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軍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鏡下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72例進展期胃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D2根治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腫瘤根治性指標、手術相關指標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 兩組患者近端切緣距離、遠端切緣距離、淋巴結清掃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 出血量、止痛劑使用次數少于對照組, 胃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33%, 低于對照組的2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進展期胃癌患者應用腹腔鏡下D2根治術治療的優勢更加明顯。
【關鍵詞】 進展期胃癌;腹腔鏡;D2根治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41
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不斷攀升, 其中最常見的為進展期胃癌, 指的是腫瘤出現部位在胃壁肌層及以下[1]。手術是治療進展期胃癌的主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討腹腔鏡下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效果, 本院將進展期胃癌患者72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 以傳統開腹手術作為對照, 以下是詳細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進展期胃癌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 計算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6例。將存在腫瘤遠處轉移、其他惡性腫瘤以及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排除。觀察組:男19例, 女17例;年齡38~70歲, 平均年齡(55.47±6.58)歲;腫瘤直徑2~8 cm, 平均直徑(4.22±1.27)cm;腫瘤部位:7例賁門部, 10例胃體部, 19例胃竇部;病理分型:18例低分化, 10例中分化, 8例高分化。對照組:男21例, 女15例;年齡37~72歲, 平均年齡(55.52±6.63)歲;腫瘤直徑2~9 cm, 平均直徑(4.31±1.57)cm;腫瘤部位:6例賁門部, 12例胃體部, 18例胃竇部;病理分型:19例低分化, 11例中分化, 6例高分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D2根治術治療, 在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 將患者擺放成平臥位并將其雙腿分開, 對手術區域常規消毒鋪巾, 穿刺點為臍孔, 在CO2氣腹建立之后, 使用五孔法將腹腔鏡器械置入, 探查腹腔情況和腫瘤部位, 操作孔選擇臍左側5 cm向上1~2 cm處、左側腋前線肋緣下2 cm處以及右側鎖骨中線與臍橫線交點偏上1~2 cm處。將結腸系膜前葉和胰腺包膜剝離后分離并切斷胃網膜左血管、脾胃韌帶及部分胃短血管, 在胃大彎充分暴露后, 對胃結腸干和胃十二指腸動脈進行解剖, 將胃網膜右靜脈及動脈、胃左動脈、胃右動脈以及脾動脈離斷, 將腫瘤組織和淋巴結完全清除, 并及時取出病理標本送檢, 作一切口于腹部正中, 在實施胃切除術后重建消化道。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除在腹部正中繞臍作15~20 cm長的腹部切口外, 其余操作與上述操作方法一致。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腫瘤根治性指標(近端切緣距離、遠端切緣距離、淋巴結清掃數目)、手術相關指標(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出血量、止痛劑使用次數、胃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腫瘤根治性指標比較 治療后, 兩組患者近端切緣距離、遠端切緣距離、淋巴結清掃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 出血量、止痛劑使用次數少于對照組, 胃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33%, 低于對照組的2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癌的病因復雜, 早期確診的難度大, 患者一般在發現時已處于進展期, 體重減輕以及軀體疼痛是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2]。胃癌根治術是治療胃癌的主要術式, 包括開腹胃癌根治術(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下D2根治術。
傳統開腹手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清除腫瘤組織和淋巴結, 但創傷大, 患者術后疼痛感重, 延長了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
腹腔鏡下D2根治術同傳統開腹手術相比, 存在以下幾點優勢:①手術耗時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差異較小, 說明腹腔鏡手術逐漸成熟, 手術時間能夠與開腹手術相近, 且能夠使術前麻醉藥物用量減少, 促使術后不良反應程度減輕[3]。②腹腔鏡下進行手術具有視野清晰的優勢, 在進行精細操作時能避免損傷重要血管神經[4]。③創傷小, 有利于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和住院時間的縮短[5]。④在腹腔封閉的情況下完成手術操作, 可避免因暴露腹腔引起的感染發生[6], 減少體液流失。腹腔鏡下D2根治術能夠徹底將病灶區域淋巴結清掃干凈, 避免復發。
在本文中, 觀察組患者的切口長度、出血量、止痛劑使用次數、胃腸道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 說明腹腔鏡下D2根治術比傳統開腹手術更有利于進展期胃癌患者術后恢復。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33%)低于對照組(P<0.05), 表明腹腔鏡下D2根治術的預后效果更好。兩組患者近端切緣距離、遠端切緣距離、淋巴結清掃數目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兩種術式在根治進展期胃癌上的效果相當, 但總體而言, 腹腔鏡下D2根治術更具安全性, 存在較多的優勢。
總之, 腹腔鏡下D2根治術是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有效術式, 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較高, 預后效果優于傳統開腹手術, 適合在臨床中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郝偉. 腹腔鏡下進展期胃癌D2根治術的臨床研究. 現代醫藥衛生, 2014, 30(23):3521-3524.
[2] 郭基珍. 腹腔鏡下進展期胃癌D2根治術臨床分析. 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29):34-35.
[3] 尚元春. 腹腔鏡輔助下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8):109-111.
[4] 王軼群. 腹腔鏡輔助下遠端胃癌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分析.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4, 17(7):537-539.
[5] 丁德勝. 腹腔鏡輔助下遠端胃癌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分析. 中華全科醫學, 2016, 14(8):1325-1326.
[6] 馬任遠. 腹腔鏡輔助下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效果.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20):132-135.
[收稿日期: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