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華+王春敏+武寒冰

【摘要】 目的 分析并評價圍術期舒適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 124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 各62例。實驗組給予舒適護理, 對照組接受傳統的常規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腹脹、腰背痛、失眠發生例數少于對照組, 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44、4.03、6.33、3.92, P<0.05)。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497, P>0.05);護理后, 實驗組患者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3.759, 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HAMA評分低于本組護理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405, 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HAMA評分低于本組護理前,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55, P>0.05)。結論 舒適護理有利于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健康。
【關鍵詞】 舒適護理;冠心病介入治療;效果評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erioperative comfortable nursing 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124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mfortable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routine nursing. Rehabilita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e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cases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lumbago and backache, insomnia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7.44, 4.03, 6.33, 3.92, P<0.05). Before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amilon anxiety scale (HAMA) score (t=1.497, P>0.05). After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HAMA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3.759,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HAMA score than after nursing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0.405, P<0.05). The control group had lower HAMA score than after nursing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 but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1.355, P>0.05). Conclusion Comfortable nursing is beneficial to health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Key words】 Comfort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ffect evaluation
舒適護理模式是一種臨床上以患者的舒適為重心, 使患者生理及心理上達到最愉悅狀態, 縮短或降低其治療不愉快程度的一種護理模式[1]。近年來, 本科將舒適護理模式應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調整患者的圍術期護理策略, 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本科收治的124例經股動脈穿刺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置入(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 各62例。實驗組中, 男38例, 女24例, 年齡69~74歲, 平均年齡(70.1±2.5)歲;
對照組中, 男34例, 女28例, 年齡65~72歲, 平均年齡(70.6±3.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以WHO與國際心臟病學會制訂的《缺血性心臟病命名與臨床診斷標準》的診斷標準作為納入標準 [2]。
1. 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的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舒適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環境舒適護理 為患者盡可能營造舒適干凈、整潔、便利的病房環境, 病房保持適當的溫度、濕度及適宜的光照, 定時開窗透氣, 保證病房空氣適時清新。在醫療操作及臨床護理工作中, 醫護人員應該注意聲音適度, 音量不要過高活過低, 動作要保持輕柔, 腳步輕盈, 盡量避免影響患者的休息[3]。嚴格規定探視時間, 指定陪護制度, 協調病室間病患關系, 建立互相間包容的病患關系。
1. 2. 2 心理舒適護理 冠心病患者由于飽受長期的疾病折磨, 有極其復雜的心理狀態, 同時由于患者自身的經濟狀況、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以及職業的不同, 因而患者的心理狀態各有差異。因此在臨床護理中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差異, 對其進行個性化關心和安撫, 使其能夠正視病情, 擺脫恐懼心理 [4]。入院時患者大多心理緊張、情緒低落, 由于對周圍環境的陌生, 極易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臨床護理中, 應真誠而熱情, 理解并尊重患者, 鼓勵患者疏泄積郁, 消除消極心態, 保持情緒穩定, 積極配合治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通過細致的臨床護理, 以及心理支持、安慰和疏導, 幫助患者擺脫不良的心理反應和心理困境[5]。
1. 2. 3 生理舒適護理
1. 2. 3. 1 臥位舒適護理 根據每例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 選擇適當的臥床體位。嚴重心功能低下患者, 需要絕對臥床;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 可以適當的選擇高枕位、半坐位、端坐位等臥床體位;對于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 注意避免出現壓瘡、下肢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 做到定期扣背、翻身, 按摩下肢, 在軀體容易受壓的部位放置氣圈, 防治壓瘡[6]。
