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珂
【摘要】盈余管理長期以來便是會計界研究的重點與熱點,其中IPO盈余管理問題是資本市場研究的熱門議題之一,備受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對國內外研究IPO盈余管理動機的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以供進一步的學術研究參考。
【關鍵詞】IPO盈余管理動機;機會主義;信息觀
首次公開發行新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IPO),既可幫助公司迅速籌集大量資金,也可以提高公司聲譽,使得公司在IPO時有進行盈余管理的強烈動機。長期以來,國外進行了大量關于IPO盈余管理的研究,近些年,國內研究IPO盈余管理的文獻也日趨豐富。本文從IPO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角度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以期把握IPO盈余管理動機的研究現狀與趨勢,為進一步的學術研究提高參考。
一、IPO盈余管理動機綜述
Holthausen總結了管理層的三種會計選擇動機觀:機會主義觀、有效契約觀和信息觀。而當前國內外學者對IPO盈余管理動機的研究主要基于機會主義觀與信息觀。機會主義觀認為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私人收益。信息觀則認為,管理層可以通過盈余管理來糾正業績偏差,將有用的信息傳遞給投資者。
(一)機會主義動機
IPO定價通常是以每股收益與同行業的市盈率的乘數來確定,IPO企業無法影響同行業的市盈率,只能在公司每股收益上做文章。且IPO企業公開上市前沒有公開可得的信息,投資者很難判斷IPO公司盈余的質量,這些條件都給了發行者強烈的動機與較高的可能性利用各種手段操縱盈余,提高發行價格,從而募集到更多的資金與提高自身收入。但這種操縱行為往往會在后期反轉,因而存在機會主義特征。現有相關研究大多將IPO盈余管理視為管理層的一種機會主義行為。
Teoh發現與同行業非IPO企業相比,IPO公司在發行年度平均有較高的盈余和異常應計,而在IPO后,IPO公司的收入顯著少于同行業非IPO企業,并伴隨著負的異常應計。
DuCharme,Malatesta和Sefcik證明美國IPO公司在IPO前和IPO當年的盈余管理不僅提高了IPO當年的籌資,而且降低了IPO后長期業績。
陳共榮,李琳研究發現,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首日抑價就越高。從IPO前盈余管理水平與IPO抑價率之間顯著的正相關性證明IPO公司盈余管理的機會主義動機。
蔡春、李明、和輝發現IPO企業不僅實施了應計盈余管理,而且實施了真實盈余管理,而真實盈余管理會對公司的長期業績造成損害。
(二)信息傳遞動機
雖然現有文獻大多是從機會主義盈余管理觀來解釋與檢驗IPO公司盈余管理行為,但近年來國外有些學者也試圖從信號觀的角度研究IPO公司盈余管理行為。
Sun和Rath探討了機會主義行為和信號傳遞機制的觀點,提出盈余管理不一定是壞的,也可能是提高企業與外部交流以及改善內部效率的工具。
Jiraporn,Miller和Yoon利用代理成本來區分IPO公司盈余管理的機會主義觀和信號觀。研究結果發現盈余管理水平與代理成本呈負相關性,同時企業價值與盈余管理水平之間呈正相關性。研究結果總體上證明盈余管理不是有害的,而是有益的。
綜上所述,國內外大多數學者都是從機會主義觀來解釋IPO盈余管理的動機,只有少數國外學者支持信息觀,并對其進行了研究與論證。國內雖然有學者對盈余管理的非機會主義動機進行研究,但鮮少涉及IPO盈余管理的非機會主義動機,國內學者大都將IPO盈余管理動因歸為機會主義,這可能與中國特殊的制度背景以及市場現狀有關。
二、展望
基于上述梳理,本文對這一領域未來的研究進行了展望。
(一)在發達國家相對完善的資本市場上,非機會主義動機盈余管理已不是個別和偶然現象,國外學者也開始關注IPO盈余管理中的信息傳遞動機,但國內鮮少有從信息觀出發研究IPO盈余管理動因的文獻,在這一研究領域仍然有較大研究空間。
(二)機會主義動機與非機會主義動機之間可能存在著相互影響,Graham等的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的背后可能存在多種動機。當前學者在研究IPO盈余管理的動機是往往只從單一動機出發,未來的研究可以更多地關注多動機研究。
參考文獻:
[1]Teoh S H,T.J W,Rao G R.Are Accruals During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Opportunistic?[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998,3
[2]Ducharme L L,Malatesta P H,Sefcik S E.Earnings Management:Ipo Valuation and Subsequen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 Finance,2001,16(4)
[3]陳共榮,李琳.IPO前盈余管理與抑價現象的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2006,(09)
[4]蔡春、李明、和輝.約束條件、IPO盈余管理方式與公司業績—基于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
[5]Sun,Lan,Subhrendu Rath.Fundamental determinants,opportunistic behavior and signaling mechanism:An integr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 Papers,2008,(4)
[6]Jiraporn P,Miller G A,Yoon S S,et al.Is Earnings Management Opportunistic Or Beneficial?An Agency Theory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J].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0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