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
摘要:高職財務會計專業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具有會計核算、分析能力的應用型會計人才,主要是為事業單位、各企業提供勝任會計職業崗位的技能型會計人才。當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還存在著很大的弊端,本文將分析如何在高職財務會計進行創新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財務會計;應用型人才
高職會計專業是當前我國高職教學中的一大熱門,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教育部門對高職教育也越來越關注,加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會計人才,投入到高職財會專業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多,因此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老師就應該要努力做到培養優質的會計人才,為企業、事業單位提供應用型的會計人才。所謂會計,主要是對企業、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分析的經濟管理工作。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會計人才,尤其是位居一線的會計人員。一線會計人員和一般會計人員有所區別,一線會計人員直接進行會計相關工作,因此必須要具備會計相關知識,也要擁有熟練的動手能力。這也就給教學設定了目標,高職財務會計培養人才的標準就應該是滿足企業、事業單位一線會計人員的要求,熟練運用會計相關技能,有著動手能力并熟悉經營管理相關業務。因此,高職財務會計培養人才的應該要注意到實用性、運用性人才的培養,既培養的會計人才不能只會紙上談兵,更要懂得實際操作。這也正是當前高職財會教育所缺乏的內容,本文將以此為背景,分析高職財會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一、高職財務會計教學中的弊端
(一)重理論教學,缺乏動手能力的培養
高職財務會計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是其理論和實操部分的結合,高職財務會計既有理論部分也有實操部分,在教學中就要做到二者兼顧,理論和實操對學生的學習而言同樣重要,既不能忽視理論教學,也不能忽視實操部分即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會對理論部分異常“照顧”,教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進行理論教學。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掌握得更牢靠,但其中也存在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太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學生對理論反而缺乏興趣,在缺乏了興趣的前提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損,效果反而會不佳。其次是注重理論教學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只能是進行紙上談兵,卻沒有實際動手能力。但當前社會上的用人單位招收高職財務會計人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招收一線會計人才,用人單位需要的會計人才是能夠迅速進入崗位工作,而不是在崗位上紙上談兵。
(二)教學脫離會計職業情境
高職財務會計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給企事業單位輸送合格、優質的會計人才,但當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與企事業單位的需求不符,教學脫離會計職業情境,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會計職業代入感,他們的學習就只能流于形似。教學脫離會計職業情境,就是教學與生活脫離的一種現象。教學脫離會計職業情境,一方面,可能造成學生對會計學習的興趣的喪失;另一方面,會導致培養出的學生即便掌握了足夠多的會計理論,把書上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但實際上在踏入工作崗位之后依舊不懂得如何進行具體工作,這就培養出了許多書呆子,而不是進行一線會計工作的職業會計。因此教學脫離會計職業情境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對高職財務會計人才地培養都有不利影響。
(三)缺乏職業認同感的培養
職業認同感是工作人員對于本職業的滿意程度的表現,當前社會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個行業之間競爭大,即便是同行業之間為了相互競爭也會選擇一些不正當的方法,其中就包括高薪挖其他單位的人才。這樣的現象就會導致工作人員,尤其是位居一線的工作人員難免心猿意馬,在面臨誘惑時就隨時可能離職。這是社會競爭產生的現象,但是也是工作人員缺乏職業認同感的表現,對于高職財務會計而言,就有必要在教學中就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當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也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但實際上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反思。
二、構建新型的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
(一)注重實用性人才的培養,理論與實操相結合
當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中也會涉及學生的實習、實踐內容,但總體而言,依然是偏向于理論教學。誠然,理論對于財務會計的學生而言有很大的幫助,也的確應該作為他們學習的重點,但實踐更是學生應該參與的內容。企事業單位招收會計人才,是為了能夠招收到進行會計工作的一線會計人員,也就不需要紙上談兵的會計專業人員。因此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注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在教學中注意理論和實操的結合,教學中如果能提供實習崗位就鼓勵學生實習,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實習崗位,就運用模擬會計工作場景的辦法進行教學,也可以達到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目的。
(二)教學中創設會計職業情境進行教學
高職財務會計教學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及時改變、創新。本文提出的是建立新型的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創設會計職業情境進行教學。何為創設會計職業情境,簡單來講就是進行課堂模擬會計工作情境,模擬會計工作情境可以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雖然效果不如直接進入實習崗位,但對于高職財務會計初期教學而言,模擬會計工作情境,依然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學中還可以邀請一線的會計人員來講述自身工作經驗,這些來自于會計崗位的直接經驗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會計工作者向學生分享。
(三)強調職業歸屬感,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
當前社會有許多因為缺乏職業認同感而離職的現象,這些草率的離職現象導致了一個單位某方面的工作難以進行,對于單位有很大的不利影響。高職財務會計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需要注意方法,教學環境不拘泥于課堂,即便在課堂之外,老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談灌輸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其次是不要直接進行職業歸屬感教育,要能夠從側面委婉地講述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讓學生能夠在校園里就愛上這份職業。
三、總結
構建新型的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勇敢創新,并能夠結合所在班級的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本文根據筆者豐富的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經驗分析了構建高職財務會計教育新模式的相關要點,希望能夠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的改革創新起到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海英.對建設“雙師型”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思考[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
[2]徐湘云.財務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的課程模式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09
[3]劉啟.淺議高職高專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J].財會通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