為婦產科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80至100萬缺陷兒出生, 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了極大的經濟負擔。目前該癥是可通過醫學篩查技術于胚胎發育過程中進行檢查, 進而發現外形或可識別的內在結構異常。從衛生經濟角度及檢測方法的敏感性出發, 產前超聲篩查為首選診斷工具[1]。基于當下社會背景和臨床環境, 本文旨在于通過探討系統超聲檢查在胎兒先天畸形篩查中的效果, 進而明確其在該病癥篩查中的應用價值和可行性。現將本次研究資料予以回顧性分析, 茲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間在本院產科門診行胎兒產前常規超聲和系統超聲檢查的2081例胎兒為研究對象。受檢孕婦共計2081例, 均為單胎。孕婦年齡20~39歲, 平均年齡(28.9±3.7)歲, 孕周20~34周, 平均孕周(26.3±3.2)周。
1. 2 檢查方法 所有孕婦均先后接受常規產科B超檢查和系統超聲檢查, 使用GE E8及飛利浦IU22型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 腹部探頭, 探頭頻率2~6 MHz。常規產科B超檢查方法:常規取仰臥位或側臥位, 暴露檢查部位, 平掃。判斷胎兒數目、方位、羊水深度、胎盤位置、胎位、血流和胎兒存活情況, 測量股骨長、雙頂徑、腹圍及胎心率。系統超聲檢查方法:常規取仰臥位或側臥位, 暴露檢查部位, 經二維、三維模式, 將探頭自頭部、顏面部、脊柱、胸腹、四肢順序進行掃描。從側腦室橫切面、丘腦橫切面觀察, 顱骨是否完整光滑, 顱中線位置及骨化程度是否正常, 腦內結構發育情況是否同胎齡相符, 側腦室寬是否增寬等;從顏面部矢狀切面、唇部冠狀切面和雙眼球橫切面觀察, 顏面部各組織結構發育情況;從脊柱縱橫切面觀察, 脊柱各段椎體排列是否正常, 連續性、彎曲度、骨化程度是否合理;從四腔心切面等多切面方位觀察, 胸腔有無積液, 血流信號和心肺位置是否正常, 心臟結構有無缺陷, 大動脈數目、走向、連接情況是正常;從腹部測量橫切面和雙腎橫切面腹壁完整性如何, 腹腔有無腹水, 檢查肝、胃泡、雙腎、膀胱和腸道的結構, 測定臍動脈的S/D比值;從四肢縱橫切面觀察, 四肢形態、結構有無畸形態, 結構間的關系是否異常。將部分切面圖像存儲于超聲工作站中。2081例經檢孕婦均于本院分娩或中止妊娠。以臨床特征、染色體檢查和尸檢結果為依據, 判定胎兒是否患有先天畸形[2]。
1. 3 觀察指標 通過金標準觀察常規產科B超檢查和系統超聲檢查方法的檢查效果, 計算并比較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妊娠結局及兩項篩查方法診斷結果與金標準對照情況
2081例孕婦中, 2例因胎兒心臟畸形而終止妊娠, 另2079例孕婦順利生產。經臨床特征觀察、染色體檢查和尸檢, 確診21例胎兒或新生兒存在先天性畸形, 2060例新生兒身體健康。其中, 常規產科B超誤診19例, 漏診10例;系統超聲檢查誤診4例, 漏診1例。見表1。
2. 2 兩項篩查方法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比較 系統超聲的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5.24%、99.81%、83.33%和99.95%, 均顯著優于常規B超的52.38%、99.08%、36.67%和99.5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胎兒先天畸形為臨床常見病癥, 臨床表現為患兒機體結構和形態異常, 或生理功能發育異常。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受各種不良內外因素影響或干擾是該癥發生機制, 因此, 臨床為了降低先天畸形胎兒出生率, 往往會在產前預先進行篩查[3]。目前, 超聲產前檢查因其無創、可重復、動態觀察、價格平民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診斷臨床, 同樣, 在胎兒先天畸形篩查中, 超聲也已成為首選診斷工具[4]。
本次研究過程中, 針對所有前往醫院產科門診行胎兒先天畸形篩查的2081例胎兒, 均先后開展了產前常規超聲和系統超聲檢查。2081例孕婦中, 2例因胎兒心臟畸形而終止妊娠, 另2079例孕婦順利生產。經臨床特征觀察、染色體檢查和尸檢, 確診21例胎兒或新生兒存在先天性畸形, 2060例新生兒身體健康。其中, 常規產科B超誤診19例, 漏診10例;系統超聲檢查誤診4例, 漏診1例。系統超聲的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5.24%、99.81%、83.33%和99.95%, 均顯著優于常規B超的52.38%、99.08%、36.67%和99.5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5]。提示說明系統超聲較之于常規B超, 應用于胎兒先天畸形篩查臨床, 可為臨床處理提供更為有利的證據, 具更高價值。
作者總結本次研究結果并依據多年工作經驗分析, 雖然系統超聲產前檢查在胎兒先天畸形篩查中運用, 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 但是仍存在其局限性, 特別是在多指(趾)及并指的檢出率方面, 一直偏低, 單純腭裂及口角裂漏診也偶見漏診情況。本次系統超聲漏診的1例胎兒便為較輕唇裂, 分析原因, 可能在于妊娠晚期胎兒姿勢固定, 加之枕前位, 超聲聲束未達, 因而影像學上并未出現任何異常反應。另外, 在實際篩查過程中, 羊水量、胎兒大小、胎位、母體脂肪厚度和檢查者的操作能力、經驗等都可能會影響檢查結果, 因此, 作為一名影像學科室醫師, 應當自覺總結他人及自身經驗, 提升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 系統超聲運用在胎兒先天畸形篩查中, 可作為指導臨床正確處理妊娠過程的指導依據, 對降低我國胎兒先天畸形出生率具有積極意義,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牛媛媛. 超聲檢查在胎兒產前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22):87.
[2] 于清霞, 曹福志, 劉海燕, 等. 產前超聲檢查在診斷胎兒泌尿系統畸形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5, 23(12):83, 102.
[3] 湯小君. 產前超聲對胎兒前腹壁異常的臨床診斷價值.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1):79-81.
[4] 李金英, 粟澤平, 楊承平, 等. 系統產前超聲在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5, 23(3):94-95.
[5] 任群, 傅蘊韻, 溫瑜鵬, 等. 產前超聲篩查五步檢查法對胎兒心臟畸形的診斷價值.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1, 25(1):59-61.
[收稿日期: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