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都說“病急亂投醫”,但其實除了這種現象外,很多癌癥患者是“有病亂吃藥”,覺得“寧可用錯也不錯過”,聽到什么藥好就吃,不管是不是對癥,其實這么做有時會適得其反。
活血化瘀藥或增加轉移可能性
●本刊記者: 中醫理論認為:癌癥是個瘤,瘤是瘀血所致。所以,很多人就想當然地認為治癌應從用化瘀藥開始。認為把瘀給化掉,腫塊也就消失了。真的是這樣嗎?
○何裕民:臨床經驗表明:對于癌癥,活血化瘀需要謹慎。特別是肝癌患者、乳腺癌患者及其他很多有轉移傾向、有轉移可能的患者。已有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有可能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長,血管內皮細胞增長的結果是增加對癌腫的血流供應量,加快癌細胞的代謝或增加轉移的可能性。大概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國內理性嚴謹的中醫專家開始對腫瘤用活血化瘀藥越來越慎重了。
我曾經的一個患者是晚期宮頸癌,已淋巴轉移了,單純化療無效,配合中藥調整后效果不錯。回家后,因怕喝湯藥麻煩,她的朋友介紹了一味活血化瘀的中成藥,劑量很大。用了半個多月后,她左右腹股溝都出現了巨大的淋巴結,醫生告訴她這是毒氣散出來了。其實,這是轉移加劇了。我電話里勸她停用,但她還是聽信那種荒唐的解釋,繼續用了兩周,下肢全都腫了,結果沒再發生奇跡。
以毒攻毒,會傷肝腎
●本刊記者: 電視劇里常出現“以毒攻毒”的劇情,有的癌癥患者也嘗試起了“以毒攻毒”,這么做靠譜嗎?
○何裕民:長期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們,中醫腫瘤治療中以毒攻毒的方法,在很多情況下得不償失。動不動就用天葵子、黃藥子等“毒藥”,不僅肝腎受不了,消化功能也會受到損傷,而且,抗癌效果有限。這些“毒藥”的毒性,也許沒有化療藥那么毒,但是它的療效卻沒法和化療藥相比。所以要用“毒藥”,不妨干脆用經過嚴格實驗的化療藥物,中醫藥以毒攻毒的方法不可取。在腫瘤的中醫治療當中,不是說過去老祖宗留下來的方法都可行,它也要與時俱進,藥不能亂用。因為,中醫學畢竟產生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而且,過去沒有多少腫瘤患者,經驗極其有限,所以,有些方法需要改進,有些做法需要反思。
●本刊記者: 有病切忌亂投醫,有病切忌亂吃藥,不能因為病急而失去信心,也不能因為病急而什么方法都想嘗試。謝謝何教授的講解,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