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紅
[摘 要]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利用農機開展機械化農田作業,其中有大部分的小型高危農機投入生產,這也給當前的農業安全生產帶來了一定的隱患。根據當前的現實情況,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對農村小型高危農機的安全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安全監管工作對策。
[關鍵詞] 農村 小型高危農機 安全監管 對策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237-01
1 當前農村小型高危農機的安全現狀
1.1 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當前,國家針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以及農機維修點等出臺了一系列的管理法律法規,雖然將一部分農機的安全操作納入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當中,但是缺乏完善的管理政策以及管理方法,進而對農村農機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給安全監管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執法困難[1]。除此之外,執法人員的權限受到制約,必須要與當地有關行政部門共同執法才能發揮法律效力,而沒有相關行政人員配合執法時,安全監管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進而帶來各種農機生產的安全隱患。
1.2 農機安全監管機構匱乏
農機主要用途是投入到農村的農業生產,與農村、農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雖然各鄉村基層對農機生產作業的情況有大致的了解,但是卻并沒有設立農機安全監管機構,自然也就沒有配備專用的農機安全監管人員,導致當前農村農機安全監管工作無法開展。此外,盡管少部分行政村有設立村級農機安全監管機構,但是實際上一直都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這也直接導致了農村的農機無證駕駛、違規載人等亂象叢生,使得農村農機在生產作業中安全事故頻發。
1.3 農機安全性能較差
從近幾年對農機質量進行抽查檢測的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我國農村的農機安全性能整體偏低,不僅農機的使用壽命與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農民的人身安全同樣會受到威脅。許多農民對于農機的構造與工作原理并不了解,自然也就無法進行針對性地維護保養,進而造成農機的老化加劇,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則表現得性能較差,安全隱患也大大提高。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處于報廢期的農機仍然被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1.4 農機操作水平偏低
從目前農村勞動力的分布情況來看,在家務農的農業勞動力主要以中老年為主,這部分人群不僅文化程度偏低、安全生產意識不夠,而且對于農機的操作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在農忙時節經常會出現疲勞操作的情況,進一步加劇了農機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2 強化農村小型高危農機安全監管工作的對策
2.1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對于當前農村出現的各類農機要進行依法管理,制定完善的農業扶持政策去促進農機的發展,實現農村的農業生產現代化[2]。有關部門還需在現行的農機管理法律法規的基礎之上,針對各種類型的農機提出與之相符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同時,對于不同農機的類型、材料屬性、技術規格、生產廠家等指標進行綜合評測,并依據相關的法律制度明確指出農機或重要零部件的使用年限,提高農村群眾在農機使用方面的安全意識,避免出現需強制報廢農機依舊(從事)農業生產的現象,這些都需要通過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對當前的農機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管理。
2.2 組建農機安全管理服務機構
要想進一步強化農機安全監管工作,則需要組建專業的工作團隊,建立農機安全管理服務機構,深入到農村對農機的安全生產進行檢查管理,同時,通過農機安全管理服務機構的建立,鄉鎮基層更能夠意識到當前農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配備好相關工作人員與工作設備,落實好相關的工作經費,打造出專業化、高素質的農機安全管理團隊。這樣一來,農村農機安全生產的情況才能有效地、準確地、全方位地掌握在農機安全管理機構手中,再將農機安全管理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讓農村農機安全生產作業的保障性大大地提高。
2.3 堅決執行強制報廢政策
目前,仍然有許多農民群眾使用處在報廢期的農機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因此盡快建立起廢舊農機收購站顯得十分必要,并且政府部門與農機生產廠家要通力合作,對廢舊農機收購站予以扶持,使其能夠在農村立足并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對于主動履行農機報廢的農民,政府部門應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讓農民群眾的固有意識發生轉變,提高農機的安全使用意識,進而對國家的相關政策更加支持。通過堅決執行強制報廢政策,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村農機的安全運轉可靠性。
2.4 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工作
為了確保農村小型高危農機的安全監管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少不了農民群眾的支持,只要廣大農民群眾大力支持并主動參與,那么這項工作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因此,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的宣傳工作,讓農民群眾了解并理解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才會支持這項工作的開展。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工作人員必須保證讓農機安全監管宣傳工作進入到每家每戶,還可采取通報板報、橫幅標語以及印制宣傳單等方式,讓廣大農民群眾真實感受到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性,為接下來的農機安全監管工作打好基礎。除此之外,還可定期舉辦下鄉講座、安全培訓等活動,親自指導農民如何安全使用農機進行生產作業,進而有效避免因不規范的農機操作帶來的安全隱患。
2.5 提升農機監管人員的業務能力
農機管理部門作為國家的職能單位,是代表政府在依法行使農機的安全監管權。所以,農機監管人員對于相關的法律法規要銘記于心,并且要有良好的監管業務能力與扎實的農機操作技術,為此農機監管部門應針對農機監管人員的職業道德與崗位技能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崗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機監管人員的服務意識、執法能力以及業務水平,從而保證了農機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在普及農業生產現代化的同時,必須做好農村小型高危農機的安全監管工作,這樣不僅能夠保證農機在投入農業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性,還能有效地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農村的穩定和諧發展,這些都與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相關。因此,我們的農機安全監管人員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構建農機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我國實現“興機富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雪靜.農機安全監管的重要性及強化措施[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6,(11):91-92.
[2]史楠.有關基于新形勢的農機安全監管機制的創建探討[J].湖南農機,2014,(06):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