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容+周光榮
[摘 要] 隨著技術的進步,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越來越普及和深入。但機械始終需要憑借人類的管理控制,并不是簡單設置參數以后,就可以放任機械作業。此外,因為還要實現移栽、后期培育等,對環境變化、管水施肥變化進行有效監測和控制,因此,即使是水稻機插秧栽培離不開人為管理的技術。而如果實現有效管理的話,在培育水稻的各個階段更加能夠充分發揮機械的效用。文章首先將涉及水稻機插秧栽培的優勢,再對如何幫助實現充分利用機械,即對其管理技術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水稻機 插秧栽培 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72-01
前言
與傳統栽培技術及其他栽培方式相比,機插秧主要具備以下優勢:1、減輕勞動強度,減少勞動力,節約成本。機械化勞動模式改變了傳統耕種模式,一方面減少了農民的勞動量,減輕身體負擔;一方面為企業大大減少了勞動力成本、移栽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時,帶來高效、高質量的水稻養殖。2、節約土地成本,同時增產增收。這是由于機械的栽種的規格統一且整齊,節約育秧田的面積,也保證了產量。3、有效預防病蟲害。由于機插秧有統一的、專業的技術指導,包括通過推遲育秧時間,以盡量避開害蟲的產卵期、傳毒期等等。
1 水稻機插秧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1.1 培育優質秧苗
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是育秧的關鍵,而秧苗自身的質量是育秧成果的保障,從根本上決定著機械插秧的效果,甚至是整體培育效果。所以,應當盡量保證秧苗的質量,同時盡量避免缺穴、少苗的情況發生。首先,應當保證插秧機插秧時所選用的秧苗長勢整齊、健康且無缺苗,為穩產高產奠定基礎。對此,主要需在四個關鍵時點做到以下:1、在育苗前期,堅持以播種整齊、出芽整齊、出苗整齊的育苗原則,努力培育出長勢整齊且質量好的秧苗。[1]2、在促芽時,做到發芽快且整齊,保證幼苗根芽強壯有力,逐漸長為壯秧。3、在播種時,采取“少量多次”的撒種方式,努力做到落谷均勻,以保證不同盤、同盤生長的秧苗均勻。[2]4、在出苗時,加強水稻秧苗的管水,應當噴灑且多次噴灑適量的水分,在不出現積水的前提下,保持秧板處于濕潤的條件,以提供出苗所需的水分。
1.2 確保移栽質量
秧苗移栽需要大量運用水稻機進行移栽,同時它也是培育水稻的關鍵,一旦移栽失敗率過高,將白白浪費優質秧苗及培育時機、物力等等。因此,我們應當努力確保秧苗移栽的質量。主要需要重視三個方面:1、合理控制機插深度。一般以1.5至2.5厘米的淺栽的方式進行插秧,以保證秧苗根部的透氣性和通氣性,還可以帶來促進秧苗早發的效果。2、移栽的大田的耕整質量。由于機插秧一般選取小苗移栽,而小苗的環境適應力、抵抗力較差。相應的,其存活率不高,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多。因此,移栽質量與大田耕整的質量密切相關。應當全面提高大田的耕整質量,如土質的軟硬度應當處于適中,土地的高低差不宜過低,一般不得低于三厘米,還有其泥漿沉實部分應以泥水分清,保證沉淀而不板結。[3]3、合理控制移栽的密度。密度過小,無法滿足產量的要求。密度過大,雖然秧苗產量上升,但培育效果、水稻質量得不到保證,因為秧苗會爭水爭肥,不利于營養吸收和健康成長。因此要綜合考慮,合理控制移栽的密度。最后,在每次重啟插秧機時,應當試秧一段距離,確定其設置正確,出現問題也可及時發現糾正。
1.3 科學管水施肥
由于秧苗的初生分蘗比例較大,其對土壤的水分含量較為敏感,此時,應當科學合理地管水,采取輕擱、多擱的管水方式,即保持一定的頻率,而不能重擱,避免因此造成分蘗的死亡。[4]此外,加強大田的后期管理力度,包括水分和肥料的管理。首先,不能過早實現斷水,容易導致水稻早熟和粒重不足。在施肥上,堅持以“促、控、保”的基本原則,即在插秧后的前期階段以促進生長為主要目的,此時,可施加氮肥,同時施加磷肥、鉀肥,施加復合肥;而中期以控苗為主要目的,只需施加適量的生物鉀肥;后期以保苗為主,施加適量的尿素即可。[5]
1.4 加強蟲害防治
病蟲害對于水稻的影響和打擊都是巨大的。防治力度不夠,一旦爆發病蟲害,必然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再加上隨著耕種方式的變化,即趨于機械化,和水稻的品種變化、環境氣候的變化以及害蟲的抗性變化,導致病蟲害的發生率、影響力不斷提高,給水稻的質量、產量帶來隱患。如皖南部分地區在近幾年持續不下的病蟲害,導致水稻“患病”,甚至發展成為“水稻瘟疫”,給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要加強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確保水稻高產、穩產和增產。此外,還有提升自身水平,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努力實現蟲害預測,將損失降到最小,以此保證產業和農民的經濟利益。[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稻機插秧栽培具有很多優點,從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到一定程度上地有效保證水稻的產量、質量和規格,更加保證水稻產業的經濟效益。但同時,還需要注重水稻機栽培過程的人為管理和控制,給予機械作業更多的保障。首先要培育優質秧苗,為育秧成果提高質量保障;其次,從控制機插深度、提高大田的耕整質量和控制移栽密度三個方面入手,以確保秧苗的移栽質量;再次,在各階段,采取不同的、科學的管水和施肥措施;最后,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同時保證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唐曉慶.水稻機插秧技術優勢與栽培管理要點[J].農技服務,2015(07).
[2]舒暢,唐春江,湯洪,楊通洲,彭念軍.水稻機插秧栽培的生育特性及最適追肥時間的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4(03).
[3]高婷,王紅春,石旭旭,婁遠來.水稻機械化插秧栽培及其草害防除[J]. 江蘇農業科學,2013(09).
[4]陸萍,馮建忠,程梅初.水稻小苗機插秧栽培技術要點[J].上海農業科技,2007(04).
[5]程育.水稻機插秧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1).
[6]孔菊蘭,蔣秀風.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探討[J].農技服務,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