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穎
如今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轉型升級的新時期,人才資源對于中小科技企業而言愈發重要。為進一步完善蘇州人才環境,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蘇州廣大中小科技企業的留人難問題,本文對科技企業人才流動情況、留人情況做了一些探索,以期為企業留人提供參考,為政府完善留人環境提供客觀依據。
蘇州中小科技企業人才挽留的特點
企業普遍較為重視人才挽留,但挽留效果不一。蘇州中小科技企業普遍使用薪酬調整、職業規劃、提供培訓機會等方式挽留核心員工,但人才挽留效果不一。原因具體如下:
留人對象缺乏針對性。部分企業留人對象僅限于高級管理人員及中級管理人員,對核心技術人員、核心銷售人員不重視,部分企業制定了留人政策后,尚未根據公司發展情況和政策實施效果進行及時調整,導致實施效果不佳。
人才職業生涯規劃不完善。大多數科技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晉升機制,缺乏對人才的職業生涯規劃,人才因為職業發展遇到瓶頸而離職的現象比比皆是。
薪酬與市場存在一定差距。部分科技企業尚處于初創階段,較難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部分科技企業對市場薪酬數據缺乏了解,存在企業薪酬與市場薪酬脫節的現象。
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不重視,培訓體系有待完善。部分企業尚未制定中長期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管理者缺乏前瞻性的管理理念;部分企業培訓工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企業自設的內訓項目比較傾向于為員工提供技術方面的培訓,忽視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訓。
政府重視科技人才挽留。但留才環境尚待完善
各級政府較為重視科技企業人才挽留。近幾年來各級政府通過實施各類人才政策、提供資金支持、舉辦人才交流活動等多種方式幫助中小企業吸引、挽留人才。針對科技創新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涵蓋薪酬補貼、培訓補貼、優租房等多方面優惠政策。
蘇州擁有一定的留才基礎,也存在流失人才現象。蘇州的房價較低、環境優美、產業環境日趨完善、工作節奏適宜,因此蘇州企業有為數不少赴外地發展后又重回蘇州的回流人才。但隨著全國各城市產業經濟的發展,各地政府也逐步加強人才吸引政策的力度。部分人才更傾向于返回原籍,與家人團聚。同時由于北上廣的產業發展、研究環境能為人才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因此部分人才選擇赴北上廣工作。
子女入托入學困難成為影響海歸人才歸屬感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海歸人員都處在創業初期,不能負擔高昂的國際學校學費。同時,對于短期來蘇州和以后要繼續去國外深造的海歸子女,缺乏可以過渡的與海外學制和課程匹配度高的學校。
蘇州市中小科技企業留人舉措的建議
留住人才牽扯方方面面,重點從兩個層面進行:
企業層面
選定正確留人對象,達成一致的留人策略。企業應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挽留對象,將有限的資源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判斷是否是核心人才的標準:一是其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大小、崗位的重要性。二是企業招聘該類人才的難易程度及招聘成本。從人力資源成本的角度,在人才能勝任崗位要求的前提下,如果重新招聘的成本高于繼續留用的成本,那么他就是值得挽留的人才;如果他的替代成本遠遠高于留用成本,那么該人才就是企業的核心員工。
建議企業管理層定期與員工溝通,一方面讓員工深入了解公司發展現狀和遠景規劃,另一方面發展期和成熟期的企業加強福利制度的設計,綜合運用留用獎金、企業年金、低息購房貸款等方式,提升人才的滿意度和歸屬感,延長人才為企業服務的年限。
完善薪酬福利構架。在企業外部,參考市場科技企業薪酬福利報告,選擇行業內中上水平的薪酬定位;在企業內部,拉開薪資分配的差距,為核心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
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將人力資源管理上升到公司戰略高度,根據影響崗位評定的四大因素,確定各崗位在企業中的相對價值,建立完善的崗位體系,以此作為薪酬、招聘、培訓、人才晉升的基礎。
政府層面
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穩定人才隊伍。一方面引導企業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引入服務外包形式。建立財務、人力資源服務外包中心,將財務、人力資源常規工作進行細化分類,這樣可以幫助初建期的科技企業全心投入研發和銷售工作中,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管理效率。針對有人力資源高端需求的企業,可由專業的咨詢公司量身定做薪酬和績效體系、股權分紅機制、留人策略等,通過借鑒市場成熟的企業管理方式和留人策略,彌補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足。二要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幫助人才成長。由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共建在職研究生項目,開展學歷培訓留人。政府出臺引導產學研密切合作的政策,高校通過政府牽線搭橋,為企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企業為碩士提供更多的崗位和實習機會,人才邊工作邊進行碩士課程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人才能力,擴寬職業發展道路,并延長人才為企業服務的時間。
樹立留人文化,增加人才區域歸屬感。建議組織評選各項“杰出人才獎”活動,增強人才的榮譽感。加強對海歸人才、外籍員工的子女、家屬探親服務,可由專門部門組織團隊活動,參觀蘇州園林、重點地標、科技載體等,由此產生的費用由政府酌情予以補貼。邀請高端人才加入科協、服務外包協會等各種社團組織,面向科技人才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增強人才的融入感。
要加強人才政策支持力度,擴大人才受惠范圍。完善薪酬補貼政策,增強政策向科技企業的傾斜力度,幫助企業度過艱難的創業期;酌情縮小補貼檔次間的差距,并增加單個企業補貼名額。進一步調整優惠租房政策,加快公租房建設,均衡布點,調整公租房結構,增加套房供應量,延長公租房優惠政策享受年限,為人才購房提供更長的緩沖時間。優化培訓政策,設置符合科技企業特點的管理及技術培訓課程,采用更靈活的培訓方式,提供菜單式自選培訓。
不斷完善人才配套工作,營造留人環境。一要引導產業集聚,塑造人才發展環境。政府加強引進科技標桿企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優化整體產業環境,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二要優化人才配套環境,打造留人新高地。創立公辦性質的、針對海歸子女入學的全外語教育學校,能在課程、學制、學歷、師資等方面與海外教育全面匹配,應對海歸子女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解除其子女教育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