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規制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規或其他重要的規范性文件少之又少,針對消費金融公司特點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只有2013年修訂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同時在規范消費金融公司方面顯得比較模糊,操作性較差。
關鍵詞:法律制度;消費金融
一、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現狀
在規定設立主體方面,《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規定只要銀監會認可的設立主體都可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其中銀監會具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使其缺乏透明性。這樣規定同時也放寬了出資人的類型,增加了境內非金融企業,國內符合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條件的主營業務為提供適合消費貸款業務產品的境內非金融企業也可以進入到金融市場帶動我國實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規定市場退出方面,未來消費金融公司發生破產,《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規定可以按照相關法律處理,此處的相關法律規定無非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銀行監督管理法》,這些法律法規針對性并不強,我們必須清晰的認識到消費金融公司畢竟是新型的企業類型,當其破產所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與普通企業的債權債務關系有著極大的不同。如果按照普通的債權債務來處理勢必會影響社會的穩定,但如果按照司法程序強制執行該公司,在求得借款人與消費金融公司利益的平衡實屬不易。在規定催收方式方面,《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規定,不得采取威脅、恐嚇等不正當手段進行貸款的催收。如此籠統的規定,一方面給該公司提供廣泛的債務催收方式。但在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出現催收貸款是否運用了這種不正當的手段,這就需要對“威脅、恐嚇等不正當手段”進行進一步的鑒定。一旦在此問題上,借款人與消費金融公司產生糾紛,并難以判定催收手段是否合法,這樣判決的合法性就存在疑問,并加大了判決的執行力度。
二、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缺陷
(一)消費金融公司規制法規位階偏低
從法治建設的視角看,目前規制消費金融公司的法規位階偏低,相應的法律關系未明確規定,缺乏應有的效力和影響力。目前調整消費金融公司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主要為銀監會2013年制定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14〕第8號一一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券有關事宜》以及與其業務有關的《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發行管理辦法》《關于開展個人消費借貸指導意見》。這些“試點辦法”、“管理辦法”及“指導意見”均未達到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的立法層次,規制消費金融公司各方面的法律法規未到位。反觀國外,不管是分散立法的美國和日本,還是統一立法的英國,其法律規范的位階都是全國性的法律法規,法律效力高,影響力大。同時對消費金融公司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現實問題,都有具體的法律予以指導,促進了本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以及消費金融秩序的穩定。我們不得不承認由于法律具有天生的滯后性,法制的建設遠遠落后于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但是我國現有的法律監管制度存在著諸多漏洞,這對消費金融公司會產生不良的影響,而且還會影響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
(二)消費金融公司準入門檻偏高、退出制度缺失
市場準入門檻的障礙對市場準入的監管可以從起點上有效的降低金融市場系統風險爆發幾率。合理的市場準入制度不僅能夠保持比較合理的公司數量,而且還能防止不利競爭。因此,新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相較于舊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在市場準入監管方面作了如下幾方面的修改:首先,在國內出資人方面,只要符合銀監會關于出資人審慎性設立條件的企業法人都可進入金融市場。同時,新的規定增加了境內非金融企業,擴寬了消費金融公司的出資人范圍,活躍了金融市場,為金融市場繁榮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另外,規定了公司的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實質上是一種履行交易合約的財產擔保,這樣的資本要求既保證了公司具有起碼的承擔經濟責任能力,體現了對社會公眾利益的維護,又減輕了公司投資的負擔,體現了對投資人利益的保護
(三)消費金融公司監管制度有待加強
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基本上是參照美國2000年改革前體制建立的,采取了分業經營、多頭監管的監管模式。我國的金融監管法律可以說是在既有的制度上保持基本穩定。但消費金融公司是金融創新的一大產品,需要有明確的監管體制。根據《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規定,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變更和退出統一由銀監會監管。這表明,對于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沒有對其專門的監管體制,隨著消費金融公司逐步發展壯大,我國傳統的監管模式存在的弊端就日益顯露出來。
1. 監管主體過于單調
迄今為止,我國己建立起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三足鼎立的分業監管模式,同時中央銀行擔當維護金融整體安全的職能。消費金融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一種,目前的監管主體為銀監會負責。但筆者認為,消費金融公司以銀監會為主要的監管主體,難以形成系統的監管體系。
2. 監管方式過于原則化
縱觀世界范圍內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方式,大致存在三種,其一,宏觀層面的監管,即對國內金融體系進行監管,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安全;其二,中觀層面的監管,即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針對獨特的金融機構進行的監管;其三,微觀層面的監管,即金融機構針對自己機構開展的業務進行內部的監管。我國針對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方式,主要以宏觀層面的監管為主。筆者認為,我國目前的監管方式一方面使得對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過于原則化,操作性差。《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規定銀監會這個法定監管機構可以接管、重組、撤銷消費金融公司,還規定,銀監會對于消費金融公司違法本辦法規定,可以責令其現期改正,預期未改正,或者其行為嚴重危及公司的穩健運行,銀監會可以采取暫停業務,或者進行接管、重組、撤銷,但具體方法、步驟和程序都未給予明確的答復。
三、結語
相較于我國商業銀行的運營模式,消費金融公司在我國金融市場是一種嶄新的運作形態,同時,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亦應與普通商業銀行法律制度有著較大的區別。近年來,我國的消費金融公司獲得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消費金融公司在配套法律制度仍不完善,這對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和規范都提出了新的挑戰。鑒于此,筆者認為構建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應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同時適當的參考國外先進的治理經驗,轉變居民保守的消費觀念,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構建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加強對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和規制,以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消費金融公司運行環境。希望本文能為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研究貢獻微薄之力,進一步促進我國金融領域的健康、穩定、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 閆海.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立法發展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4
[2] 周仲飛.銀行法研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3] 馮彥明.美國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環境及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0
[4] 李建華.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問題探析[J].山東紡織經濟,2009
[5] 劉一,杜孝良.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問題淺析[J].當代經濟,2010,5
[6] 馮維江,蔡丹.消費金融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前景[J].西部論從,2009
[7] 袁象.對我國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的探討[J].中國證券期貨,2010
作者簡介:鐘涵怡(1990-),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就讀于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歷,從事金融法、立法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