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繼華
[摘 要] 蟲草害防控技術是生產無公害玉米的關鍵環節之一。在病蟲草害防控上,我們通過采用農業、物理、生物的防治方法或限品種、限量使用化學農藥,控制農藥殘留,保證玉米生產符合A級綠色食品玉米國家標準,制定了有效的綠色食品玉米病蟲草害防控技術方案。
[關鍵詞] 綠色食品 玉米 病蟲草害 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5.11;S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83-01
玉米是黑龍江省主栽作物,其商品量在全國糧食生產中占有主導地位。近年來,全省玉米栽培正向綠色、無公害生產發展,不僅市場前景看好,且經濟效益也較高。本文僅就無公害玉米主要病蟲草害的防治原則和綜防治技術進行分析和介紹,為廣大種植者提供參考。
1 害玉米病蟲草害的防治原則
無公害玉米作為一種無公害食品,其營養價值和商品價值均高于普通玉米,但它在病蟲草害防治上與普通玉米不同,應遵循以下原則。
1.1 栽培。從玉米田生態系統出發,通過選用耐抗病蟲品種、輪作倒茬、培育壯苗、科學施肥灌水、精耕細作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提高玉米抗病蟲和抗逆能力,預防和減輕病蟲草害發生。并把減少化肥、農藥用量與無公害生產規程結合起來,提高玉米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1.2 安全控害。利用間、混、套種等生物多樣性生態措施,利用顏色或燈光誘殺害蟲、機械人工捕捉害蟲等物理措施,選用低毒生物農藥、釋放天敵等生物措施,發揮自然天敵的控制作用和自身補償能力,有限度地施用部分化學合成農藥,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1.3 綠色植保。在科學栽培和安全控害基礎上,綜合利用合理的農業、物理、生物、生態等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時優先選用生物制劑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將有害物質在農田環境及玉米產品中的殘留控制在國家標準允許范圍內,使其對環境、人畜、天敵產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限度。
2 害玉米病蟲草害的綜防技術
2.1 雜草防治。(1)農業防治。嚴格執行雜草檢疫制度,控制雜草傳播;清選玉米種子、使用腐熟有機肥、過濾灌溉用水,防止雜草種子入田。(2)人工除草。通過苗期淺中耕、拔節期深中耕等結合人工、機械鏟趟除草。(3)化學防治。田間雜草基數大時,每hm2用50%乙草胺1500~1800ml,在播后苗前對水噴施。或40%阿特拉津3.0~3.75kg,或70%賽克津0.5~0.6kg,在玉米4~6葉期對水噴霧。
2.2 蟲害防治。(1) 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等。①農業防治。通過耕翻、耙耢、機械損傷等清除蟲卵和幼蟲進行防治。②化學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對水7.5kg拌40~50kg種子,堆放3~4小時后播種。或每hm2用50%辛硫磷乳油1500ml,對水7.5kg拌入300kg細干土,施入壟溝中。(2)粘蟲。①人工捕殺。于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頭粘蟲時達到防治指標,進行人工手捏捕殺。②誘蛾采卵。于成蟲產卵盛期,用谷草、稻草或其它禾本科雜草,每5~10支為一束扎在木棍上,每hm2均勻地插300~450把,誘蛾產卵。每3天換草把1次,集中燒毀。也可將草把浸于50%辛硫磷50倍液中,6小時后再插入田間,可滅卵和殺滅初孵幼蟲。③藥劑防治。每hm2用25%除蟲脲可濕性粉劑150g,或25%滅幼脲懸浮劑525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ml,或20%氰戊菊酯乳油150ml,對水噴霧。(3) 玉米螟。①農業防治。選用抗蟲品種;處理越冬寄主,在4月份玉米螟醒蟄前,每m3秸稈、根茬用100g白僵菌粉進行封垛處理。②物理防治。玉米螟趨光性強,可用高壓汞燈(或佳多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于成蟲羽化初期在村屯每隔50m設一盞400瓦的汞燈,大的村屯應設雙排,每晚9時至次日早4時開燈。③生物防治。一是施用白僵菌。用菌粉1份,拌顆粒10~20份,于心葉期每hm2用22.5~30kg施在頂葉內側。二是應用BT乳劑。于心葉末期每hm2用1.5~3kg的BT乳劑制成顆粒劑撒放,或對水450kg噴霧。三是釋放赤眼蜂。每hm2放蜂22.5萬頭,共放兩次。第一次在玉米螟產卵20~30%時放蜂10.5萬頭,第二次在其后10天放蜂12萬頭。
2.3 病害防治。 以選擇抗病品種最為有效。其它措施包括及時清除田間遺留的病殘株;清除地頭和田間雜草;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抗病力。
(1) 絲黑穗病、瘤黑粉病。①農業防治。種植抗病品種;在苗期可結合間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剔除病苗、可疑苗,在腫瘤未成熟破裂前,盡早拔除病株進行深埋或燒毀。②化學防治。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2%拌種,或用2%立克秀按0.4%拌種,晾干后干籽直播。(2) 莖基腐病。①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田間濕度大時注意排水,合理施肥,增強長勢,提高抗病力。②化學防治。播種前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按0.2%拌種,發病時用50%多菌靈500倍液灌根。 (3) 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彎孢菌葉斑病。①農業防治。實行輪作;適期早播,避開病害發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及時中耕除草培土,摘除底部2~3片葉,降低田間相對濕度,使植株健壯。②化學防治。在心葉末期到抽穗期或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
3 結語
如今玉米的品種在不斷地更新,新的病蟲草害也在不斷滋生,玉米病蟲草害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對玉米的質量和產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加強生態建設,要按照“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發展戰略,把農藥除害作為一個輔助的內容,運用科學合理的栽培和生物防治主導的防治技術,這樣才能保證優質玉米的生產。
參考文獻
[1] 呂鴻.玉米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J].農業與技術,2013,33(8):85-85.
[2]陳超峰.玉米的病蟲雜草的防治措施考察[J].四川農業科技.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