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楊
摘 要 在大學公共外語教學中,大部分高校更加注重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單詞量,而對實際運用更多的聽說能力的教學有所忽視。“聽”與“說”之間的練習十分緊密,忽視聽力練習必然影響口語表達能力,只有熟練掌握兩者才能將英語運用到日常交流之中,因而在教學中必然要提高學生聽力能力。文章從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的必要性分析,探討了提高學生聽力的措施。
關鍵詞 英語教學 聽力能力 必要性及措施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1大學公共外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的必要性
大學英語教學培養的是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其中聽說更加偏向于日常交流中的實際運用,而讀寫譯則是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保障。而存在于高校外語教學中的普遍現象是更加注重閱讀能力的提高,因為在大部分英語考試中,聽力的分值占比遠低于閱讀、翻譯、寫作的分值,更沒有對口語能力的考察,因而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更加偏向于讀寫譯的練習而忽視聽力能力的提高,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對于聽力能力重要性的認知,進而缺乏練習聽力的積極性。如果從語言學習的目的來看,外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能夠熟練地運用所學語言實現跨語言民族的交流,但是從目前多數高校的外語教學成果來看,學生更多學到的是“啞巴”式的英語,因為聽力能力不達標,聽不懂更無從開口,這與英語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檢測大學生英語能力的全國范圍的考試,四六級總分為710分,分值比例為:作文15%,聽力35%,閱讀35%,翻譯15%,即作文106.5分,聽力248.5分,閱讀248.5分,翻譯106.5分。從中可以看出,聽力所占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學生沒有過去聽力這一關導致四六級考試遲遲不能通過,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極為重要。
2大學公共外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的措施
2.1增強課堂趣味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任何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把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第一位。學生對所學科目擁有興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加速對知識的吸收消化,更有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思考的良好習慣。相反的,如果學生失去的學習的興趣,課堂效率低下、學習氛圍崩塌等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因而在聽力教學的課堂中,教師一定要設計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案,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聽力練習的樂趣,使其樹立學習外語的信心。傳統的聽力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是主動的按鍵者,也即教師掌控著錄音的聽力資料,教學模式就是一遍一遍的放聽力資料給學生,然后對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個體聽力水平的差異,也沒有具體到個人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因此學生逐漸失去對聽力教學的興趣,畏難的情緒一旦養成對今后的英語學習會造成很大的障礙。因此,改變這種枯燥無味、效率低下的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在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完任務式的教學,教師可以同學生多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之后自主性的準備一些教學資料,列如西方的政治、歷史、宗教、風土人情之類的外語文化學習,又或者是經典的外語電影中的聽力片段學習,這些方式無一不是吸引學生興趣,增強課堂趣味性的手段。
2.2精聽與泛聽相結合
在聽力教學中,精聽與泛聽是兩種不同的練習方式,但是兩者的結合是提高英語聽力能力的有效手段。首先,精聽是指針對某一段選定的英語聽力資料,針對性的、精細化的反復聽取,直到最后聽懂這一段資料的所有單詞及段意。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學生難以做到將題干與聽力問題連接在一起,原因是缺乏系統的訓練,同時沒有精聽的能力,對于聽力問題一知半解。因此,只有通過精聽訓練加強細節性的聽力能力,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將聽力材料同題目選項聯系起來,從而提高答題能力。
泛聽主要是為了擴充學生聽力內容的多樣性、廣闊性,是指一種語言環境的適應性練習,僅僅靠精聽訓練中單一的材料聯系過于局限,真的想練好外語聽力還必須熟悉不同的語境環境,因而必須進行大量的泛聽訓練,泛聽的內容可以是西方的新聞、電影、音樂、電視劇、模擬的生活場景等等。只有運用較為真實的聽力材料,使學生處于一種真實語境中,才能加強學生對所聽內容的理解能力。
因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精聽要與泛聽相結合,前者為基礎,后者為補充,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2.3注重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英語學習是一個整體提升的過程,聽、說、讀、寫、譯中任何一項能力的短缺都會影響到其他方面,相反任何一方面比如聽力能力的提升也會帶動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因而要想加強聽力能力,必須注重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1)要積累大量的英語詞匯,語言類學習中單詞量起到地基的作用,地基足不足夠牢固,直接影響到后期英語架構的搭建,沒有足夠的詞匯量聽力也就無從練起,因此詞匯量的提升是加強聽力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單詞的積累除了最基本的直接背誦以外,每個學生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率的方式,比如通過閱讀英語新聞、外語原著,或者反復觀看外語電影、電視劇,收聽廣播等形式,并且能夠主動性的把這些知識運用到現實交流中去。
(2)擴展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外語學習是貫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橋梁,文化的差異也是造成聽力理解能力困難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大學外語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普及,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聽力材料中經常涉及到的西方傳統節日、經濟新聞、政治變動、人文地理、個人傳記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在日常的積累。
(3)要進行聽說、聽寫、聽讀練習,只會聽不會說也是“啞巴”式的英語,日常對話肯定是聽說能力的協同運用,因此兩者要結合練習。聽寫是在教學中廣泛運用的能夠有效檢測學生聽力水平的一種方式。同時,誦讀與聽力結合也能有效的提升聽力水平,反復讀、反復聽是一種直接提高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季佩英.大學英語師生聽力策略研究[J].外語界,2004.
[2] 肖越.大學英語教學聽力練習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2009:146-155.
[3] 潘寶劍.如何在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J].河池學院學報,200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