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麗亞
摘要:創業板市場具有高成長性,低準入門檻的特性,這些特征使得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普遍具有高風險性。本文針對我國創業板市場信息披露體系、監管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從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治理結構和無形資產信息等方面,分析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因素,為完善信息披露體系提出改進建議,幫助創業板上市公司彌補信息披露的“短板”。
關鍵詞: 創業板; 信息披露; 影響因素
創業板自2009年正式上市,經過不斷發展,成為了僅次于主板市場的二級證券市場。與主板市場相比,創業板上市要求低,為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機會,是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但正是由于創業板上市門檻低,導致其投資風險與主板市場上市公司相比更高。從海聯訊欺詐上市受罰到欣泰電氣強制退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現象屢禁不止,創業板違規嚴重程度不斷上升。虛假財務信息不僅違背了誠信經營的市場準則,更嚴重損害了創業板市場的公信力,引發了公眾對創業板市場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真實性的思考。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深,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信息披露的質量也日益嚴苛。創業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呈現出供不應求現象,據《中國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數報告(2014)》,創業板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數較主板市場低12.73%,映射出我國創業板市場信息披露體系亟待改善。
一、影響信息披露的因素
(一)公司財務情況
根據信號傳遞理論,公司前景可觀,盈利能力較強時信息披露違規的可能性更小,公司更愿意向市場傳遞自身經營狀況良好的信號,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降低籌資成本。公司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不佳時,更易出現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完整、不準確、不及時和報表粉飾現象。創業板上市公司與主板市場上市公司相比起步較晚,公司規模實力較弱,風險普遍較高,但成長速度快,出于這種行業特點,投資者在選擇時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監管機構對其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傾向于控制風險水平。
(二)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2015年調研成果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治理四大特征之一:董事會建設形式大于實質,信息披露方面中規中矩。多半公司雖按相關要求,設立了形式規范的董事會,但在創業板多為中小企業的背景下,易產生姻親關系的持股現象,經營權和所有權不分離,董事會傾向于受家族控制方的限制,違背了董事會獨立性原則。從股權結構看,創業板是典型的“多股和大”,即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十分高,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不是特別高。理論上,分散的股權結構不易產生實際控制人,而大多數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也從另一方面驗證了,董事會職能形同虛設。實際控制著與投資人之間權利不對等、信息不對稱、存在利益沖突,雖然其業績優于實際控制人為其他類型的企業,但也使得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具有在經營活動中只披露有利于自身的信息的傾向和條件。這對于投資者來說很難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中得到有效信息,即使上市公司在附注中做出了詳細的披露,也不一定能為投資者提供有用的決策信息。
(三)無形資產披露不合理
創業板市場上存在著為數眾多的高無形資產企業,無形資產是企業未來盈利的重要決定因素,若披露過度會提高企業的商業風險,管理者擔心會因披露了研究成果而泄露了商業機密,在市場中使競爭對手捷足先登,出于這種顧慮企業披露無形資產信息的自愿性自然不高。另外,在已公布的無形資產信息中仍存在結構不合理問題。現行會計準則中僅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項目,一些廣義的無形資產,如人力資本、智力成果以及企業品牌等無形資產,根據現有的會計計量方法難以準確的計量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與此同時也增加了無形資產的估值風險。基于以上原因,多數公司未在財務報告中披露核心研究成果的價值。由于監管部門并未對無形資產名稱做出強制性規定,一些企業在明細中使用大量專業術語,對于同一專利技術不同的企業使用的名稱也不一致。阻礙了信息使用者從財務報告中獲取有效信息,降低了投資熱情。
二、政策建議
(一)加強信息披露的強制性
創業板上市公司因其高風險性的特點,相較于主板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又因其高成長性的特點,投資者對創業板上市公司關注更多的是其未來發展潛力。針對這一特點,相關機構應出臺相應監管制度,增強創業板市場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創業板上市公司應從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等方面全力發展,提高自身規模實力,向投資者傳遞反映其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大力扶持信息傳遞媒介,完善信息傳遞機制。
(二)優化公司治理機制
表面上看,虛假財務報告信息企業財務人員和審計人員的過失,其實不然,信息披露不規范行為無不與企業內部治理機制有關。要優化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第一步是要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引進職業經理人,確保不相容職位分離,實施激勵約束機制,加強股東、董事會和管理者之間的制約平衡關系,保證最優的董事會規模及獨立董事比例,提高董事會會議質量和完善董事會激勵機制,確保董事會發揮出應有的監督決策職能。在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同時,有意識的引入公司外部有監管能力的利益相關者,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
(三)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
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提高企業產權意識,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增強企業信息披露的自愿性。隨著創業板上市公司非常規無形資產數量的增加,對于非常規項目披露的需求將逐步提高,創業板上市公司除了在財務報告中反映常規項目的無形資產外,非常規項目的無形資產也應反映在會計報告中。主管部門應對進一步細分無形資產項目并規范其名稱。對于無形資產價值的處理,可以用平衡計分卡、知識資本指數等計算體系現已有許多上市公司使用這些方法,并將其計算結果列示在財務報告中。為降低無形資產披露的風險,公司在披露前應進行風險估值。結合我過創業板市場的發展進程,借鑒國外已有的無形資產披露方法以完善我國信息披露體系。同時加強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及信息中間之間的聯系,或建立信息使用者反饋機制,為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資分析提供更完善的信息資源。
三、結語
得益于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創業板市場信息披露質量呈現出利好趨勢。披露高質量的財務信息勢必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有利于激勵創業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高質量的財務信息。監管部門在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重視公眾督導和輿論監管的作用。結合兩種披露方式,在強制性披露的同時輔之以自愿性披露。根據創業板市場自身特點,建立起異于主板市場的信息披露監管和懲罰機制。在創業板市場不斷成熟的過程中,會出現更多問題,這需要企業、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協同并進,在發展中解決問題,逐步健全創業板市場機制,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琦.創業板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問題及改進[J].綠色財會,2016(05):48-52.
[2]江洋.民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問題探討——基于欣泰電氣的案例分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4(10):87-90.
[3]丁一珊.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特征分析[J].江蘇商論,2015(12):65-66+86.
[4]蘭鳳云,劉彥云.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分析[J].會計信息,2015(04):76-81.
[5]李國峰,馬歡.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商業經濟,2016(02):141-142.
[6]曹文菁.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18):110-112.
[7]宋慈.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影響因素實證分[D].江蘇:江蘇科技大學,2016:1-67.
[8]黃禧嫄.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可持續增長研究[D].江蘇:江蘇科技大學,2015:1-77.
[9]侯璞.信息披露質量與公司財務狀況關系研究——以深交所創業板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4:1-47.
[10]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Z].2006-02-15.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