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新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97-01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又是典型的季風性濕潤氣候,所以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類型都是季風水田農業,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生產和消費對象,我國大部分人口都以水稻為主食,所以稻米的質量問題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重點。20世紀末,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水機水稻的種植技術得到推廣,逐漸在全國各地普及起來,成為一個廣受關注的新興產業,有機水稻是指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肥料等化學合成的藥品,而是采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培育不具有任何農藥的綠色水稻,但是這種水稻的種植也存在問題,因為它不使用農藥,所以它的病蟲害防治是很困難的。
有機水稻在越來越受歡迎的情況下,病蟲害也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種植者為了防治病蟲害的肆虐,往往要在這方面的工作上投入很多,最后導致市場上有機水稻的價格過高,大多數的人都消費不起。所以隨著有機水稻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它的防治應該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創造出有利于病蟲害的天敵生存的環境,充分發揮食物鏈的作用,已達到自然控害的目的,本文就主要介紹了我國有機水稻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1 農業防治措施
1.1 精選稻種
我們在種植水稻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選擇種植的水稻品種,我們應該選擇質量好有高產重要的是耐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但絕對不可以是轉基因的。有機水稻最好的品種就是專門的生產單位所培育的,首先要通過機械選種,去掉一些發育不良、質量不合格的種子。然后再在晴天時放到外面晾曬,利用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殺死種子外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細菌,例外我們還可以進行鹽水選種,選擇成熟度高又飽滿的種子,提高秧苗的質量,從而保證種子最后的發芽率。
1.2 調整栽插期
水稻在生育期是最容易遭受病蟲害的。所以我們應該調整栽插期,使水稻的這個階段和蟻螟盛孵期錯開,避開或者減少病蟲害所帶來的損失,造成這個時期損害的病蟲大多是三化螟和二化螟,它們都是內源性害蟲,意思就是這些害蟲常年集中在秧田里產卵,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水稻的栽插期來減少這種病蟲害的發生幾率,這一方法實踐的最成功的就是席運官等人,他們通過這種方法顯著降低了螟蟲的危害,提高了秧苗最后的成活率。
1.3 種植綠肥
綠肥和我們通常所說的肥料不同,它不但不是化學合成的對人類沒有危害而且還有利于土壤自然地力的恢復和稻田中微生物群落的穩定,從而保證了有機水稻的肥料均衡供應,水稻在成熟后也能長勢好看,植株不出現超量的游離態氮。研究表明有機水稻在生長的前期階段,種植豆科作物作為綠肥是比較合適的,例如紫云英,這樣稻田的病蟲害發生量僅為普通稻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極大的降低了病蟲害所帶來的損害,另外,這樣還可以保證病蟲天敵數量的穩定,避免爆發大規模的病蟲害。
1.4 加強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有機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在水稻的生育早期進行適當的翻土和澆水可以達到滅蟲、滅草的效果,基本上可以殺死大部分的越冬螟蟲,春季是這些蟲子的化蛹期,在這個季節澆水具有很好的滅蟲效果,可以極大的減少害蟲的基數。水稻這一農作物的生長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所以我們需要建立稻田的水生環境,在秧苗的返青期還可以利用此環境進行深水護苗、深水控蟲,實踐表明,這種措施極大地減少了病蟲的數量,增加了其天敵的數量,使它們的數量保持了動態平衡,另外也杜絕了水稻的一些常見病的發生。
2 生物防治
2.1 稻鴨共作
稻鴨共作的含義就是集水稻的生產和鴨子的養殖于一體,使它們之間互利共生,優勢互補,綜合的提高農業效益。這種綜合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還是以水稻的種植為主,例外在飼養一些鴨子,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種植優質水稻、家鴨野養為核心理念,它的目標就是把生態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生態效益相結合,這種種養復合生態技術在各種田販之間很受歡迎,極大地提高了他們最后的收益。這種方法主要是在秧苗的返青期放養孵化的鴨雛,每公頃大約是200到400個,在水稻的孕穗末期收鴨,稻鴨共作的生產模式對病蟲害的發生有明顯的控制作用。因為鴨子天生就有捕蟲的能力,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另一方面由于鴨子的活動可以有效的改善水稻內部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水稻的成活率。實踐證明,與不養鴨的稻田相比,這種稻田里的飛虱和蜘蛛的數量很少,而且水稻的發病率也大大降低了,提高了水稻的最終成活率。
2.2 天敵控害
利用天敵昆蟲來防治有機水稻的病蟲害是一項十分有效的生物控制措施,通俗一點說就是充分發揮“一物降一物”的優勢。例如我們前文中提到的二化螟、三化螟就可以用放養赤眼蜂和蜘蛛來防治。蜘蛛主要分布在農田、森林等地,農田里的蜘蛛是水稻害蟲的最大天敵,例如小黑蛛和擬水狼蛛等,它們捕食害蟲的能力是很強的。例外一個常見的害蟲天敵就是青蛙,在春季采集蛙卵,建立蝌蚪繁殖基地,當其長到一定大的程度時就可以放到稻田中去,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員要保持稻田里有水,改進施肥技術,不能傷害田中的蝌蚪。
結語
有機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目標是減少和共存,而不是徹底消滅稻田中的蟲子,當然徹底消滅病蟲害也是不太可能的,我們現在的農業技術還達不到這一效果。因為目前,有機水稻在我國還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治病蟲害的方法,筆者在本文中就主要介紹了病蟲害防治的幾種有效措施,希望能夠幫助農田工作人員突破有機水稻發展的這一瓶頸,重要的是還可以幫助農民降低水稻生產的成本,促進我國水稻種植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