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04-01
加快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 ,成為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農民外出務工和向城區轉移,促進了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農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是,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和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成為農村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實現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是當前農村經濟工作的一個突出問題。沂南縣縣委、縣政府把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采取了多種措施,廣辟農民增收渠道,取得了新的成效,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
1 加強優質農產品基地品牌建設
1.1 基地品牌建設全市領先。按照“建基地、創品牌、樹特色、壯規?!钡墓ぷ魉悸?,著力抓好優質農產品基地品牌建設,走出一條“規?;?、品牌化、市場營銷化”發展之路,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2015年全縣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50萬畝、現代農業園區9萬畝、“三品一標”認證產品248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6個,為建設品牌農業強縣夯實基礎。2011年至2014年,連續4年在全市優質農產品基地品牌建設現場觀摩會議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實現“四連冠”。2015年,馬泉有機大櫻桃標準化生產基地取得全市優質農產品基地品牌建設現場觀摩單項評比第一名的好成績。
1.2 休閑農業成為新亮點。積極推行“農業園區景區化、農業設施生態化、生產過程體驗化、農民從業導游化、耕讀休閑大眾化”五化標準,突出文化、生態、觀光、科教、載體等功能開發,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5年全縣擁有休閑采摘觀光基地園區60處,國家4A級景區3處、3A級景區3處,獲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國家級1個、省級1個、市級15個,示范鄉鎮國家級3個,年接待游客160萬人次,實現總收入8.8億元,休閑農業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2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
2.1 進一步明晰農村土地產權關系。2012年5月以來,按照“試點出經驗、擴面分步走、成果求轉化”的思路,在全面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同時,同步開展了農村產權交易和抵押融資“兩項配套改革”。目前,我縣土地承包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基本完成,農村產權交易和抵押融資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確權頒證,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對農村土地進行確權登記頒證,進一步鞏固了土地承包關系,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讓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為農村土地流轉奠定了基礎,釋放農村發展活力。
二是建立健全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為健全和規范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強化農村產權交易的管理和服務,促進農村產權要素有序流動和抵押變現,讓農村產權活起來。建成縣鄉兩級綜合交易中心17個,完成產權交易開展以權抵押融資工作,實現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發展。開展流轉登記服務,為加快推進農村資源資產化、農村資產資本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效推動了土地向農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為擴大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
三是加快產權融資平臺建設。在堅持和完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努力破解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瓶頸,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產權抵押融資體系,探索建立以權抵押融資和信用機制并行操作模。縣政府研究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等,進一步明確了抵押貸款工作流程,建立了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機制,極大地拓寬了農民發家致富的融資渠道。
四是積極引導土地有序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承包地,讓承包地經營權真正活起來,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產權的有效流動,使部分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釋放,沉睡多年的“死資源”變成“活資產”。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增收、品牌增值和經營收入,新型經營主體真正實現了經營者、村集體、群眾三方共贏,農民的土地真正實現了“一地生四金”的經濟效益: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了租金,通過到新型經營主體單位務工可以獲得薪金,入股合作社可以獲得股金,新型經營主體產業聯動農民可以獲得現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得到協同發揮,實現了現代農業的良性可持續循環發展。
3 大力落實農村惠農政策
3.1 加強農民負擔監督工作。近年來,先后修訂下發了《減輕農民負擔一票否決制量化考核辦法》,實行了“一票否決”制,與各鄉鎮、縣直涉農負擔部門簽訂了《減負目標責任書》,農民負擔得到了有效遏制,積極引導村組嚴格按程序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
3.2 落實國家糧食惠農補貼。近年來,政府出臺了多項強農、興農、惠農、助農政策,支持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3.3 加大涉農項目爭取力度。抓住國家強農扶農政策機遇,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積極爭取新增千億斤糧食、農業綜合開發、標準糧田建設等涉農項目,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