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崔云曦++林子力++楊帆++張咪
摘要:文章考察經濟、社會、個人因素對女性選擇生育二孩意愿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建議。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家庭月總收入都和二孩意愿有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第一個孩子為女孩的家庭選擇生育二孩意愿更強烈,注重“傳宗接代”觀念的家庭也更有可能選擇二孩。據分析結果文章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議,政府應當為女性提供更寬裕的生育時間和生育福利,降低女性生育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加大財政資金在醫療保健和基礎教育中的投入力度,確保福利政策普惠人民;同時應大力宣揚“二子多福”觀念,鼓勵生育二孩。
關鍵詞:“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意愿
一、前言
中國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開始普遍實行“少生少育,優生優育”的獨生政策,政策實行以來我國平均生育水平逐漸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中國2010到2014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18、1.04、1.26、1.24、1.28,平均生育率僅1.2。《中國統計年鑒2016》公布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中國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5。獨生政策極大的減小了中國的人口壓力,并促進人口結構的迅速轉變,但同時也加快了中國老齡化社會的進程,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中國逐漸接近人口轉變理論中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加”階段,勞動力資源逐漸萎縮。
2013年底,中國對生育政策進行調整,開始實行“單獨二孩”政策,允許夫妻中其中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家庭生育二孩,以促進人口的增長。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于2013年8月在全國大陸除新疆西藏之外的29個省(市)對63000多名20-44歲已婚者進行了生育意愿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城鄉居民的理想孩子數量為1.93個,現有一孩的單獨家庭的平均理想孩子數量為1.81。該調查做出推斷,全國符合條件生育的單獨家庭有1100萬對,預計五年內每年應該有200萬左右的單獨二孩出生。截至12月31日,全國提出再生育申請的單獨夫婦僅有100萬對①。比例僅占符合生育條件的單獨夫婦的9%,不到預計出生年的200萬的二分之一,與原先預測相差甚遠(馬小紅,顧寶昌,2015)。為進一步緩解人口、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在當前全面二孩政策下,探討影響適齡婦女生育意愿的因素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以適齡生育女性作為樣本來探究影響適齡女性生育意愿的因素。
在本文研究影響生育意愿的因素中,家庭收入影響較大,當家庭收入越高時,對于撫養多個孩子的壓力就會越小,適齡婦女更愿意去生育二孩,國家可以針對此現象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適當的福利經濟補助,鼓勵收入低的家庭生育二孩。同時,女性的教育程度對于二孩意愿也有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教育程度與二孩生育意愿成反比,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越趨向于只生一個孩子或者不生育,她們更愿意將有限的精力放在追求職位上的晉升和學業上的深造,對于這類女性,國家應提高生育孩子的福利政策,制定相應的制度使這類女性能夠在生育孩子的同時不影響學業和工作上的發展。除此之外,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家庭和“傳宗接代”思想影響較為嚴重的家庭也更愿意生育二孩,此時國家應該宣傳男女平等和二子多福的觀念,鼓勵人們生育二孩。同時文章還考慮了年齡、就業身份等諸多變量,從中探討適齡婦女生育意愿的影響因素。
二、文獻綜述
關于現代人們的生育意愿觀,風笑天(2015)認為目前這一代育齡人口的生育意愿已經不再和30多年前的上一代育齡人口相同。可以說,已經形成了一種與目前低生育水平相對應的低生育文化。許多學者已經探究過生育意愿的影響因素,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研究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主要有經濟因素、社會因素以及個人因素。
(1)從經濟因素分析,韓雷和田龍鵬(2016)得出56.3%家庭不想生二孩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其中成本包括教育成本,飲食成本,醫療成本等。鄭真真等(2009)發現,從滿足精神需求的角度考慮,生育第一個孩子是十分必要的,而生育二孩時夫妻則會慎重考慮孩子的撫養成本及自身的經濟條件。靳永愛等(2016)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收入是促進生育的一個因素,收入越高的家庭,越可能有生育二孩的計劃,滿足二孩偏好,但也更有可能導致實際生育計劃數量大于生育偏好數量。
(2)從社會因素分析,李英(2008)提出,城市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弱化了男孩與養老的聯系,但男孩與傳宗接代的聯系則較少受到觸動,城市居民男孩偏好明顯減少但仍存在。因此,有男孩偏好者更多認為兩個孩子更理想。茅倬彥和羅昊(2013)指出存在 “兒女雙全偏好”會成為實現生育意愿的推動力。父母在家庭的生育選擇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牛亞冬等(2015)通過對數據回歸分析得出父母的支持度越大,二孩生育的可能性就越大。陶濤等(2016)研究得出,與子女關系好、身體健康、有配偶等因素會顯著提高老年人對子女生育二孩的支持概率,而養老觀念開放、受教育程度高和空巢時間長等因素則會顯著降低支持概率。
