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地力·沙吾提+古麗尼沙·吾布力卡斯木

【摘要】 目的 探討常規治療方法聯合烏司他丁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 12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和對照組, 各6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烏司他丁治療。比較兩組血漿B型鈉尿肽(BNP)、血清肌鈣蛋白T(cTnT)水平及Q-T離散度(QTd)、NN間期標準差(SDNN)以及室性期前收縮二聯律、短陣室速、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次數。結果 觀察組治療前cTnT水平為(2.07±0.53)μg/ml, 治療后為(0.52±0.21)μg/ml;治療前BNP水平為(9962.18±461.14)pg/ml, 治療后(2032.26±237.29)pg/ml。對照組治療前cTnT水平為(2.06±0.47)μg/ml, 治療后為(1.07±0.32)μg/ml;治療前BNP水平為(9862.27±469.81)pg/ml, 治療后(6012.48±236.29)pg/ml;兩組治療后cTnT、BNP水平均明顯降低, 且觀察組治療后的cTnT、BN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4 h, 觀察組QTd、室性期前收縮二聯律及短陣室速次數、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次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SDNN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以烏司他丁治療急性左心衰竭, 可明顯降低cTnT、BNP水平, 縮小QTd, 從而提升心率變異性(HRV), 減少室性心律失常發生, 改善患者預后, 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 烏司他丁;急性左心衰竭;B型鈉尿肽;肌鈣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67
急性左心衰竭是臨床上心內科常見的一種急癥, 其病死率較高, 約為40%[1]。當患者發生急性左心衰竭時, 機體多有炎癥反應[2]。臨床研究證實[3], 降低急性左心衰竭的應激反應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發展。烏司他丁是一種抗炎性反應的應激藥物, 其在肝臟切除、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等的治療都有著良好的效果[4]。本研究探討了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輔以烏司他丁治療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 選取本院心臟內科收治的124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別給予不同方法治療, 效果差異顯著。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心臟內科收治的124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診斷標準[5],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知情同意后展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2例。觀察組男43例, 女19例;年齡58~72歲, 平均年齡(67.2±4.1)歲。對照組男41例, 女21例;年齡56~70歲, 平均年齡(65.5±4.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 主要包括強心、擴血管、利尿、抗感染及維持呼吸功能等。在本研究中采用西地蘭強心治療, 利尿藥緩解心臟負荷,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預防并治療心臟重構, 硝酸酯類藥物改善靜脈淤血等。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輔以烏司他丁治療, 具體治療方案為烏司他丁注射液(10萬U/支), 60萬U/次, 2次/d, 靜脈滴注, 持續3 d。
1. 3 觀察指標 在24 h中對所選患者行動態心電圖監測, 觀察并分析QTd、HRV、室性期前收縮二聯律及短陣室速次數、頻發室性期前收縮, 并采用心電分析儀, 選擇時域分析指標SDNN檢測HRV。在患者入院當天及治療后3 d采集5 ml靜脈血, 3000 r/min室溫離心, 分離血清, 并置于-80℃冰箱保存, 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檢測cTnT、BNP。同時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cTnT、BNP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cTnT水平為(2.07±0.53)μg/ml, 治療后為(0.52±0.21)μg/ml;治療前BNP水平為(9962.18±461.14)pg/ml, 治療后(2032.26±237.29)pg/ml。
對照組治療前cTnT水平為(2.06±0.47)μg/ml, 治療后為(1.07±0.32)μg/ml;治療前BNP水平為(9862.27±469.81)pg/ml, 治療后(6012.48±236.29)pg/ml;兩組治療后cTnT、BNP水平均明顯降低, 且觀察組治療后的cTnT、BN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心電指標比較 治療后24 h, 觀察組QTd、室性期前收縮二聯律及短陣室速次數、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次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SDNN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不良反應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癥狀。
3 討論
急性左心衰竭在臨床上多指由突發的心臟原發疾病引起的左心射血功能降低, 阻礙組織器官的供血, 引發組織器官血供不足, 更有甚者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6]。近年來,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 越來越多的人不注重飲食和作息規律, 導致急性左心衰竭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病情發展迅速, 致死率較高, 是醫院心內科常見的危急重癥。大多數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均伴有各種程度的急性炎癥反應。但是目前還沒有有力證據表明有效調節急性左心衰竭發生時機體細胞級聯引起的炎癥反應水平對控制心力衰竭是否有幫助。烏司他丁能抑制溶酶體酶釋放、穩定溶酶體膜和抑制心肌因子產生等, 本研究中,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以烏司他丁治療急性左心衰竭, 取得了顯著效果。
機體血漿中cTnT水平升高, 提示心肌細胞發生壞死, 已達到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之一。在來本院診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 將預測不良結局的臨界值定為0.02 ng/ml, 同時也是監測慢性心肌損傷的關鍵指標之一;BNP是由心肌組織產生并釋放, 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臨床上常與cTnT聯合應用, 可在左心衰竭的診斷中提供更準確的信息等,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SDNN是能夠反映心肌缺血情況, 是時域指標最簡單可行的指標。急性左心衰竭電生理變化的標志包括HRV指標、室性心律失常發生次數、QTd。本研究結果中,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以烏司他丁治療急性左心衰竭效果顯著, 患者的BNP、cTnT指標均顯著降低, 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次數、QTd、短陣室速次數及室性期前收縮二聯律均顯著減少, SDNN水平顯著升高, 從而提升HRV, 在很大程度上能緩解心臟功能及心肌損傷, 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苗雪松, 劉大東, 呂明陽, 等. 烏司他丁治療急性心衰患者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9):29-31.
[2] 李俊梅. 常規加烏司他丁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 人民軍醫, 2016, 66(1):41-42.
[3] 陳潔, 張海光, 陳俊敏. 烏司他丁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源性休克效果觀察. 中國鄉村醫藥, 2016, 22(4):46-48.
[4] 于水, 顧巖, 呂巍, 等. 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 2012, 32(18):3896-3898.
[5] 楊嬌榮, 郭軍, 張謙, 等. 烏司他丁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 廣東醫學, 2012, 33(5):683-685.
[6] 盂啟勇. 烏司他丁治療急性腦出血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2):225-226.
[收稿日期: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