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靜
【摘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城市綠化建設,不僅有效的改善了人居環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滿足了人們日益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而且極大促進了城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關鍵詞】小城市;節約型綠化建設
麗水市地處浙江省西南部,是浙西南中心城市,市政府駐地蓮都區,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區。麗水市蓮都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5個鄉,29個居民區,243個行政村,面積1502平方公里,人口約39.9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33.13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2.61萬人,城市化水平50.5%。
隨著麗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生態環境惡化、人口集聚、噪聲污染等諸多“城市病”突顯。2007年麗水啟動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并分別在2011年實現了浙江省園林城市,2013年實現了國家園林城市的創建工作。麗水市通過園林城市的創建這個載體加快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步伐,把麗水建設成了景觀保護得力、生態環境優美、綠地系統完善、綠化布局合理、市政設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的園林式和花園式城市。而綠化用地少、資金緊缺一直是制約麗水園林綠化發展的瓶頸,特別是在老城區,房屋鱗次櫛比,道路車水馬龍,寸土寸金,建設大型綠地、綜合公園的空間十分有限。對此,麗水市根據實際制訂了“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節約建設”的園林綠化方針,大力推行見縫插綠、借地綠化、拆墻透綠等多項舉措,老城區里涌現出200多處精美、特色、人文型街頭綠地,廣受社會各界好評,對老城區的綠化建設極具示范意義。
一、節約建設 突出特色
老城區綠化用地少、資金緊缺一直是制約麗水園林綠化發展的瓶頸,對此,麗水市根據實際制訂了“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節約建設”的園林綠化方針,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實施了街頭綠地。街頭綠地面積大的只有1600平方米,小的只有80多平方米,但各有各的特色,極好地體現了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的理念,體現了園林綠地與本地歷史文化的交相融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對老城區園林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借地綠化采取綠地無償借用和有償租用兩種形式。主要對麗水市城市道路兩側預留國有已收儲或村集體用地進行綠化,擴大城市綠地總量,改善綠化景觀,提高綠化水平,緩解市區綠化建設用地緊張的矛盾。在不和《麗水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相矛盾的前提下,分期實施,遠近結合,大力提倡節約型園林建設。拆墻透綠采取有力措施,大力開展拆墻透綠活動。新建單位,除個別特殊單位外,一律不建圍墻或采取通透式圍墻。通過調查摸底,對原來20多個單位的封閉圍墻進行了拆除,按照統一設計,招標施工,資金由財政支付的原則,確保該項活動順利實施,并確保了綠化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猶如一顆顆綠明珠鑲嵌在城市里,熠熠生輝。
二、園林建設 層層深入
(一)街頭綠地,爭相斗艷
中山街綠地,地處最繁華地段,為了做到上檔次有品味,在綠地背景的處理上采用仿古式清水墻,地面采用小青磚席紋飾面,即美觀又富有古典園林意境;花壇采用文化石貼面,坐面板采用花崗巖,可讓人休憩納涼;在植物配置上加強綠量,四季草花布置。在星火商城西邊綠地中游路側石采用鵝卵石堆疊,大鵝卵石作桌椅,富有自然的情趣。四牌樓綠地紅磚鋪地,塊石堆疊成游路側石,保留了一口古井,增設花架以銜接左右兩塊綠地,既增添了景觀又可讓游人小憩?;▓@路與燈塔街綠地采用立體花壇形式,花壇之間嵌入用復合材料制作的坐凳,美觀而實用。麗青路與宇雷路交叉口綠地更是不一般,公園內的數十棵綠化樹木和修建門洞用的青磚都是江濱的“移民”,這座街頭公園不僅讓人們充滿著對江濱的記憶,而且鄉土果樹繁多,歷經歲月沖刷的石磨、蓑衣也落戶于此,頗具鄉野氣息,讓人充滿溫馨?!短幹萃韴蟆窂V求其名,經市民投票,終定“鄉戀”名,取其鄉野氣息及江濱舊城留戀之意。到了晚間,這些綠地里的燈光更是將之映照得美輪美奐……如今,這60多塊街頭綠地的建設,已成為麗水市區一種必不可少的城市景觀。這些街頭綠地在建設過程中都特別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風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觀,挖掘文化內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而且既承傳統又求新意,傳統風格與時代氣息并生;巧用造園造景藝術手法,以綠為主,以美取勝。
(二)借地綠化,以人為本
在麗青路、開發路、人民路等7處閑置土地進行借地綠化建設,總綠化面積達到8萬多平方米。在紫金路、江濱路等6處閑置土地進行借地綠化建設。人民路(燈塔行政村閑置空地)借地綠化工程,土地為燈塔行政村所有,總用地面積6500平方米,考慮相鄰的白云小區為老城區,缺少游憩場所和日益矛盾的停車難問題,綠地設計增加游憩小廣場和30個停車位,大大緩解了周邊停車壓力。推行節約型園林建設,借地綠化用苗由市園林處統一詢價采購提供,盡量選用麗水本地苗圃樹種,如桂花、香樟、無患子、廣玉蘭等,既提高了成活率,同時也緩解了麗水當地苗農的苗木滯銷現象,增加苗農收入。設計布局上就地就勢,根據地塊現狀以最少的工程量,就原地貌整形。樹種搭配高低錯落,層次分明,以人為本。
(三)拆墻透綠,賞心悅目
積極推行社會單位拆墻透綠工作,相繼拆除了麗陽門公園和老年公園的鐵柵欄,滿目綠意“拆圍”出,景觀樹、綠地、鮮花使得公園與街道通透、舒展。麗水學院等7家單位拆除了高墻,改成通透內外的柵欄式花墻,將墻內的綠色美景融入到城市之中,美化了城市,縮小了這些美景與市民的距離。進一步實現了城市綠化資源的社會共享性,贏得社會贊許一片。
三、百姓呼聲 真實寫照
如今的麗水人“公園就在家門口”,“天天逛公園”早已不是什么奢望。拆墻透綠不僅拆出了滿院景色,更拉近了機關單位和百姓的距離這些街頭綠地如落在麗水城區的一顆顆璀燦明珠,在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的同時,扮靚了生活的城市、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也成為了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見證著麗水的發展和變遷。
建園林城市是一項公益事業,具有社會性、群眾性,為使群眾百姓都能熱愛并積極參與,應以多種方式廣泛地進行園林綠化和人類關系的宣傳引導,力爭把共建形成社會風氣,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城市園林綠化經濟建設只是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功能,是城市環境的支撐,我們要用科學民展觀做統領,積極探索,將我們的城市建設成經濟高效美麗的大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