(3)從個人因素分析,現代化理論的基本結論是理想子女數隨現代化進程而減少,受教育年數越長、越重視自我發展,就越傾向于不生和少生。Graff(1979)認為由于現代化社會孩子的直接和間接成本上升而效用降低,人們對其他消費品的偏好要超過對孩子的偏好,而教育程度的提高則使孩子對個體的吸引力降低,受過較多教育者更容易接受強調自我人生價值的現代化觀念,容易找到其他價值目標替代孩子的價值。呂江洪等(201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女性的健康狀態與生育意愿顯著相關,相對于健康狀況好的婦女,健康狀況差的婦女生育一個孩子的意愿更強烈。并且女性的文化程度對一孩與二孩家庭的意愿生育性別有顯著影響,對于文盲女性而言,兩類家庭的婦女學歷越高,越偏向于生男孩。
在梳理文獻后,本文認為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是不同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這與以往學者的研究思路不相同,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上綜合女性個人特征,就業狀況及其他相關因素,檢驗這些因素對女性生育意愿的影響程度。
三、實證結果
本文首先將全部相關變量進行回歸,然后逐步剔除一些不顯著相關變量。再利用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回歸,得出關于女性的個人特征對其選擇生育二孩是否產生影響的回歸結果。
在影響選擇生育二孩的變量里,女性年齡與生育二孩成正比例關系,正向比例增長幅度隨著年齡越大逐漸降低。此結果是合理且符合預期的。隨著女性的年齡增長,經濟等各方面因素趨于成熟,工作家庭也趨于穩定,此時女性會考慮生育第二個孩子。但當女性到達一定歲數,生育能力開始下降,懷孕幾率降低且生育風險大大提高,所以即便生育政策放開,年齡較長的女性通常也都會放棄生育二孩。從女性工作狀態來看,每周工作時長對生育意愿沒有顯著影響,這與我國特殊的社會現象有著緊密聯系,我國多數父母都幫忙照顧孩子,女性就不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照看子女上,壓在職業女性身上的壓力便有所減輕,所以工作時長并不是女性考慮生育二孩的主要影響因素。在女性工作身份這一方面,就業身份為雇主時在5%水平上顯著負相關;將就業單位性質剔除后,就業身份為雇員的變量從不顯著變為在5%水平上顯著負相關。以自營勞動者為標準做替換回歸,發現相比自營勞動者,雇員和雇主不選擇生育二孩的幾率更大,結果與本文的理論預期一致。自營勞動者相較于有合同的雇員和雇主,其所受到的工作的束縛較小,比如自營勞動者不會考慮生育孩子會不會影響到職位的晉升和工資的變化,當這種壓力變小甚至沒有的時候,考慮生育二孩的就不會受到抑制,生育二孩的幾率便會增加。
就女性個體特征而言,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將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作為參照組,相較于教育程度較低的育齡婦女來說,教育程度較高的育齡婦女與生育二孩有著顯著負相關關系。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對于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影響較小,女性在選擇生育二孩時更多的考慮客觀因素。比如當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時,會越注重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她們會將更多的精力用來追求學業的進步或事業的成功,這一時期往往需要持續幾年,而這一時期也正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因此會出現因錯過最佳生育年齡而選擇不要二孩的女性,這解釋了部分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生育二孩的傾向較低。;且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易受現代思想觀念影響,比如部分人選擇晚婚晚育或是丁克,所以未對二孩生育政策表現出響應的態度。
從女性勞動狀態來看,工資性收入與生育二孩有顯著正相關關系。月收入高的女性意味著有更豐厚的物質資本來撫養孩子,不會受到經濟因素的制約。首先收入高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比如有能力去購買更好的學區房、將孩子送去國際學校或者是有能力支持孩子出國接受國際化教育,解決了養育孩子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教育問題;其次,收入高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保證孩子的衣食無憂,能夠基于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最后,家庭收入高意味著家庭可以雇傭幫工、保姆等來幫忙女性照顧孩子,分擔了女性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兼顧工作的負擔,減輕女性的壓力,所以更傾向于選擇生育二孩。
從女性婚姻生育狀況來看,頭胎是女孩的變量與生育二孩在1%的水平上正相關,傳宗接代的觀念中,選擇“只有兒子才能傳宗接代”作為對照,認為“兒子女兒都能傳宗接代”和“不存在傳宗接代”的變量與生育二孩為顯著負相關關系。但當用第一個孩子的性別變量和傳宗接代觀念變量相乘并與親生子女數量做回歸時,結果并不顯著。也就是說,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女性更愿意生第二個孩子的傾向的原因大部分不在于傳宗接代這個觀念,如呂江洪等(2013)的研究發現一樣,學歷越高的女性比學歷低的女性男孩偏好更大,這暗示了婦女生育的“偏男”傾向不一定僅僅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因為傳統文化思想對接受過教育的婦女的影響肯定是在減弱的,在基本現代化進程中應當還有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抵消了這種減弱的作用。現代社會中男性在許多方面要強于女性,相對于女性來說男性更容易獲得成功,本文認為正是這種現狀的存在,許多女性考慮到以后孩子的成才發展時是更偏向于男孩的,所以產生“男孩偏好”的現象。不可否認的是存在傳宗接代這個觀念女性在受到自身觀念和父母和周圍人們的傳統觀念影響,特別是在第一個孩子為女孩時,會傾向于生育第二個孩子。其他認為不存在傳宗接代的以及兒子女兒都可以的女性選擇生育二孩的幾率更小,僅僅擁有這個觀念或此觀念比較淺的女性或者家庭不會太在意頭胎是男孩還是女孩,也不會存在頭胎是女孩就打算要二孩的情況。
四、結論
