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文


【摘要】 目的 觀察和比較舒適護理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48例手術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給予常規+舒適護理, 護理后比較兩組手術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結果 經不同方法護理后, 觀察組手術總有效率為95.8%高于對照組的75.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 高于對照組的79.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舒適護理能夠緩解手術患者壓力、提高手術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等, 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舒適護理;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88
外科學飛速發展背景下, 手術治療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手術室護理作為臨床護理重要組成部分, 不容忽視[1]。就大多數患者來講, 其并不了解手術室情況及環境, 進入前往往會產生恐懼、緊張心理, 對患者生命體征、治療依從性等具有負面影響, 難以保證手術質量[2]。所以, 為緩解或消除患者心理壓力, 應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3]。如此, 可為手術正常有效進行提供有力保障。最近幾年, 舒適護理受到各大醫院的重視, 其在舒適化、人性化方面存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為進一步明晰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 文章以本院24例手術患者為案例, 對該護理進行了深入研究?,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4例。對照組中男13例, 女11例, 年齡22~77歲, 平均年齡(48.8±9.5)歲;觀察組中男12例, 女12例, 年齡23~76歲, 平均年齡(47.6± 9.5)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 即醫務人員鼓勵、安慰患者, 減少患者心理壓力, 將手術基本常識、注意事項等詳細告知給患者。另外, 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關注, 及時解決手術中出現的問題。
1. 2. 2 觀察組 采用常規(與對照組相同)+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具體操作如下:①手術前的舒適護理。提高術前訪視頻次, 醫務人員溫和的與患者和家屬交流、溝通, 積極為患者答疑解惑, 同時對其合理需求加以滿足。此外, 在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狀態情況下, 采取有效方法開導患者, 提高其治療舒適度、依從性。開展健康宣教, 促使患者明晰疾病發病機制、手術相關內容, 并講述手術成功案例, 增強患者治療自信心, 提高護理、治療人性化, 降低意外事件發生率;②手術中的舒適護理。構建舒適的手術環境, 室溫22~25℃, 濕度55%~60%?;颊哌M入手術室時, 醫務人員應熱情迎接, 增強患者安全感, 對其緊張不安情緒進行平復;以病情為根據, 對被褥進行合理增減, 注重患者保暖?;颊哌M入手術室后, 醫務人員須仔細核對其有關資料及手術信息, 對術中配合要點進行科學指導, 同時注重保護患者隱私部位, 提高患者治療舒適度。取舒適體位, 做好術中保護準備, 避免患者受到意外傷害。對操作生聲以降低, 為患者營造舒適手術氛圍。如果下肢手術須耗費過長時間, 則應每0.5 h按摩1次, 加快患者血液循環速度。值得注意的是, 術中切忌談論涉及手術的內容, 如有必要, 可播放輕柔的歌曲, 對患者注意力進行分散轉移, 并輔以安慰。術中, 一旦出現緊急情況, 應及時處理, 減輕患者不安感;③手術后的舒適護理。清潔患者手術切口、皮膚, 待患者清醒, 叮囑其注意休息, 以防出現抑郁癥狀。對靜脈通路和所有引流管進行托管固定, 并密切觀察。積極鼓勵患者進行適宜鍛煉, 以免形成壓瘡、出現感染等。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經手術治療, 患者并未感染和出現疼痛感;有效:經手術治療, 患者有輕微感染、疼痛感;無效:經手術治療, 患者有嚴重感染、疼痛感。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行編制的問卷調查, 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非常滿意:評分90~100分, 滿意:評分70~89分, 不滿意:評分<7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效果比較 經護理后, 觀察組手術總有效率為95.8%高于對照組的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護理后,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 高于對照組的79.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社會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醫療水平逐漸提高, 手術室在醫院中占據著愈來愈重要的位置, 其對患者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具有很大的影響[4]。各種手術均會給帶來疼痛、壓力等, 因而護理人員有必要積極安慰患者, 增強其治療自信心。當今社會, 護理應尊重患者主體, 注重提高護理質量, 進而更好的滿足衛生改革、社會發展要求[5]。最近幾年, 舒適護理普遍應用于醫院手術室。舒適護理包括生理舒適、社會舒適、心理舒適、靈魂舒適等, 其應用于手術室護理, 可增強患者治愈信心, 有利于順利進行手術, 且對患者術后恢復具有積極的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 觀察組手術總有效率為95.8%高于對照組的75.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 高于對照組的79.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較常規護理, 舒適護理能夠緩解手術患者壓力、提高手術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等, 建議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肖菊香, 李梅英. 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工作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5(9):257-258.
[2] 李光昕, 李眉. 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 遼寧醫學雜志, 2015, 29(2):118-119.
[3] 李紅. 探討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 健康之路, 2015, 21(9):152-153.
[4] 趙麗靜. 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15(7):243-244.
[5] 劉雪霞, 申玲玲, 孫幸田. 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7(39):217-224.
[收稿日期: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