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會計是專業性極強的職業,尤其是對于一線的會計工作人員而言,其動手能力、會計知識的應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是培養會計人才的主要途徑,然而當前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仍然有一定的缺陷,并不能完全滿足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和相應的要求,因此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就必須要著眼于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高職;財務會計;實用型
高職財務會計專業具有極強的專業性,也正是其專業性的特點,社會上的各用人單位都強調高職財務會計專業培養出的人才的專業性,即是給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設定了許多的嚴格的標準。這對于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一定壓力。當前我國高職財務會計有幾個突出的特點,其一是生源較廣,基本上沒有文理限制,其二是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大。正是因為這兩個特點,使得高職財務會計的學生人數眾多,很多學生都愿意,包括高職財務會計學習會計知識。誠然,生源多有許多好處,眾多的報考者就可以培養出更為優質的會計人才,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有一定助推作用,對于滿足社會對財務會計相關人才的需求也有一定幫助。但學生眾多,也給教學帶來了難度,使得教學必須要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必須要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會計基礎。當前我國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經過多次改良,教學質量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與此同時,依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改進。本文將分析高職財務會計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戰略,即如何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培養出具備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的會計人才。
一、教學不應陷入模式,教學內容幽默化、生活化
當前我國高職財務會計,在招收新生時幾乎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文理分科,因此導致了生源較廣、人數較多。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有足夠多的學生才能保證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的進步。但學生較多,難以保證學生的知識都在一個水平線上,學生的知識尤其是對會計相關知識的了解難免就會參差不齊。這樣的情況就加大了教學難度,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部分知識點的講解,就難以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聽懂,很多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或是學習能力、領悟能力較差的學生,就難以理解老師講的內容。當前我國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內容大多是套路化和模式化,即老師所講的內容是固定的,基本上針對不同的班級所講的話都是一成不變的,這樣的教學即是進入了模式化,模式化的教學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老師就要想辦法脫離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更加幽默、貼近生活。舉個例子,財務會計報告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通常來講,老師講述這個定義會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但完全可以在不改變原義的情況下,進行幽默化地處理。定義講解只需要講清楚幾個方面的內容,即“誰用什么做什么”,對應的是主體、客體以及內容。財務會計報告的主體是會計部門,客體是書面文件,簡單來講財務會計報告就是會計部門做成的書面文件,其內容是根據有關資料編制的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信息。將這個定義進行分解,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更為簡單了。
二、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監督,設定學習目標
學生的學習難以提升的關鍵問題就在于學習的盲目性,即是沒有制定學習目標,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毫無目的,缺乏主動性,一切都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說什么他們就做什么,這樣的學習方法過于被動,導致學習效率難以提升。出現這樣的問題并不完全是學生的責任,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沒有進行很好的監督,沒有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當然,學生也要意識到,高職和中學的學習有所差距,高職學習更多的是依靠學生自己的努力,老師沒有足夠多的精力,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提升高職財務會計的教學效率,尤其是培養實用型會計人才,就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首先,學生要改變對學習的態度,主動學習。其次,老師要能夠做好對學生的監督工作,督促學生學習。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設定一個合理、可行的學習計劃,并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按照學習計劃學習。學習計劃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老師的教學進程,同時也要有培養實用型會計人才的意識。
三、創新教學形式,進行開放式教學
當前我國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形式仍是傳統的教學形式,即是講學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升卻沒有體現教學效果。社會需要的是實干家而不是理論家,尤其是用人單位招聘會計人才,是要能夠進行一線會計工作,而不是只懂得理論知識。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只有對教學形式進行革新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創新教學形式,進行開放式教學,主要體現在“開放教學”上,所謂開放教學,即是不拘泥于傳統教學形式,新的教學形式下,學校可以聯系銀行工作人員、會計專業的優秀校友、處于會計崗位的會計人才、用人單位人事主管等來進行授課,當然,他們的授課和老師的講課不同,他們的授課偏向于分享經驗,給學生提供經驗指導。
四、加強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
高職財務會計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關鍵點就在于提供足夠多的實習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實踐中,將所學知識和工作結合起來。當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過程中幾乎也有實習要求,但提供的實習崗位有限。因此學校要能夠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共贏。學校給企業提供人才,企業給學校提供實習崗位,這對于企業還是學校都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促進就業。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表現優異者可以直接被企業聘用或頂崗工作,而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老師要能及時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并改正身上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的,也才能提升學校教學效率,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平臺。
五、總結
企事業單位在選擇會計人才時,會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是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教學發展的趨勢。教學應該改變形式,以理論知識為依托,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職財務會計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戰略,主要提到了將教學內容幽默化和生活化處理、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開放式教學、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只有做到這幾點,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才能得到大幅提升,也才能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謝明.財務會計專業技能考核與核心課程建設探討[J].財會通訊,2012
[2]徐湘云.財務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的課程模式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09
[3]周潔.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