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冬天,一位患者問我:夏天時吃了進口西洋參,感覺精神挺好,內火也輕了,于是一直連續吃到現在,沒想到作用越來越差,且明顯怕冷,不知何故?察其人,面白無華,舌淡苔白;摸其手,冰涼。很顯然,在陽氣應該內藏的冬季,身體處于寒涼狀態之人,服用清熱養陰的西洋參,不合時宜!中醫養生,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順時!
如今,為了健康和長壽,大家都很重視保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調節情緒,積極運動,合理飲食,保證睡眠,冬令進補等。可是盡管如此,仍有一部分人因對養生知識的片面理解,最終事與愿違,常常生病,甚至過早衰老或離世。
什么是養生的核心理念呢?答曰:隨時沉浮,順時養生。這個“時”,一指天時。《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人體對大自然各時段的諸多變化都會有所感應而發生變化。如炎夏時汗多,寒冬天尿多;又如四時交替、風雨雷電、日蝕月食、潮汐地震等,都會引起身體和精神的種種變化。人必須效法“天地”,順應其變化,隨時沉浮,才能維持身體的穩定,健康長壽。《黃帝內經》說得好:“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清楚地表明,順應四時是養生的基本大法。冬季揮汗如雨,亂吃西洋參、冰激凌;夏天不出空調房,猛服紅參、鹿茸,皆屬違反自然規律,勢必傷害身體。
這個“時”,二指時代。人所處的環境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養生的理念和方法當然也應該與時俱進。如散步、練拳等以往隨處可行的養生運動,在霧霾天、馬路邊是不行的,不得不擇時擇地。“恬淡虛無”的心態和行為方式在現今激烈競爭的社會也必須有所調整。飲食方面,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還要具備現代營養及食品衛生知識。此外,我們還必須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養生保健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的理念和行為,而成了全社會的一個重要工程。健康理念的倡導,居處環境的改變,污染的控制,飲食安全的保障,養老設施的添置等,都不是個人所能解決的。與人的健康和生活相關的各個方面,都因時代的變化而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們從整體上實施相應的對策。
如果不具備“隨時沉浮,順時養生”這一理念,僅僅在吃什么,穿什么,住哪里,走多少路等環節上對身體做一種形式上的呵護,而不懂得應該根據人所處的時間、環境的變化不斷做相應的調整,到頭來仍然無法逃脫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及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致病因素對身體的傷害。
作者簡介
葉進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常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常委、中醫文化分會常委、方藥量效分會常委、中醫感染病分會名譽副主任委員。擅長用中醫藥治療脾胃病證及多種內、婦科雜病。
專家門診:周四下午(岳陽醫院青海路名醫特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