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嫣嫣
摘要:在終身教育背景下,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應樹立終身學習的培訓觀念。文章從專業教師素質培養的角度,分析目前中職會計教師培養培訓模式的不足,探討提升專業教師素質培養的途徑,為中職學校在現代職業教育要求下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終身教育;雙師型教師;教師培養
終身教育是一種知識更新、知識創新的教育,它要求每個人應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深化,進一步充實最初獲得的知識,使自己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在終身教育背景下,每位教師都必須具備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專業技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2012年,國務院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13年,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中職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這些意見和規定對中等職業學校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方法,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
一、中職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是一種“跨界教育”。職業教育本質和目標決定了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能型的人才。中職學校是社會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 教師因其在課堂的特殊地位,在很大程序上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指出:中等職業教師的專業素質要以能力為重,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理論與職業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和育人能力。在現代職業教育環境下,對教師的專業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養和提升中職學校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提高中職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突破點。中職教師作為人才培養的實施者,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這既是新時期下的新使命,也是一種責任擔當。
二、中職會計專業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現狀
(一)專業教師數量不足、來源單一,專業技能不強
雖然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職教育的發展并不像普通教育一樣受到重視和發展。目前,職業學校的生源素質比較差,絕大部分的學生是被普通高中淘汰下來的,基礎知識差,自我約束能力弱,學生不好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少職業學校的辦學缺乏政府資金的支持,教學設備落后,受歷史和社會對職業教育存在一些偏見的影響,職業教育教師的地位不高,待遇也不是很好,以上種種因素導致選擇來職業學校任教的老師并不多,更談不上吸引優秀的教師了。教師數量上的不足,嚴重影響著教師的質量。當前,會計專業師資主要來自于普通高等院校,這類高校注重的是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在企業實踐過的經歷很少,基本沒有實踐經驗。有部分專業教師甚至連經濟業務中的發票單據也只是在實訓教材里見到過,沒有見過真實的票據。由此可見,普通高校畢業的教師已不能滿足中職學校教學的需要。
(二)專業教師培訓方式、內容不合理
1.培訓范圍缺乏全員性
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在終身教育背景下,再學習是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方法。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專業培訓,一方面是順應新時期教學要求,另一方也是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據了解,目前所開展的會計專業培訓如國家級、省級培訓并不是學校所有的會計專業的教師都能參加的,分配到各個學校的名額只有1-2人,名額很少,只有骨干教師有條件參訓。然而,教師經常會出現由于學校工作太忙出不去(專業教師的工作量大,如果缺崗,沒有替補,學校不愿意把教師派出去培訓),而專業類的培訓不是每年都有安排,又或者是受到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外出培訓條件的限制,這就使部分骨干教師失去了培訓的機會,浪費了培訓的名額,而大多數的專業教師只能參加學校自行組織的教育教學理論培訓。
2.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
不少教師認為當前教師培訓的內容結構與實際需求并不能很好的對接,對教師培養培訓的內容存在著較低的認同度。從目前中職教師素質結構中來看,教師在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較為欠缺,然而,就目前會計專業教師培訓的內容來看,大多數的培訓主要是安排了理論學習,并以集中教授理論知識為主,專業實操方面停留在模擬企業的賬務處理。這樣雖然在理論上專業知識有所提升,但是專業技能并沒有得到提高,培訓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特點依然突出。有的培訓有安排下企業實踐,但是所安排的下企業實踐也只是走馬觀花,收效甚微。一方面,由于會計專業有其專業的特殊性,實踐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企業的商業機密,多數企業不愿意將真實賬務拿出來讓參訓的教師實踐。另一方面,會計工作有其階段性的特點,不少賬務處理集中在月未進行,這樣就會使得教師的企業實踐在培訓的時間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大多數的下企業實踐內容往往只能停留在考察參觀,即翻看企業以往的賬務,或者只處理業務的票據填寫,如繳款單的填定,收料單的填寫,缺乏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實賬操作,缺乏行業專業的指導。這樣培訓的結果與國家所要求的“雙師型”教師相差甚遠。
(三)專業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不高
