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秋燕
[摘要]科學發展觀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對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形成社會主義強國具有重大的理論和指導意義。本文從科學發展觀與民主參政議政的角度提出應在參政議政中,提高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能力,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民主黨派各項工作。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民主黨派;參政議政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6-0057-02
自從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以來,科學發展觀對中國社會發展前景的全方位把握和系統的指導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對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形成社會主義強國具有重大的理論和指導意義。有關科學發展觀所涉及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論述相繼在有關刊物上發表,但涉及政治體制改革、政治文明建設等相關的著述仍然相對缺乏。為此,筆者從科學發展觀與民主參政議政的角度作出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科學發展觀必須依靠科學的民主政治機制來推動
(一)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指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其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和根本原則,其最終目的是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達到這目的,必須在發展中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三個原則。中共中央在十六屆三中全會里首次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時候,針對當前中國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強調了要貫徹科學發展觀必須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等。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措施
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是充滿了科學辯證法的科學理論,具體包括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理論,也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其具體措施也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對當前我國發展所面臨的矛盾的解決具有長遠的指導方向性,然而,科學發展觀終究只是一種科學理論,科學理論必須要回到社會實踐中,才能產生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作為科學理論的科學發展觀要如何具體貫徹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這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科學發展觀要回歸到社會實踐中,也必須依靠一個有效的貫徹機制,促使科學發展觀得到有效的實踐,這個科學發展觀的貫徹機制就是科學民主的政治機制。
科學民主的政治機制為什么能充當科學發展觀與社會實踐之間的有效橋梁呢?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力量是最偉大的,人民群眾的集結與維系必須依靠能有效代表和運作人民群眾力量的政治體制。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政治體制就是科學民主政治機制。科學民主的政治機制的核心問題是能否有效地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其運行能否有效體現在能否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上,衡量科學民主政治機制的正確與否的標準,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政黨說了算,也不是嚴密的邏輯推理論證,而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支持度。其理由是任何政治體制歸根到底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脫離此項根本原則的政治體制結構都是異化的,是對人民群眾的背叛,因此,當前我國科學民主的政治機制必須把人民群眾民主參政議政這一合理的民主運作模式作為科學發展觀實現和推動的出發點。把人民群眾的民主參政議政的熱情和積極性調動起來,群策群力,集中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去實踐科學發展觀。當前我國的民主參政議政的渠道主要集中體現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民政治協商制度兩種運行機制上,這兩種民主參政議政的形式與本質是否一致,仍然在于具體的實踐上,其關系到科學發展觀是否流于形式或是否得到有效貫徹。
二、民主參政議政的科學實踐能實現科學發展觀
