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平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黨建工作是電力企業發展的關鍵,當下電力企業不斷改革,市場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大,電力企業要想立足于社會就應該重視企業內部的黨建工作。然而目前電力企業的黨建工作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結合當今形式的發展指出目前電力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電力企業 黨的建設 社會發展 重要意義
一、我國電力企業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伴隨經濟的逐漸穩定以及國企公司化改革的深化,電力企業面臨改革的挑戰,這樣就使電力企業中的黨建工作受到了打擊,企業出現經濟利益高于社會利益的不好苗頭,嚴重違背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企業應該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解放工作人員的思想并且鼓勵企業人員樹立堅定的信念,努力戰勝發展中的困難,為企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電力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常見問題
(一)黨建思想工作不足
現階段,我國電力企業黨建思想工作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部分領導干部以及政工人員沒有真正認識到電力企業黨建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單純的重視企業的贏利,沒有對相應的黨建思想工作予以重視,工作態度也比較消極、被動,導致相關工作無法得到全面的開展。缺乏對黨建思想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建思想工作。二是,我國黨政組織的結構還無法達到新形勢對電力企業改革的需求。電力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在設計機構的時候,對黨建思想工作都有著一定的偏見,甚至認為應當減少相應的工作量,進而避免工作過多,出現一定的混亂,這樣的思想也就影響了黨建思想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而對電力企業的健康發展有著一寧的影響。
(二)工作方法不合時宜
時代的進步,帶動了企業的迅速發展,但是我國電力企業黨建工作的力一法不合時宜。首先,缺乏創新意識;其二,過度依賴上級部門,沒有積極主動性,離開了上級領導,黨政干部就會手亂忙亂,完全不知所措,缺乏執行能力;其三,許多黨政干部的工作方法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難以滿足職工需求;其四,黨建工作方式老化,特別是“墨守成規”的方式起不到預期的活動效果;最后,工作內容滯后,不合實際情況,大多數黨政干部常常抱著應付態度。
三、電力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策略
(一)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工作
為確保電力企業的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電力企業應該建立配套的基層黨組織,縮短工作人員與黨組織間的距離,使黨組織準確了解工作人員的具體要求。黨組織要認識到員工是企業黨政建設的主體,關注工作人員思想和心理,最大程度的發揮黨員帶頭的作用。其次,電力企業要以基層黨組織為基礎,開展可以宣傳黨政建設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既能調動員工積極性又能與知識思想相結合的理想效果。
(二)創新黨建思想工作的觀念
基層黨建思想工作的關鍵就是創新觀念,盡管我國電力企業的基層黨建思想工作,一直對工作方法與方式進行不斷的創新,但是,相對而言,一直沒有對創新觀念進行一定的重視,導致我國電力企業黨建思想工作無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部分黨政人員的思想觀念太過陳舊、老化,在比較傳統的思想觀念影響下,即使有一些創新,也只是表面上的,根本無法發揮實質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強對思想觀念的創新,這樣才可以在工作方法與方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將黨建思想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除此之外,在開展黨建思想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從基層抓起,打破原有的工作局面,這樣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電力企業一定要加強黨建思想理論與觀念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進而在工作方法與方式進行本質上的創新,進一步對思想觀念進行相應的創新,以此來取得相應的工作成效。
(三)實施多元化黨建工作形式
面對新形勢,需要對電力企業實施多元化的黨建工作形式,多元化形式直接影響著我國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電力企業的發展前景。所以,多元化工作途徑對于電力企業黨建工作的健康發展很有必要,實施多元化黨建工作形式迫在眉睫。比如:可以為電力企業的工會工作帶來一些特色或亮點,不斷摸索工作的規范流程,努力向精細化方向發展,并且要使企業活動密切聯系群眾。此外,由于工作創新需要依賴于一線員工,只有更好地服務于一線企業職工,關心他們的實際生產生活,這樣有利于激發電力企業工會工作的創造力。
四、結語
眾所周知,電力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電力企業的發展影響著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進度,所以,電力企業必須明確黨的領導作用,認識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探析企業在黨建工作中的不足,結合新形勢采用有效的方法開展企業的黨建工作。企業要從基礎上調動企業工作人員的能動性,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動社會主義事業進步。
參考文獻:
[1] 童曉峰.政工管理在電力企業中的作用[J].科技與企業,2015(18).
[2] 王瑛.電力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J].科技展望,2016(22).
[3] 張麗娜,田性廣.以思想政治推動企業的發展[J].管理觀察,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