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第三實驗小學創建于1957年,是一所遠近聞名的全國少年軍校示范校。面對日新月異的數字化信息時代,第三實驗小學敢為人先,勇立潮頭,在山西省率先實現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班班通,筆記本電腦人人通,通過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有效整合,學校從一所薄弱校迅速發展成為一所太原市的窗口學校。
一、堅持不懈,創建信息化校園環境
學校歷任領導班子從辦學的戰略高度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育創新、教育質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方面的重要意義,因而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從“校園網、班班通,到提前讀寫網絡教室的建成”,歷經十年的努力與探索,不斷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實現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二、牽手網絡,打造高效課堂文化
學校開展實驗課題的研究,首先要有接納新技術的土壤,學校文化氛圍、師生信息素養、技術運用基礎、網絡硬件環境等都是關鍵因素。第三實驗小學多年來始終把信息技術運用與語文學科整合作為學校發展的支撐,經過十年的精心打造形成了特有的數字文化建設。
(一)利用網絡平臺,輕松識字
盡早閱讀等于給幼兒增加了一雙自己獲取知識的眼睛,幼兒通過閱讀可以豐富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發展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越早學會閱讀的兒童,終其一生都會有讀書欲,也會以讀書為樂,而越是喜歡讀書的孩子,其學習能力越強。所以說閱讀是學習的根本,而識字又是閱讀的根本,所以識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年級新生入學后,實驗教師采取“多認少寫,先識后寫”的策略,使用實驗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同時教學。教師創造性地運用了韻文識字、形象聯想、情境識字、歸類識字、游戲識字、信息技術識字等方法進行集中識字教學。
使用計算機打字識字是該實驗的重要方法:孩子們在入學八九個月之后,隨著計算機使用的熟練,識字量大幅增加。針對每節課識字量大、難度高的問題,我們還借助南山學校配套的識字游戲課件(課件),激發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計算機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六七歲的孩子們用一雙雙小手敲擊鍵盤,屏幕上迅速跳出一個一個字,音和形在飛快地結合;然后又把一個一個字串聯成一句話、兩句話、一段話乃至一篇短文,意思出來了,語境出現了,每個詞的意義也顯現了,一切都活了。
(二)利用網絡平臺,大量閱讀
目標——
在識字教學已經形成基本模式的基礎上,學校實驗課題組又把重心轉移到閱讀和寫作教學方向上來。實驗教師在讓學生大量識字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一二年級起步閱讀—掌握方法,培養習慣。伴隨識字的“識讀”、“讀識”,讓兒童盡早捧起書本。中年級單元閱讀——加大密度,重在積累。采取的策略是精讀一篇,略讀幾篇,瀏覽一組(速讀,網上閱讀)加大“刺激” “撞擊”。高年級的名著導讀——感悟理解,積累運用。把名家名篇一本本引進課堂,引向海量閱讀。
方法——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教師利用“高效平臺”發揮導讀和交流的作用。讀前介紹書中精彩之處,引發讀書興趣;讀中拋出有趣問題,引起交流共鳴;讀后發表自己感想,總結讀書方法。這些豐富多樣的交互學習方式,不借助網絡是無法完成的。特別是“高效平臺”上的60多萬字的閱讀資源,讓此項實驗如虎添翼,為教師引導學生海量閱讀提供極大的便利。
此外,學校借助網絡開展了各種各樣的閱讀課,讓課外閱讀“登堂入室”,如閱讀欣賞(勾劃、批注);讀物推薦 (交流、點評);讀書匯報;圖書選購;與作家面對面等。實驗班學生在二年級結束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閱讀量普遍達到五十萬字以上,多的甚至達到幾百萬字。學校不僅是實驗班,全校學生都在實驗理念影響下,享受著讀書的樂趣。
(三)利用網絡平臺,電腦寫作
學生大量識字、閱讀后,普遍產生了表達、寫作的沖動,寫作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的需要,一種自愿自覺的行為,一種生命本質的自由表達,一種提升激揚生命的行動,自由創作,多了一些大膽的情感釋放,少了幾分精神的束縛,真正實現“我手寫我心,我心抒我情”,一篇篇浸透著靈性和濃厚情感的好文章不時涌現。
可以說,先進的網絡教學環境,改變了師生教與學的方式,創設了充滿快樂、速度與激情的學習氛圍,特別是對學生的學習品質產生了令人驚嘆的影響。
三、加強管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集體備課,研討交流
備課是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為了加強備課管理,切實提高備課效益,我們以集體備課為突破口,利用每周二的固定時間積極開展集體備課研討活動。以集體備課的形式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更好的開展研討課作好鋪墊。
(二)立足課堂,開展研究
課題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緊緊圍繞學校課題,開展研討課活動。上課教師能圍繞自己的研究課題上出新思路,課后,執教者能對自己的課堂進行反思,全體語文老師參與聽課,課題組成員集中評課,探討課題研究的落實。
(三)注重反思,提升能力
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們學習著,思考著,進步著。在注重課堂的同時,我們更注重對平時的教學行為的深入反思,教育博客集中記錄著我們每日的所思、所想、所感。教研組老師完成了每月兩篇教學反思。多積累,多反思,不但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也培養了老師們主動寫作的能力。老師們在寫作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一項實驗成為了學校的品牌,成就了教師的發展,讓孩子們一生受益。迎澤區第三實驗小學發展特色,打造創新型教育信息化現代學校的探索與實踐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