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強
[摘 要] 我國社會經濟快速增長,科學技術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促使我國農業種植業的水平得到提升。在農業種植業中,水稻種植一直深受社會和廣大群眾的關注,因此要重視水稻抗病技術,促進水稻健康成長,防治水稻病蟲害,從而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綠色食品。文章針對水稻種植的抗病技術進行了分析,為更好的促進我國農業發展,對如何提高抗病技術上給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水稻種植 抗病 技術要點 農業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71-01
1 提高水稻種植抗病技術的必要性
農業對我國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隨著農業的發展,水稻種植的面積在不斷擴大,并且種植技術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水稻種植對我國糧食生產和創收有著深遠影響,但是在當前的水稻種植過程中受到一些因素制約,造成水稻生產量減少,水稻質量下降等問題,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水稻受到病蟲害的侵蝕。針對這樣的情況,要提高水稻種植抗病技術,有效防治水稻病蟲害[1]。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需要大量的糧食供給,才能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當前我國水稻種植和生產方面也呈現逐年遞增的狀態,在我國糧食產物中,水稻在其中有著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非常迅猛,社會中對水稻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導致不斷加大產量的水稻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并且隨著水稻種植面積越來越大,給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在水稻種植抗病技術上也沒有進行研究和加強,最終導致更大范圍的水稻遭受病蟲害入侵,影響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因此,必須要重視起研究水稻種植抗病技術的工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稻患病問題,提高水稻的抵抗力,從而使水稻產量和質量一同提高,填充我國糧食庫存,滿足社會和人們的需求[2]。
2 進行選取水稻種子、培育種子時所使用的抗病技術
為有效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不讓水稻到種植過程中患病,就要不斷創新水稻種植抗病技術,并將這種技術進行有效利用。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要按照科學的程序使用抗病技術,其中對水稻選種和育種最為重視,因為這是水稻種植的最初環節,如果在選種和育種過程中就出現問題,則會影響水稻成長,無法達到高質量、高產量的目標,因此要在選種和育種階段應用抗病技術,在選取種子時,全面了解和分析當地的環境和氣候。我國的很多地區都比較適合種植水稻,但是不同區域都有富含差異性的氣候環境和自然條件,所以,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必須要全面了解地區存在的差異性。在選擇好水稻種子之后,要用藥物浸泡種子,這樣的技術能夠讓水稻種子在種植初級就具備抗病能力。進行水稻育種時,所采用的方式一般都是雜交技術,通過種子雜交不但能得到新型的品種,還能使種子具備抗病能力,并且抗病性高于普通種子,雜交種子也能提高水稻產量[3]。
3 水稻種植的主要病蟲害及抗病技術要點
3.1 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種植病蟲害中的一種,其危害性比較大,患稻瘟病的水稻會大量減少產量,嚴重情況下會導致一半的水稻無法正常生長,使水稻產量大幅度降低,可見,稻瘟病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水稻質量和產量。由于稻瘟病在水稻中作用的部位和時間都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將稻瘟病詳細的劃分為節瘟、葉瘟和苗瘟等,其中具有巨大危害性的是節瘟。
為了能夠防治稻瘟病,在水稻種植抗病技術上應該采取藥物浸泡種子的方式,藥液應采用20%濃度的三環唑一千倍液,將種子浸泡在其中一至二天即可,進而使水稻種子在種植初期就具備一定的抗病能力[4]。在此基礎上,還要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使用藥劑防治水稻病蟲害,當發現水稻有可能感染病癥時,及時進行防治工作,噴灑藥物,這樣能使水稻具備很強的抗病性,同時起到預防稻瘟病的作用。
3.2 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是水稻種植病蟲害中常見的疾病。水稻一旦患有水稻紋枯病,就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稻的秕谷率。當水稻患水稻紋枯病時,水稻根部葉片和莖干上會有類似水漬的物體出現,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橢圓形的斑點,不斷增多的斑點上會附著很多菌絲,這些菌絲的顏色呈白色。所以,在防治水稻紋枯病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種植地進行嚴格的管理,每天都要對稻田進行排查,仔細觀察水稻葉片和莖干的健康程度,并要及時、徹底的清除稻田中的雜物,保證稻田中水質良好,不給菌類創造生存環境,使稻田中的菌群數量減少。在此基礎上,在種植水稻時最好進行適當的密植,使水稻產量大幅度提升,有效防治水稻紋枯病。
4 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創新和應用水稻抗病技術
當前我國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發展,在近幾年間取得了很多技術成果,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有促進作用。當前要將科學技術充分應用到農業水稻種植中,針對防治水稻病蟲害方面也要應用抗病技術,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有效提高水稻抗病技術,使水稻抗病技術不斷得到創新,促進水稻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降低水稻發生病蟲害的機率,確保水稻具備高質量,并能在產量上同時得到提高。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水稻需求量越來越大,以往的水稻種植和抗病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水稻種植需求,因此,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提高水稻種植技術,并將水稻種植和抗病技術進行有效推廣,讓更多的種植戶學會水稻種植和抗病技術,從而使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同時提高,加強水稻抗病能力,有效促進我國經濟增長。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農業水稻種植在我國有重要的地位,我國糧食產物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水稻,因此,要極其重視水稻種植工作,加強水稻種植技術和抗病技術,從根本上解決和處理水稻病蟲害問題,使水稻的抗病能力提高,保證水稻質量和產量。通過推廣水稻種植技術和抗病技術,能夠使廣大農民都能使用有效的方法種植水稻,預防水稻疾病,從而促進水稻增收,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葉婷.對于水稻種植中抗病技術的探析[J].大科技,2016(34):223-224.
[2]劉開泉,梁盛,童仁錕等.抗病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18):14-14.
[3]褚孝渭.水稻種植中關于抗病技術的創新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6,36(22):82.
[4]林燕,張佳祺.關于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5(12):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