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峰
[摘 要] 隨著我國當前的林業建設目標向生態林業轉型,人們逐漸提高對森林資源價值的認識,其中暴露出現的林權爭議越來越多,為了穩固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以及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應對林權爭議的行政處理與法律完善提高重視,確保公平公正地調節好林權爭議雙方的矛盾,進而促進社會進步與生態環境的共同進步。本文將主要分析林權爭議的主要成因,并對其提出相應的行政處理與法律建設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 林權爭議 行政處理 法律問題
[中圖分類號] D92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35-01
1 林權爭議的主要成因
1.1 歷史遺留原因
歷史已有原因是大多數林權爭議產生的重要原因。比如,早在土地改革時期,由于建國初期工作不夠細致,導致山林劃分界線不夠清晰;工作人員隨意填寫林權證,發生登記面積與實際不相符,四至與現地不相符等現象。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都慢慢演變成了造成當前林權爭議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林權認定檔案的缺失
相關林權登記檔案的缺失也是導致當前林權爭議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從我國林業發展歷史來看,地方政府林業部門在實行“三定”方案(穩定林權、劃清產權、明確山界)的過程中,檔案登記管理工作粗心大意,造成林權檔案缺失,集體林地權屬無據可查;且沒有相關文件予以認可,使得與國有林場爭議不斷發生。
1.3 人為因素導致
隨著近年來林地的經濟價值逐漸攀升,人們都在承包經營集體林。但由于過去對于林權問題的不重視,在進行林權轉移與承包程序時相當不規范,有的村集體組織“指山賣磨”,對未進行確權的林地進行有償轉讓,造成“一林多主”,從而引發林權糾紛。
2 林權爭議的行政處理
所謂林權爭議,指的就是在林木、林地等資源在發生占有、使用或收益等行為時多產生的爭議,這類爭議具備民事糾紛與行政糾紛的雙重屬性。為了調解這種林權爭議,我們應深入改革,對林權調查處理問題深入研究與調整。
2.1 設立處理林權爭議的政府部門
林權爭議所牽涉到的利益巨大且關系錯綜復雜,須完善相關的處理機制才能有效化解。當地政府應設立專門的林權爭議處理機構部門,并打造一支由工作經驗豐富、精通法律知識的專業人員組成的調解小組,負責管轄區域內所有的林權爭議調解工作。政府部門也應爭取相關經費支持,建立工作激勵制度,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將林地分界線落實到位,并提出對工作人員的考核目標,做好各司其職,處理好各級問題,盡量在基層將林權爭議解決到位,減少上訪事件的發生。
2.2 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
對于部門牽涉人數較多、情況復雜存疑的林權爭議案件,當地政府應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通過各級主管部門與林地當地政府的共同商討之后,作出合理處理,并做好爭議雙方人員的思想工作。各鄉鎮需要按照縣級政府的實踐水平,組建專門處理林權爭議的領導小組,實現多級政府部門的協調合作,進而保證調節林權爭議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2.3 嚴格審查,促進調解工作的規范性
工作人員在處理林權爭議的調解過程中,不僅要對產生林權爭議的原因進行深究,還要弄清楚爭議雙方之間的人際關系,從側面去了解該爭議事件的性質。對于雙方給出的證據要嚴格審查,在確定爭議性質之后作出有效的調解協議,并由爭議雙方與林業部門各自存檔保留。相關部門在處理林權爭議時,要確保在法律框架內進行,按照程序、法律條規以及事實根據去處理,保證所有林權爭議處理完善。政府也應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對所有的林權爭議案件進行仔細復查分析,確保無任何紕漏。
3 林權爭議的法律解決機制
對林權爭議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行政訴訟救濟、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或體制建設與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產生林權爭議的法律訴求、單位或組織與個人之見產生林權爭議的法律訴求,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去完善林權的法律制度,進而有效化解林權爭議。
3.1 為林權提供法律保障,推進林權制度改革
林業行政部門應強化管理工作的科學性,保障一切林權經營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完善林權爭議的法律法規建設[2]。各級林業行政部門應加強林業檔案的管理,在林權爭議出現的第一時間內進行調解。國家應從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角度,去制定完善且配套的林業政策,促進我國林權建設與制度改革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3.2 完善林權爭議的聯動調解機制
大部分林權爭議都與土地、農業等糾紛有關,此時應充分發揮林業、農業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協調合作處理好林權爭議;政府部門應組建由林業、國土、農業等行政機關組成的聯動調解小組,一旦出現林權爭議糾紛,則可及時有效地開展調解工作,從多方面的專業角度對爭議作出妥善處理。尤其是在對待歷史糾紛問題,不管是政府還是法院都應慎重處理,嚴格審查證據與調查歷史因素,力求在法律層面將林權爭議依法解決。
3.3 完善林權法律建設,促進林權轉移與承包機制的規范性
當前的林業發展遇到的問題都非常的復雜,尤其是由于利益巨大而不斷產生的林權爭議糾紛,更是近年來遭遇的重要難題。不管是國有、集體、單位還是個人,往往會出現利益分配不均、林權轉移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的林業發展,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進行林權制度的改革:首先,各森林、林木以及林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要十分明確,以家庭承包為經營主體,多種經營形式共存,將林地與林木的所有權、經營權落實到位;其次,制定頒發全國統一的林權證,規范林權登記與林權證書的換發工作程序,保管好一切與林權相關的法律文件。此外,尊重林權自愿轉移的意愿,并且要將林木的使用權和所有權與林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區分開來,同時還應制定相關政策支持林業其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優化我國林業的多元化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當前我國發生的大多數林權爭議案件來看現行的林權處理程序與法律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地完善與調整。此外,不管是林權爭議的行政處理決定,還是之后提出的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糾紛當事人都應在法律框架之內去解決爭議。只有正視當前處理程序與法律制度存在的弊端,并加以改革完善,才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林業建設發展,促進人文與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羚懿.林權爭議調處所涉證據及其認定規則構建[D].浙江農林大學,2013.
[2]趙琪.林權糾紛解決的法律對策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3.
[3]周伯煌,湯元瀚.林權爭議非訴解決方法的創新研究[J].求索,2012,(07):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