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樺

[摘 要]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越來越重視,尤其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建設對于我們的農產品安全有著關鍵的保障意義。但是,基層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建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給農產品行業帶來了的潛在威脅,甚至會對食品安全有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國家最近幾年正致力于解決這些潛在的問題,從根本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 農產品 質量安全檢測 質量安全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22-01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內蒙古興安盟農牧場管理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興安農墾)所提供的數據得出的一些觀點。
1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
1.1 檢測設施條件差和檢測技術基礎薄弱
在基層的很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對農產品進行檢測時所涉及到的設施都比較落后,對于農產品中所涉及到很多農藥成分都檢測不出來,這也使得農產品質量的檢測存在一些障礙,還有就是檢測技術的基礎較為薄弱。
1.2 檢測手段落后和檢測能力弱
在基層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由于設備的不完善,人才的缺乏,導致檢測技術手段相對落后,而且這些手段遲遲得不到更新,檢測人員的檢測能力比較差,沒有得到應有的培訓以及更新技術的培訓。
1.3 專業檢測技術隊伍人員不足
在基層質量檢測技術人員培養不足,沒有優秀的老師進行指導,也沒有相對感興趣的學生對此專業進行研究,政策傾斜不到位。
農產品問題主要表現在:農產品上的農藥殘留、有害物質的殘留、以及工業污染造成的重金屬超標等(如表一、表二)。從表一中我們可以發現蔬菜農藥超標率中,幾乎每種蔬菜都或多或少的有農藥殘留,在505個樣本中,就有346個樣品殘留著農藥,中國有很多蔬菜生產基地,農藥的施放量得有多大呀?尤其是在生產基地中(表二),取496個樣品就有93個樣品檢出農藥。如果食品質檢部門沒有做到很好的把關,這將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2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所采取的相關措施
2.1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設施的完善
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建設,需要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并在此基礎上,需要我們的政府對質量安全檢測工作每年撥付相應金額的專項資金,用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的建設、新型技術的研究、質量安全檢測必要性的宣傳和培訓以及檢測工作所需設備,為質量檢測工作的正常運轉與維持提供資金支持。
2.2 專業檢測技術隊伍人員能力的培養
大力實施“人才興檢”、“科技強檢”戰略,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抓好人才培養工程,用多種方式吸引各方面的優秀人才,增強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檢驗檢測能力。發揮現有人員的技術能力,通過考核比武、以老帶新等形式,不斷加大對現有在職人員的培訓力度,全面促進檢驗檢測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2.3 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生產者食品安全意識
對于農產品的質檢工作,除了需要質檢部門的檢測之外,更加需要全國人民一起監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所以在這個體系之中,還需要建設一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推廣平臺,對生產者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科學藥品的正確使用等方面進行宣傳和培訓。對于質量安全的監督部門,要明確質量安全的監管工作,切實將這些農產品的生產要求落實到位。
2.4 同步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在建立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的同時,也要積極做好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工作,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目前,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就是要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數字化物流管理技術,對農產品從源頭到市場實施精細化管理,記錄農產品每個批次在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信息,并賦予身份標識,實現從源頭到市場質量安全可追溯。消費者可通過電話、短信、網絡、掃描二維碼的方式查詢產品的產地、生產過程(包括農藥、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生產日期、相關責任人等與質量安全相關的信息,真正做到“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保證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結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建設,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探討,涉及到生產環境、生產技術、產品加工、產品銷售等環節,任何一個環節控制不當,都可能導致產品不安全。因此,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政府部門要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做好生產者、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宣傳工作,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抓好優秀人才培養工程,全面提高農產品檢測能力,為百姓“舌尖”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閔燁. 淺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 上海農業科技,2009,03:1+42.
[2]查志敏,楊林云.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問題與建設對策[J]. 農業與技術,2017,0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