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峙凌
[摘 要] 當歸又名秦歸、岷山歸、西當歸、云歸,含有多種揮發油,主要成分有正丁烯基酰內酯、嵩本內酯、香荊芥酚、當歸芳酮、棕櫚酸、倍半萜A、B等。以根部入藥,有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破瘀生新之功效,是中醫常用的婦科良藥。隨著我國中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和世界范圍內掀起的“中醫藥熱”,中藥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當歸作為大宗常用中藥材,有著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是云南省高寒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新路子。
[關鍵詞] 當歸 育苗 貯藏
[中圖分類號] R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48-01
當歸為高山植物,要求涼爽、濕潤的氣候條件,具有喜肥、怕澇、怕高溫的特性,海拔低的地區栽培,不易越夏,氣溫過高易死亡。種子在10-25℃范圍內發芽良好,10-15天出苗。當歸具有早期抽薹現象,生產上應注意克服,一般育苗移栽,第三年即可采挖。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學特征
當歸屬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80-150厘米,主根肉質,粗壯,呈圓柱形,支根數條到十幾條,根長30-35厘米,表皮黃色,生育期在780天以上。
1.2 生長習性
當歸喜氣候涼爽、濕潤環境,對環境條件有著特殊的要求。在云南海拔2600-2800米的山區,空氣濕度大的自然環境下生長良好。當歸屬低溫長日照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時,需通過0'E左右的低溫階段和12小時以上的長日照階段。當歸幼苗期喜陰忌陽光直射,蔭蔽度以80%-90%為宜,以后逐漸增大透光度。當歸對溫度要求嚴格,當平均氣溫達5-8℃時,當歸栽子(一年生根作繁殖用)開始發芽,9-10℃時開始出苗,大于14℃時地上部和根部迅速增長,8月平均氣溫達16-17℃時生長又趨緩慢,9-10月平均氣溫降至8-13℃時地上部開始衰老,營養物質向根部轉移,根部增長是進入第二個高峰,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枯萎,肉質根休眠。當歸的整個生長期對水份的要求較高。幼苗期要求有充足的雨水,生長的第二年較耐旱,但水份充足也是豐產的主要條件。雨水太少會使抽苔率增加,雨水太多則易積水,降低了地溫,影響生長且易發生根腐病。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豐富的腐殖質的沙質壤土和半陰半陽生荒地種植當歸為好,但忌連作。
2 當歸壯苗的栽培技術
2.1 選地:當歸育苗選地就選擇海拔2400-2600米,沒有陽光直射、陰涼濕潤的半陰坡半陽緩坡山地、坡度小于20度、保水但不積水、土質疏松肥力中等、沒有石塊、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輪歇或荒地進行育苗,大力推廣熟地育苗。
2.2 苗床準備:5月中旬,清除地塊內雜草、石塊等雜物,人工均勻撒施磷酸二銨于地表,每畝50公斤左右,同時結合深翻整地施入無公害、高效低毒殺菌、殺蟲劑,深翻土壤20-25厘米,打碎土塊,耙平做畦:畦面寬100-120厘米,畦面間距30厘米,畦高15厘米,畦長方向同于坡向。
2.3 種子選擇及處理:選擇三年生正常成熟的、保存良好、無霉變、無病蟲、發芽率70%以上的種子,播前一天每公斤種子用50%的多菌靈或根腐靈粉劑5克拌種。
2.4 播種:5月下旬至6月上旬搶墑播種,播量5公斤/畝左右,播種時在整好的畦面上將種子均勻撒入,稍加鎮壓,覆土0.3-0.5厘米,播后均勻覆蓋一層草,覆草量400-500公斤,厚約3厘米,遮蔭保濕,防止土壤板結,以利出苗。覆蓋后間隔1.5米用土帶壓住覆蓋物,以免風吹。
2.5 苗床管理:播種后20天左右出苗,7月份歸苗長出1-2片真葉時,挑松苗床覆蓋物,第一次拔草;在苗高4厘米,即85月份第4片、真葉第出時,拔第二次草,選擇陰天揭去覆蓋物。要及時拔出苗床雜草,防止病蟲害。每畝用辛硫磷40毫升兌水45公斤噴霧進行跳甲防治,每隔7天防治一次,噴2次,結合除草進行間苗、定苗,苗間距約2厘米,保持土壤適宜濕度。在四葉期根據生長狀況可用10公斤水加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各50克均勻噴灑以利幼苗生長,獲得壯苗。
3 起苗和貯藏:
3.1 起苗:育好的苗子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起苗,半山地10中旬起苗,放置在適當的地方貯存。
3.2 選苗:起苗時要將不合格的過小、過大苗,或側根過多的苗、病苗、蟲傷及機械損傷苗揀去。
3.3 捆苗:苗子挖出揀選后,揪掉幼苗上的葉片,留下約1厘米長的葉柄,約100苗左右捆成一把。
3.4 晾苗:在通風干燥陰涼處,將幼苗一把靠一把,苗頭朝外斜擺在鋪有細干生土的地上,使之失去部分水分。
3.5 貯苗:苗子儲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窖藏(濕藏):將晾好的苗,選擇干燥陰涼無洞不滲水的場所,按苗子多少挖出方形或圓形土坑,將苗單層擺在坑底,覆生土3厘米-5厘米,逐層貯藏6-7層,上面堆土高出地面,防止積水腐爛,這種貯藏方法貯藏的苗子抗旱能力較差。另一種是干藏(坑栽子):在無煙通風的室內,用土坯砌成1米見方的土池,池內鋪生土5厘米將苗子由里向外擺一層,苗根向內,苗頭向外,苗壁之間6厘米-8厘米空隙,將池儲滿后加厚土一層,頂部培成魚脊形。這種干藏的苗子抗旱性較強。
參考文獻
[1]孫紅梅,張本剛. 甘肅地區當歸生長動態調查[J]. 中國農學通報,2010,17:386-389.
[2]雒曉芳. 藥用植物當歸的組織培養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
[3]徐培明. 淺析高寒陰濕地區當歸育苗的主要措施[J]. 現代園藝,2012,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