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的實現,以顯性體現來說就是要看各級政府貫徹實施科學發展觀的力度、廣度和深度,衡量的結果是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支持度。從潛性體現來看是人民群眾的民主參政議政的科學實踐,因為各級人民政府所執行和貫徹的政策措施主要來自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而民主參政議政的運行體制也是落實到此兩會上。民主參政議政的科學實踐之所以能體現科學發展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于人民群眾的民主參政議政能及時地把當前人民群眾生活中所存在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形成具體的議案進行協商和探討。這是對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進行具體的整合與調適。對于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的具體措施的落實是一種現實體現,因為民主參政議政的科學實踐,不應該僅僅流行于形式,更應是其務必強調無論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還是各級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都必須深入人民群眾中間進行詳細而科學的事實調查,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以民為本的原則,站在人民群眾利益的立場上反映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民意,履行代表的宗旨和原則,這就是民主參政議政的科學實踐首要原則。脫離具體的現實調查和人民群眾的意向是既沒有民主可言,又缺乏參政議政的代表性和合法性。
第二,民主參政議政的科學實踐能體現科學發展觀還在于民主參政議政是以人為本為立足點的體現,歷史是人民自主創造的,以人為本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和現實的人,能否照顧好當前人民切實利益是以人為本的具體表現,民主參政議政的科學實踐講求民主參與,是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參與政治議事的具體體現,為此,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也就遵循此機制上升為國家的意志,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依靠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組織進行落實和執行,以體現人民利益和反映人民意志為宗旨的法律與政策措施,其本身恰恰也就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容。
第三,民主參政議政的科學實踐能體現科學發展觀還在于承載民主參政議政的政治載體具有廣泛性、真實性和保障性等特征。當前民主參政議政的載體主要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這兩種參政議政制度的參與代表涵括了全國56個民族各個階層的人士,尤其是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的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其代表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個民主黨派、各民主階層、各民族、不同宗教教派的人們,其代表的廣泛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說,作為民主參政議政的政治載體所具有的廣泛性、真實性和保障性等特征,使其在實踐中能夠有效地適當協調照顧各方面各階層的特殊利益、局面利益、尊重全國各族人民的經濟權利和政治權利,做到統籌兼顧,全面發展。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三、高舉科學發展觀的旗幟,創新民主參政議政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我國民主參政議政的實踐也在不斷的變革和改善中,當前政治協商會議中所存在的代表的來源及其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科學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但每年各地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還是會存在或多或少的代表缺席和例行公事地出席會議的情況,既不積極地議政也不主動地參政。因此,為了讓民主參政議政能有效地實踐廣大人民的切實利益,務必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全面創新民主參政議政。
(一)民主參政議政的代表務必政治職業化
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對民主參政議政的代表而言,其要求代表的參政議政必須在主體性質、客觀調查等方面具有全面性,要懂得協調各個階層的利益和集中反映各階層的意志,并確保其政策的可持續發展,要確保以上科學發展觀的實現,必須要求民主參政議政的代表具有很強的政治活動能力和政治敏感性,并擁有大量政治參與和調查研究的時間支配。為此,就要把參政議政作為職業進行改革,代表一旦被各個階層以民主方式選舉出來后,其代表的身份就應該是其職業。這樣才能集中精力把民主參政議政的事情做好做實。
(二)民主參政議政的代表來源務必民主
科學發展觀不單單是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發展觀,可以說以人為本是貫穿科學發展觀的主體線。以人為本在民主參政議政方面就是要以人民的利益為本位,要求代表做到以人民利益為本位,其在來源上必須是徹底的民主化,由廣大人民所在的階層直接選舉產生,以擴大其所代表的廣泛性,代表的政治覺悟與水平及其政見必須要被其所代表的人民所了解和熟知,只有如此,人民才有可能真心誠意地去選舉他,由其反映和實踐人民的意見,堅決反對阻礙了人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的選舉。因此,我們要最大程度上保證目前民主參政議政的代表的來源務必民主化,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民主參政議政的質量。
(三)民主參政議政的權責務必明確化,并以此為基礎達成一致共識
科學發展觀把社會看作一個整體的系統,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全方位去進行協調發展,并非單純地是某一個方面因素的作用,而應是各個領域的全面協調和相互作用、整體推進的結果,這就要求民主參政議政的權力和責任要明確化,在社會分工中得以明確職責及行動,并由此達成一致的社會共識,使民主參政議政能深入民心,關切民眾之喜怒哀樂,在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中作出其應有的貢獻。
四、結語
因此,民主參政議政務必明確其權力是政治權力,非司法權力與行政權力。政治與公共管理明確分工,互不干涉,否則就會產生職責不明確,權力與具體執行力的重復帶來的結果往往是腐敗,由社會意識而形成的社會公共理性也無法達到。民主參政議政職責是肩負起整個社會的政治進步和發展,以社會公共理性達成社會公共規則,以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這種信任和擁護往往具有長期可持續性。相反,沒有取得社會公共理性認同的民主參政議政往往是流于形式文化和工具化的遮羞布,其與科學發展觀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參政議政中我們要以科學發展為指導,提高各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