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社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48-01
1 試驗目的
根據陜西省玉米高產創建工作的要求,為了驗證不同栽培模式的產量水平,為生產提供最佳栽培技術模式,以便為我市玉米的大面積增產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2 試驗內容
本試驗包括四個不同種植模式:試驗地劃分為3個區。1區:高產高效栽培模式(行距50cm+80cm、株距21cm,密度5000株/畝);2區:創高產栽培模式(行距40cm+90cm、株距18cm,密度6000株/畝);對照:農民(習慣)種植模式(等行距、密度4000株/畝);各小區面積均為5畝,對照占2畝。試驗玉米品種為華龍138。
3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位于湯坊鎮南谷村5組車德望家責任田內,占地12畝。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試驗地前茬為小麥。播前試驗區撒施豬糞700公斤/畝,然后旋耕、深翻,按栽培技術要求整畦。
4 試驗地栽培管理情況
試驗播種于6月11日,采用人工開溝,點播。6月13日澆灌壓茬水。6月18日出苗。7月10日噴施苗后樂進行化除。7月10日定苗。6月8日試驗地采用深翻深埋施肥,1、2區施有機肥700公斤/畝,3區無施肥。6月10日1區施用尿素54.3公斤,過磷酸鈣112公斤,硫酸鉀36公斤;2區施尿素50公斤、過磷酸鈣96公斤、硫酸鉀28公斤;3區施用欣金谷牌復合肥50公斤,(欣金谷牌復合肥氮磷鉀比例為20:10:10;尿素為四川天府牌,含N46.4%;磷肥為昆明粉末狀過磷酸鈣,含P2O512%;鉀肥為紅牛牌硫酸鉀,含K2O50%)。7月12日隨灌水1區撒施尿素8.6公斤;2區撒施尿素8公斤;3區撒施尿素10公斤。8月18日在玉米生長大喇叭口期各區追施尿素5公斤。本試驗于9月29日統一收獲。
5 年度氣候條件對試驗的影響
今年的天氣氣候條件對我市的夏玉米生產利大于弊,播種適宜,出苗良好,7、8月份雨量充沛,共經歷6次降水過程,相對有利于玉米中期生長,對夏玉米拔節、抽雄出穗非常有利,后期光照充足,今年玉米千粒重總體較往年有所增加。
6 試驗產量表現及結論
不同模式栽培試驗產量結果為:一區創高產栽培模式平均畝產量643.3公斤(畝穗數6000株,穗粒數436.5粒,百粒重30.6克);二區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平均畝產量609.4公斤(畝穗數5000株,穗粒數452.3粒,百粒重31.7克); 對照平均畝產量520.1公斤(畝穗數4000株,穗粒數473.6粒,千粒重32.3克)。
從試驗中可以看出目前對照區產量最低,原因主要為養分供給不全面,密度小穗大粒多雖千粒重偏高,但產量不高。高產高效模式小區產量排在第二位,較農民模式增產明顯,增產17.2%,加大密度后穗粒數雖有所下降,但由于養分供給全面,使產量得到有效提高。創高產栽培模式小區產量最高,增產23.7%,增產主要原因是高養分供給保證了高密度條件下的群體優勢得到有效發揮,穗粒數和千粒重變化不大,顯著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量,但投入相對較高,僅適用高水肥田,由試驗得出在今后我地玉米生產中應加大密植、配方施肥、分期分次施肥等科學化管理措施才能實現玉米產量新突破。
附表:1.玉米栽培模式試驗田間種植示意圖
2.試驗施肥記載表
3.生育期、抗逆性及農藝性狀記載表
4.穗部及產量性狀調查記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