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202-01
玉米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玉米生產的豐欠直接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科學的種植、施肥及灌溉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不同的地形和氣候對玉米的產量影響較大,這就要求科學的栽培技術和因地制宜的施肥技術以及合理的灌溉技術。本文對黑龍江地區玉米生產的這幾個環節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1 栽培技術
1.1 良種選擇。必須因地制宜,正確選用雜交良種,并做到良種良法配套,這是玉米實現高產的重要保證。必須選用產量高、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的大尊型品種。
1.2 種子處理。(1) 曬種。精選的種子在播種前晴天曬種2-3天,能殺死病菌,增強活力,提高發芽率和提早出苗。(2) 浸種。浸種能增強種子的新陳代謝,提高發芽和提早出苗。冷水浸種12-24小時,或溫水(55℃左右)浸6-10小時。(3) 拌種。播種前可用奶%樂果乳劑50克(1兩)兌水3公斤拌種或其它的種衣劑拌種能防止鳥、獸、蟲、病為害。
1.3 適時播種。(1) 播種期的確定。播種期以地溫穩定在10℃-12℃時即可播種。同一地區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可比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種。(2) 播種方式:a.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是玉米栽培技術的一項增產措施,一般可增產20%-30%。選苗床。背風向陽、排灌方便、近大田的地方,苗床寬4-4.5尺的平整地。營養土配制:3-4份細廄肥,6-7份肥沃細土,0.1份磷肥,加適量清糞水,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糞團育苗:用手將營養土捏成拳頭大小的肥團,每個糞團播2粒種,蓋2厘米厚營養土,蓋上薄膜。苗床管理:苗床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范圍,睛天膜內溫度超過30℃時,應將地膜兩頭揭開,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燒苗,傍晚再蓋上;出苗后,應逐漸揭去薄膜;出苗階段要保持床土濕潤,表土現白時才澆水保濕。移栽:移栽一般以二葉一心到三葉一心較好,選睛天采用單株定向栽培。栽苗時窩子要適當挖大些,栽后用細土壅蔸;栽后用清糞水定根。b.直播技術。以窩播為主,提倡深窩淺蓋,以利出苗,施用化肥作種肥時,肥種隔離,防止燒根、燒芽。蓋種深度一般以3厘米-4厘米為宜。
1.4 合理密植。常用的方式有等行距和寬窄行種植兩種,以寬窄行種植較普遍,提倡單株定向栽培:a.寬窄行移栽一般按4.5-5尺開廂,寬行3-3.5尺,窄行1.2尺左右,退窩0.7-0.8尺,畝植3000-3500株。b.等行距栽培。按行距2.5尺,退窩0.8尺,畝植3000株以上。高海拔地區采取地膜覆蓋栽培。
2 玉米施肥技術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各異,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礦質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為:鉀、磷、鈣、鎂、硫。平均每生產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鉀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長慢,對養分吸收數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撥節孕穗到抽穗開花期,玉米生長速度迅速加快,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齊頭并進,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開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階段占總需肥量的13%。要重視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中要重視磷鉀肥。施用種肥可以壯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夠或者沒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種肥效果明顯,使用時采取條施或者穴施,注意要與種子隔開或者與土混合,防止燒苗。
氮、磷、鉀合理施肥是保證玉米產量的前提。氮肥:玉米需氮量較多。幼苗期占2.1%,雖然需量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嚴重缺氮,將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桿,輕度缺氮發生老苗現象,產量顯著下降。拔節至抽雄開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響花粉發育不能正常授粉結實,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嚴重減產。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對根系發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澤與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發育不良,生長緩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難補,生長中期5-8片葉、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對于實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嚴重減產。鉀肥:玉米需鉀時間早,吸收量也多,從苗期開始吸收鉀肥,孕穗期吸收最多,開花期鉀的積累達到高峰,后期減少,因此鉀肥宜早施底肥。玉米在碳酸鹽黑鈣土或碳酸鹽草甸土上種植時,在土壤有效鋅低于0.00005―0.0001%時應施用硫酸鋅。玉米的施肥,應根據需肥量、土壤養分供給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計劃產量等指標來確定。一般每公頃施優質農家肥3-4萬公斤,磷酸二銨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鉀50-75公斤,硫酸鋅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葉期追肥。
3 玉米灌溉技術
玉米是較耐旱的作物,蒸騰系數僅240-360,在生長季節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種植玉米,但最適合玉米生長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勻。玉米需水曲線與單株曲線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較少,拔節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臨界期,這時如遇干旱,減產嚴重。乳熟期仍需較多水分,此時缺水會降低粒重,蠟熟期需水較少,干燥天氣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應在玉米8-10小時,此時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結大穗、奪高產。玉米播種時濾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頃。玉米灌溉―般為濕潤年7-10葉期灌一次,一般年7-10葉期、抽雄前10天至開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葉期、拔節期、抽雄前10天至開花后20天、灌漿期各一次。
4 結語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玉米的產量,就必須從栽培管理和合理施肥及灌溉技術上著手,玉米栽培技術要不斷的進行研發與實踐。依靠科學的種植方法,摒棄落后的觀念和方式,使玉米產量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陳麗.玉米肥球育苗移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125.
[2]史賢軍.上半年國內玉米將先抑后楊[J].山西農業(畜牧獸醫),2008(3):40-41.
[3]龔慶生,郭秋峰.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08(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