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林
[摘 要] 青稞屬于高原地區人們的關鍵飲食,只有引進先進的青稞高產栽培技術才能滿足人們對糧食的需求,才能帶動高原地區經濟發展。我市因地制宜的發展青稞種植,使之成為我市重要的糧食作物,不僅對當地人民的生活有重要影響,對當地農業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青稞生長特性 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97-02
合作市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端,全市總面積2670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02萬公頃,東北部為夷平面區,南部為低山峽谷區。合作市耕地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和中南部山岳陽坡,我市農業工作站經過實地的考察研究,因地制宜的大規模發展青稞種植,但是由于缺乏高產栽培技術使得青稞種植效益不明顯。本文主要介紹一下青稞的栽培技術,促進青稞種植產業發展。
1 青稞生長特性
1.1 生長特性
青稞的生長旺盛,適應性強,在海拔高度1400~4650米的,年平均溫度低,降水少的地區均有種植。由于熱量的問題,使得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地區種植的青稞多為一年一熟。其余地方可一年兩熟。
1.2 溫度要求
青稞性喜溫良氣候,與其他合谷類相比較耐低溫,在年均溫度在3攝氏度以上地區都可以正常生長,在平均溫度0~1℃開始萌動,2~3℃出苗,溫度的升高促進青稞的生長速度加快,苗期可抵抗-5℃左右的低溫。
1.3 水分要求
青稞比較耐旱,是合谷類作物中需水較少的作物,特別適合在干旱少雨地區種植,從播種到出苗的水分要求更少,適應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70%。
1.4 光照要求
光照是綠色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青稞是長日照作物,光照充足可以大大縮短生育期,為下一季青稞節約時間,如果光照時間短,不能滿足生長需求,那么就會增加青稞生長期或不抽穗。但是如果青稞生長地區光照較弱,只要掌握好播種期,也能達到高產。
1.5 土壤要求
青稞的生命力旺盛,是一種耐貧瘠的農作物,即使是在貧瘠的山區也可以種植,當然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松的田地,更可以促進青稞生長,大大提高產量。
2 青稞栽培技術
2.1 合理選地與整地
青稞雖然在貧瘠的地區也可以生長,但是為了提高青稞種植的質量和產量,在選擇土地是我們要盡可能的選擇優質土壤,為青稞生長提供一個優質環境。因此如果是水地種植,我們可以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能力強,灌溉方便的田地,如果旱地的話可以選擇土壤耕層深厚、土壤結構適宜,理化性狀良好、土壤肥力較高的的熟性田地。選擇好田地后,就要對土地進行整理,而整地質量的好壞又會對青稞的生長產生重要的影響,直接決定著產量的高低,因此我們前茬作物收獲后,利用深耕機及早對土地進行耕翻滅茬,細化田地中的土塊,深翻土壤,提高土壤活性,改變原有的物理性質。最后冬季碾地保墑一遍,在播中前淺翻一遍,耕深12厘米,結合淺翻施有機肥,耕翻精翻,翻虛翻透,并及時重耱地保墑一遍,打碎土坷垃,做到地表土壤細碎,平整無犁溝、塄坎。
2.2 合理輪做
青稞不能連作,也不能與小麥、燕麥等麥類作物輪作,一方面連作會使得大量微量元素缺失,養分的缺失從而影響到青稞生長另一方面許多病蟲害殘存在土壤中,有利用土壤傳播,富集危害嚴重,影響大,會增加青稞病蟲害發生。因此在青稞種植過程中一定要引起人們的重視,定時的進行輪作,在最佳的土壤作業下實現青稞的科學生長。
2.3 種子選擇和處理
種子的好壞是青稞創高產的前提,用于要根據我市自然環境,挑選適應性強、抵抗能力強的優質青稞種子,然后將種子在太陽下進行曬種,然后種衣劑對種子進行處理,殺死依附在種子表面的細菌,提高出苗率,增加有效分蘗,抵制苗期病蟲危害[1]。
2.4 適時播種和密度
海拔較高的地區可以在4月中旬進行播種,播種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合理深度,保證出苗和分蘗的形成,在播種時要充分考慮青稞的植株生長青稞和生長空間以及田地的情況,合理安排種植密度,不密集也不稀疏,確保最佳收成。
2.5 田間管理
2.5.1 中耕鎮壓
青稞在拔節前,如出現徒長,要進行中耕鎮壓,保證苗數的前提下,遏制青稞徒長。
2.5.2 施肥
混合施足有機底肥與化學肥料可為青稞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能顯著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尤其是在青稞分蘗至拔節初,既是營養體的迅速生長期又是生殖器官的形成期,如水足而缺肥易造成少分蘗、遲分蘗、苗弱穗少、粒少現象。一定要根據青稞生長青稞,按時的施加肥料,保證足夠的養分。
2.5.3 中耕除草
青稞在前期易受雜草危害,影響青稞產量,在二葉一心期,對闊葉雜草嚴重田塊,可用72%的2.4-D丁酯每畝40克兌水30公斤噴霧。
2.5.4 合理灌溉
青稞生長的不同階段對水分的需求不同,我們要制定出作業計劃,對青稞進行全程觀測,發現缺水立即進行灌溉,根據雨量結合土壤濕度情況,靈活掌握灌水量,不能盲目的大量灌溉。
2.5.5 預防青稞倒伏
倒伏是青稞種植中尤為重要的工作,它決定著青稞的產量和質量,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青稞的倒伏工作。青稞的抗倒伏能力,種植密度、施肥多少和水分灌溉都會影響到青稞倒伏,因此我們一定要合理進行控制,做好青稞的抗倒伏工作,避免青稞倒伏造成的減產[2]。
2.5.6 青稞的防害工作
青稞從拔節到灌漿的這期間容易發生病蟲害,病害主要是黑穗病、銹病、白粉病三種,一般采取預防為主比較穩妥,及時噴灑農藥,對癥下藥,做到藥到病除。主要的蟲害為蚜蟲,拔節到灌漿期間,是蚜蟲主要危害青稞的時段,在這一期間及時噴灑農藥是青稞是否能成長的關鍵。因此我們要預防青稞病蟲害。
2.6 及時收割
收獲不及時也會影響產量、貯藏安全和品質。在青稞黃熟期,植株和穗部含水量低于20%~22%,有利于脫粒。選擇晴好天氣用人工或收割機及時搶收、晾曬青稞,并對種用青稞進行系統選育,嚴防機械混雜。
通過對青稞高產種植技術的推廣,能夠有效的提高青稞的產量和質量,提高人們的種植收入,從而增強信心,擴大種植面積,實現我市發展致富。
參考文獻
范妮麗,青稞高產栽培技術[J].農廣天下,2016年04期
[2]徐倩,高原地區青稞的種植現狀[J].農村新技術,201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