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與手術室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30例2014年9月~2015年9月進行骨科無菌手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30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進行骨科無菌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組(給予圍手術期護理), 對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時間進行對比觀察。結果 研究組手術切口感染率為6.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為(5.0±2.0)d,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0.9±5.6)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為手術類型、有無參觀人員、手術部位、是否接臺手術、手術與護理操作是否規(guī)范。結論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有多種, 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嚴格的遵守相關的規(guī)定及流程, 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 可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率, 縮短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 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
【關鍵詞】 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手術室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90
在骨科疾病治療當中, 手術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 通常會采用無菌手術方式進行。而在骨科手術后, 手術切口感染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現(xiàn)象, 對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會產生影響, 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1, 2]。本次就2014年9月~2015年9月及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進行骨科無菌手術治療的患者各30例為研究對象, 分析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骨科治療效果的影響,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進行骨科無菌手術的30例患者為對照組, 另選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進行骨科無菌手術的30例患者為研究組。對照組患者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齡19~60歲, 平均年齡(38.7±7.6)歲。
研究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齡18~61歲, 平均年齡(37.9±7.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護理, 即手術前對患者的血壓、脈搏、心率、體溫等臨床體征進行監(jiān)測;給予患者心理護理, 將相關的手術情況告知患者, 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慌心理, 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減少患者的緊張與焦慮情緒, 獲得患者的配合;加強對患者的術后健康教育, 對術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鍛煉進行加強。研究組患者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干預:①術前,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之上, 護理人員與醫(yī)生配合, 同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 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與臨床癥狀進行全面的了解, 為手術做好準備。術前要加強對病房的巡視, 確定好身體體征。同時根據(jù)患者的病情, 選擇合適的方式, 在術前對患者皮膚進行清理消毒。②術中, 在術前要做好相關手術器械的準備, 嚴格按照相關的手術流程對手術器械等進行清洗、消毒及滅菌處理。對手術器械設備進行檢查。手術開始之前, 要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消毒, 對患者的手術切口周圍進行消毒保護。護理人員要嚴格控制好參觀的工作人員, 并且要保證參觀人員與手術醫(yī)生的距離, 按照要求對患者做好相關的消毒防護工作, 避免手術切口感染。③術后, 在患者完成手術之后, 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 并且做好患者病房的清潔消毒工作。指導患者按照正確的體位休息, 避免觸動傷口, 引發(fā)感染。
1. 3 觀察指標 觀察經過不同的護理方式, 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率與住院時間, 分析切口感染相關因素。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及住院時間 研究組手術切口感染率為6.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為(5.0±2.0)d,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0.9±5.6)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切口感染相關因素 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為手術類型、有無參觀人員、手術部位、是否接臺手術、手術與護理操作是否規(guī)范。見表2。
3 討論
骨科手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手術切口感染, 手術切口感染會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影響, 對患者帶來極大痛苦。若患者手術切口感染嚴重, 則會導致患者復發(fā)率與死亡率等的增加,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3]。骨科無菌手術過程中, 因為手術類型的不同, 手術過程就會存在差異, 引發(fā)手術切口感染。另外, 手術患者病情程度、手術方法與手術準備等因素都會對手術切口感染造成影響, 而針對以上影響因素采取措施進行護理, 有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
本次研究顯示, 采用圍手術期護理的研究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率為6.7%, 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30.0%(P<0.05), 由此可見, 在骨科手術治療中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可以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率, 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另外, 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 在骨科手術治療中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可以縮短住院時間, 減少住院費用, 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降低了手術切口感染率, 促進患者的預后及恢復,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針對骨科手術過程中可能引發(fā)的感染因素, 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護理, 從患者的心態(tài)進行指導, 檢查好術前器械消毒, 將患者皮膚消毒到位,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等, 都有利于患者的治療與恢復[4]。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促進醫(yī)患關系, 提高手術治療效果。術前做好相應的器械準備, 對相關器械進行消毒, 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嚴格根據(jù)手術相關要求對患者實施手術, 可以降低手術過程中的風險性。圍手術期護理根據(j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 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有利于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的幾率, 有利于促進患者的治療效果, 圍手術期的密切護理, 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減輕患者負擔, 減少住院費用, 同時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
綜上所述,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有多種, 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嚴格的遵守相關的規(guī)定及流程, 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 可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率, 縮短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 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秋英, 李建海. 骨科無菌手術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4, 52(2):93-95.
[2] 李寧. 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院內感染的干預效果分析.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4, 41(3):590-592.
[3] 崔艷歆. 骨科手術室植入物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10):119-120.
[4] 喬玲. 骨科無菌切口手術在手術室實施護理干預的因素分析.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16):3242-3243.
[收稿日期: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