首先,專業教師在職學習的熱情不高,自我專業知識的提升意識是不強,這種現象普通存在于在職專業教師身上。通常來說,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教師,除了學歷之外,至少還應取得初級以上的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但是絕大多數的教師還只是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獲得中級以上職稱或是注冊會計師級別的很少。這種不注重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安于現狀的情況與中職學校教師職稱評聘有一定的關系,目前教師在晉升高一級別職稱時,是否取得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并不是硬件要求,況且中級以上的職稱也不是能輕易考上,至少得準備兩年以上,有部分教師偶爾有學習或有學習念頭,但因學校的教學工作量大,不能堅持下來,只能放棄。其次,在職教師下企業實踐的機制和管理制度還未形成,按現有的績效考核制度,教師脫崗去企業,工資待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企業并不愿意過多的來承擔下企業實踐教師的工資,而且,脫崗實踐也影響到教師最為重要的職稱評定,這涉及到教學工作量要如何認定的問題。這種情況也嚴重影響教師們到企業實踐的積極性。雖然當前專業教師對培養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但是大多數的專業教師還是認為在職的培養培訓“很重要”,對培養培訓工作依然存在著較強的預期,這也反映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心需求。所以,需要采取有針對性、有效的措施來激發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有效推進中職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的途徑
中職教師培養和培訓應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出發,以“雙師型”建設作為新的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方向,調動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開展新時期下的師資培養培訓。
(一)多渠道引進職教師資
中職師資隊伍建設中,“雙師型”應該是最具特色的地方。職教師資培養院校應積極探索招生和培養模式,擴大招收中職和高職畢業生來培養職教教師,促進職教師范生到職業學校就業,解決職校教師數量不足的情況。由于專業教師大多數是一從高校畢業就來學校就業,沒有企業實踐經歷,在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和缺陷。所以,在招聘中職教師時,應要求應聘者要有企業工作經歷,并進行專業技能考核,從師資源頭上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學校應積極引進企業的技能型人才來企業執教,會計專業的教師可以外聘企業會計師、財務總監來職校任教,帶來企業會計崗位的技能需求。學校將校內外的教師有機的結合起來,搭建在職教師和外聘教師之間的交流平臺,讓他們可以互相學習,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手,確實有效的提高專業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需求和中職教學內容的銜接,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
(二)完善專業教師培訓機制
目前的培訓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中職教師的實踐教學方面的需求,教師認同度高的培養培訓方式就是在企業進行實地的專業培訓,其次才是在學校進行集中授課,或者遠程學習等方式。因此,中職教師培養培訓的內容要加大實踐教學和實訓環節的比例,實現突出中職教師實踐性的特點。對于會計專業的教師來講,最有效的培訓就是讓教師到企業實踐,走出課堂,真正實現“做中學”。 學校一方面應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師專業素質培養制度,加強中青年教師的培養,特別是骨干教師的專業培養。另一方面應積極、主動與企業溝通,共同探討教師下企業實踐的機制,解決教師下企業實踐的工資待遇、工作量的計算問題,建立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教師機制。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教師機制不能只靠一方付出,要講求互惠互利,這樣的合作才能長久。因此,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出臺相應的鼓勵企業接收教師實訓的優惠措施,如在企業稅收方面給予優惠等等方面,激勵企業參與到教師培養中來。只有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共同建立培訓機制,才能使“雙師型”教師培養落到實處,真正實現專業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提高專業教師培養培訓積極性
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應先對中職專業教師進行現代職業教育形勢教育,讓教師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意識到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危機感,消除他們的職業倦怠感,從而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其主動的參與到教師的培養培訓中來。2016年教育部下發《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試行)》規定中提到,職校專業課教師要根據專業特點,每5年必須累計不少于6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新任教師應先實踐再上崗。組織教師企業實踐,是加強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這項規定為學校在推行教師培養培訓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督促教師提升業務水平。其次,應積極完善教師考核機制,在教學考核中應針對專業教師存在層次性和多樣性的不同,科學的制定考核評價方案。如專業課教學方面應以應用為導向,重點考察教師運用真實案例教學的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專業技能比賽,以賽促教。同時,教師考核機制的建立還應與激勵機制相結合。對教師在教學,社會服務方面做出成績和貢獻的,學校應優先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和獎勵,促進教師主動提升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真正體現以能力水平和業績貢獻為導向的教師評價機制,提高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目前,國家正在積極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環節。職業學校應重視對教師的培養培訓,全面系統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如此才能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是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必須有跨界思考[N].人民政協報,2011-1-29.
[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
[3]《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試行)》.(教師[2016]3號).
[4]李新發.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培訓調查報告[J].職教論壇,2016(31):30-36.
[5]卞華.耗散結構理論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16(29):13-16.
(作者單位:福建晉江安海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