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甜甜
【摘要】農業公司財務造假一直是資本市場的一個熱議話題,加之我國對農業非常重視,因此研究農業公司造假現象就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本文通過輝山乳業的案例,來分析農業財務造假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一些應對策略,從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公司;財務造假;動因
一、前言
近年來,農業公司造假現象層出不窮,諸如萬福生科、銀廣夏、藍田股份,綠大地、新大地、獐子島、參仙源等都是近幾年發生的引起投資者恐慌的例子。農業公司如此喜歡造假,其背后必然存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且農業類公司還具有生產周期長、庫存核查困難、現金交易量大、交易對象分散、性能不穩定等特點,與其他行業比較而言,產品周期長并且產量不穩定,因此致使,農業類企業資金來源困難重重,必須做出更好的財務報告來吸引投資者。故此,研究農業公司財務造假現象顯得尤為重要。本篇文章通過對輝山乳業案例的分析,來找出造假背后隱藏的原因,并對該原因背后的策略應對提出一些見解。
二、輝山乳業案例分析
(一)案例簡介
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06863.hk,以下簡稱“輝山乳業”),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覆蓋全產業鏈的乳制品公司,業務涉及草料種植、奶牛養殖、液態奶和奶粉的生產及銷售,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
2017年3月24日,輝山乳業在半個小時之內股價暴跌90%,最終跌85%后停牌,股價只剩0.42元,該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是一份流落在外的文件顯示,遼寧省金融辦定于3月23日14點召開輝山乳業集團債權銀行工作會議,23家債權行與輝山乳業集團相關負責人出席。而早在2016年12月,美國知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針對輝山乳業發布報告,稱輝山乳業至少從2014年開始發布虛假財務報表、夸大其資產價值及負債頗多,并稱該公司估值實際接近零。
(二)案例分析
根據渾水機構的幾個月調查,共訪問了35個牧場,5個生產設施基地和2個完全沒有建設跡象的生產基地。發現輝山乳業的欺詐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牧草來源欺詐。輝山乳業宣稱其用于奶牛飼養的苜蓿是自產自足,近而來夸大利潤率。但大量證據表明這是個謊言,這家公司長期從第三方供應商手中大量購買苜蓿。
2.資本開支造假,輝山乳業在其奶牛養殖場的資本開支方面存在造假行為,其夸大了這些養殖場所需的花費,夸大程度約在8.93億到16億元人民幣之間。資本開支造假的主要目的很有可能是為了支持公司收入報表舞弊。
3.董事會主席轉移資產,輝山乳業董事局主席楊凱從公司竊取了至少1.5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當中涉及將一家最少擁有四個乳牛牧場的附屬公司向一位未披露的關聯方轉移。
三、農業公司造假頻發背后的原因
(一)稅收政策降低造假成本
國家對農業的稅收政策,為財務造假提供了便利條件。農業企業的增值稅、所得稅減免幅度都很大,這樣虛增收入和利潤就沒有成本,所以農業企業造假成本很低。以一個工業企業為例,虛增1個億的銷售收入,通常需要拿出2000多萬的增值稅和所得稅。但是在農業行業,由于流轉稅和所得稅都有很多優惠,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可能虛構一億元的銷售收入,公司連一分錢的稅也不用交,造假者就會使勁往大了造,反正也不怎么花錢,用農業公司作為平臺來造假,可以一下就省掉幾千萬的造假成本。
(二)農業類公司交易較零散,且以現金收付為主,難以核查
農業企業的上游以分散的農戶為主,單筆交易額度很小,且以現金收付為主,這樣事務所進行審計時很難進行核查。如藍田股份采用偽造產權證明與銀行賬戶來虛增資產,采用錢貨兩清的現金交易模式偽造銷售數據、虛增收入;萬福生科通過虛構交易,并在銀行存款、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以及在建工程等多個科目倒賬,最終把虛增的收入計入到在建工程項目。
(三)存貨以生物性資產為主,難以盤點
獐子島價值幾十億的蝦夷扇貝不翼而飛,第二年又回來了,這個事件剛公布的時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這些資產作為專業的審計師也是很難去進行排查的,輝山乳業的苜蓿草種植也是這個道理,盤點的時候存在很多障礙,這就為造假提供了機會。
(四)頻發的自然災害和特殊的行業性質
綠大地以2009年云南持續干旱為由巨虧,與獐子島的蝦夷扇貝不翼而飛手法如出一轍。農業企業的增長依賴自然資源的限制,很難追得上資本市場的步伐,達不到業績預期的,就有造假的沖動。這也就是市值管理給予農業公司的壓力,也間接地使這些公司業績不夠,造假來湊。
四、結論與啟示——財務造假策略應對
(一)重視收入的審計和存貨的核查
農業公司造假主要是在收入和存貨兩個方面。在收入造假方面,主要是傾向于通過關聯交易來進行造假。所以在審計時,要關注企業往來款項的波動情況;關注企業同行業、上下游行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對比;結合函證、走訪的形式對客戶及交易的真實性進行檢查。關于存貨的盤點,應該注意不同的存貨利用不同的方法,盡量去做到真實盤點;其次是要關注估約數的合理性;最后就是要注意界定生物資產的所有權。在審計識別的過程中,審計師應積極采納農業領域專家的意見。
(二)適當修改相關的農業稅收政策
我國在流轉稅與所得稅方面關于農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過大,這大大降低了農業公司的造假成本,也為農業公司造假提供了便利。所以我國應該適當地修改相關的政策,比如不同時兩方面都進行稅收優惠等,這也是阻礙農業公司造假的一個途徑。
(三)加大對農業公司造假的懲罰力度
縱觀這些年發生的農業公司造假事件,當公布出來以后會對該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事件過后也都沒有影響公司的運營,有些是換了董事長,有些是改了名字繼續經營,受到處罰的也大多是罰金。而我國對于造假處罰的力度遠遠小于美國,這就使得農業公司造假事件屢禁不止。
農業的發展關乎著國泰民安,是穩定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性產業。農業公司造假現象要想根除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但是可以通過國家和證監會的相關政策規定,來一步步約束和改善造假事件,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藝.農業類上市公司審計中易出現的風險與對策[J].財務與會計,2015,(06):63-65
[2]許亮亮.農業類公司財務造假案例及啟示——以參仙源為例[J].經貿實踐,2017,(05):208-209
[3]于化瀛.農業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動因分析及對策——以萬福生科為例[J].財會月刊,2014,(08):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