隨著中國人口結構問題的日益凸顯以及單獨二孩政策的“遇冷”,探究影響女性生育因素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本文通過對2013年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的統計回歸得出以下結論:
(1)女性教育程度越高,越不傾向于選擇生育二孩。當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時,會越注重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她們會將更多的精力用來追求學業的進步或事業的成功而放棄生育二孩;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相對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更能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不受周圍人觀念的影響,也容易接受一些新興觀念,比如丁克觀念,這些都會導致生育二孩的女性比例下降;
(2)收入越高的家庭將會有更豐厚的財力和物力去撫養孩子,養育孩子的負擔會相應的減少,女性更傾向于選擇生育二孩;首先,收入高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解決了養育孩子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教育問題;其次,收入高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能夠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最后,家庭收入高意味著家庭可以雇傭幫工、保姆等來幫忙女性照顧孩子,減輕女性的照看孩子的壓力。因此,家庭收入更高的女性更愿意生育二孩。
(3)當第一個孩子是女孩時女性會更偏向于生育第二個孩子。原因在于現代女性對于男孩的寄托要大于對女孩的寄托。當女性有“傳宗接代”這一傳統觀念時,選擇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機率會大大增加。這類女性在受自身和父母或周圍的傳統觀念影響,會更傾向于生育二孩,特別是當她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時,為了“傳宗接代”,會選擇生育二孩。
就上述的影響因素來說,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我國勞動力市場上存在因為女性生產的特殊原因而遭到公司的不公待遇的現象,使許多女性為了能在事業有所發展或者僅僅是為了不被解除合同而放棄生育二孩。在此方面,政府應該出臺相應政策保障育齡婦女在勞動市場的合法權益,并嚴格打擊這類公司的作風,保障女性不在勞動力市場中由于生育孩子這一特殊原因而遭到不公平的歧視,減少女性在這一方面受到的負面影響,使其能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兩方面。同時國家也應該出臺相應的福利政策,如延長女性的產假天數,在產假期間可以保留相應的職位和工資,并給予公司一定的補貼,減少公司的損失,解決公司因女職員生育而損失利潤的問題。
(2)政府應當相應的為生育二孩的家庭提供相應的福利措施,比如在醫療上給予孕婦和兒童更多的保障,完善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對嬰幼兒的醫療費用給予適當的補貼,減輕育兒醫護方面的經濟負擔,并且完善婦幼保健的相關政策,確保相應福利能夠普惠人民。此外政府可以加大投入教育基金力度,大力發展教育行業,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并優化托管所的相關托管模式,在托管方面給予相應的福利,減少女性對孩子上學問題和由于自己需要工作而無人看管孩子的煩惱。
(3)政府應該多宣揚“二子多福”“生男生女一樣好”的觀念,并讓此觀念滲透到教育中去,隨著教育的普及影響更多的人。同時,政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講座來普及相關觀念,讓這些思想滲透到每個家庭中去,從思想的根源來改變人們對生育二孩的看法,并以此來代替以前對人們生育觀念造成深遠影響的“少生優生”“孩子只生一個好”的觀念。
參考文獻:
[1]馬小紅,顧寶昌.單獨二孩申請遇冷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2):20-26.
[2]風笑天.生育政策潛在人口的結構及其二孩生育意愿——對兩項大規模調查結果的分析[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5,(06):54-61.
[3]韓雷,田龍鵬. “全面二孩”的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基于2014年湘潭市調研數據的分析[J].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51-56.
[4]鄭真真,李玉柱,廖少宏.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成本收益研究——來自江蘇省的調查[J].中國人口科學,2009,(2):93-112.
[5]靳永愛,宋健,陳衛.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中國城市女性的生育偏好與生育計劃[J].人口研究. 2016,(6):22-37
[6]李英.城鄉居民生育意愿差異分析[J].決策與信息.2008,(5):152-153.
[7]茅倬彥和羅昊.符合二孩政策婦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差異——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實證研究[J].人口研究.2013,(1):84-93.
[8]牛亞冬,張文斌,張棟,賈艷婷,陳麗萍,張治國. 單獨家庭生育二孩意愿的分析——基于武漢市1093戶單獨家庭的調查數據[J]. 人口與發展,2015,(03):13-18.
[9]陶濤,楊凡,張現苓.“全面兩孩”政策下空巢老年人對子女生育二孩態度及影響因素——以北京市為例[J].人口研究. 2016 (5):P90-100.
[10]Graff.H.J. Literacy, Education, and Fertility, Past and Present:A Critical Review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79(1):105-140.
[11]呂江洪,黃寶鳳,石盛林.一孩與二孩家庭育齡婦女生育意愿比較[J].人口學刊. 2013 (01):36-43.
注釋:《2015年1月1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例行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