1. 2. 3. 2 術后舒適護理 ①腹脹的舒適護理:相關研究[7-10]表明, 引發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者腹脹的原因中術后平臥約占60%, 傷口加壓包扎約占16%, 便秘約占9%, 術后尿潴留約占8%, 精神緊張約占4%, 而其他胃腸道疾病引起腹脹者約占5%。明確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引起腹脹的原因, 可以在臨床護理中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通過保暖、熱敷腹部, 或以肚臍為軸, 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會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于腹脹程度嚴重的患者, 可給予藥物或肛管排氣等方法減輕癥狀。②腰背痛的舒適護理:冠心病需要介入治療的患者大多年齡較大, 一般多伴有脊柱的退變性改變, 另外術后需要平臥, 術側肢體要求保持伸直狀態, 會使患者感到明顯不適, 出現頻繁的腰背痛。臨床護理中可予以腰部軟墊支撐, 并對腰部進行按、揉、壓等手法按摩, 3~5 min/次, 以緩解腰酸背痛癥狀[11-13]。對于癥狀嚴重者, 可適當給予止痛劑及鎮靜劑等藥物輔助治療。③失眠的舒適護理: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出現失眠, 大多是因為精神高度緊張、身體不適或者探視過多打擾休息等原因[14]。術后失眠可引起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快, 對其病情康復非常不利。臨床護理中, 可通過心理疏導、調節患者精神狀態、病房環境保持安靜舒適、減少探視等緩解失眠癥狀, 對失眠嚴重的患者可給予鎮靜藥物輔助治療。
1. 2. 4 社會舒適護理 臨床護理中, 盡量了解患者及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及經濟狀況, 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 允許適當的家人陪護, 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消除患者的孤獨感和恐懼心理, 促使心態良好、心理舒適, 盡可能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困難, 爭取有效的家庭幫助和社會支持。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以與患者舒適度相關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的臨床滿意度為療效評定指標。應用本科自行設計的“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 對患者及家屬對臨床護理技術、服務態度、滿足患者生活需要等內容進行問卷調查, 統計滿意度。術前1 d與術后第1天分別對患者進行HAMA測定[3], 讓患者清楚的了解HAMA中各問題代表的含義及評定方法, 測評完成后, 統計評分, 各項得分之和>14分, 作為焦慮標準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腹脹、腰背痛、失眠發生例數少于對照組, 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44、4.03、6.33、3.92,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A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497, P>0.05);護理后, 實驗組患者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3.759, 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HAMA評分低于本組護理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405, 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HAMA評分低于本組護理前,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55, P>0.05)。見表2。
3 討論
舒適護理涵蓋了環境舒適、心理舒適、生理舒適、社會舒適等方面, 在臨床護理實踐中, 通過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圍術期舒適護理, 明顯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減少了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
在本研究中,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腹脹、腰背痛、失眠發生例數少于對照組, 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44、4.03、6.33、3.92, P<0.05)。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497, P>0.05);護理后, 實驗組患者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3.759, 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HAMA評分低于本組護理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405, 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HAMA評分低于本組護理前,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55, P>0.05)。
綜上所述, 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圍術期臨床護理中, 舒適護理模式明顯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 有利于患者臨床康復。
參考文獻
[1] 蕭豐.蕭氏舒適護理模式.第6版.臺北: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9:7-9.
[2] 高遠, 張海山, 李玉澤, 等.急診冠狀動脈介入術中應用血栓抽吸加直接支架技術療效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3, 33(6):479.
[3] 張曉瑛, 夏文蘭, 張焱, 等. 舒適護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慮癥狀及提高生活質量的臨床觀察.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4, 20 (1): 65-68.
[4] 梁丹, 梁慧心, 溫利方.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當代醫學, 2012, 25(33):133-134.
[5] 賀景云, 邱桂華, 杜芳, 等.舒適護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2, 20(32):65-66.
[6] 史風琴, 王克梅.觀察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效果.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4, 6(6):84-85.
[7] 王青竹.舒適護理在中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 9(21):246.
[8] 劉穎.舒適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3):221-222.
[9] 劉銳, 石秀杰, 宋艷, 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觀察.護士進修雜志, 2013(21):2000-2001.
[10] 張秋琴.舒適護理對提高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17):13-14.
[11] 朝娟.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醫學信息, 2013, 26(7):271.
[12] 王志媛.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22):290-291.
[13] 魏桂芳, 原琦.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33):551-552.
[14]關華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舒適護理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學術版), 2015(7):115-117.
[收稿日期: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