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呈彬
[摘要]“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我國同西方及非洲國家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對法語人才需求上升,同時也提出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職院校應用法語專業如何抓住機遇,順應潮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課題。
[關鍵詞]“一帶一路”;應用法語;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6-0131-02
引言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中國新一輪開放和走出去的戰略重點。在非洲,法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有21個,為通用語的國家有5個,將非洲納入“一帶一路”戰略將給中國拓寬、加深在非洲的經濟接觸增加額外動力。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實施,將會有更多中國企業去非洲投資,參與當地經濟建設,必將為法語人才帶來更多的海外實習及就業機會,為應用法語專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面臨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因此必須適應國家戰略需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全面提升高職法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法語人才特點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對法語人才的需求也發生變化:第一,人才需求量激增。近年來,中非經貿合作頻繁,在農業、基礎建設、能源開發等各領域都有積極發展。尤其是基礎建設方面,非洲是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場,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講法語,中國企業在這些國家承建著眾多政府經援項目和國際工程承包項目,對法語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如浙江建設投資集團每年在阿爾及利亞的項目就需要各類法語人才300名左右。一個大型工程建設項目,不僅需要經驗豐富、既懂專業又懂語言的高端翻譯人才,更需要大量有扎實法語基礎、具備一定綜合技能的一般管理人才。我們的畢業生就定位在后者。第二,熟悉當地文化。非洲是世界上法語國家最多的一個洲,各國經濟、歷史、地理、政治、宗教信仰以及風俗禮儀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須深入了解各國基本國情,才能更好融入當地生活,加深理解,從而保障各項經濟活動順利開展。第三,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應用能力。越來越多的法語人才愿意去非洲工作,他們必須具有較強的法語綜合實踐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除了扎實的語言基礎,還需要商務管理、計算機操作、網絡信息處理、國際貿易知識、人際溝通、良好的情商等綜合能力。可以說,“一帶一路”對法語人才的綜合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高職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
目前高職法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
(一)照搬照抄本科院校培養模式。對于辦學歷史長、辦學資源好的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已趨于成熟,但高職應用法語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與層次上不宜與老牌的、高資歷的院校相提并論,不能照搬他們的模式,而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應用型法語人才重在“應用”二字,要求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因此,我們必須結合高職法語專業學生特點,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實踐教學環節偏少。專業課程體系中,實訓類課程較少,語言技能課主要是法語視聽說、基礎法語等課程,受客觀因素影響,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環節偏少,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不高。綜合實踐主要通過大三期間的工學結合實現,但高職學生想在國內找到專業對口的法語實習崗位并不容易,學生往往通過其它工作實現對專業實習的替代。另外,工學結合時間短,社會實踐能力提升不明顯,這些因素都會對高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產生影響。
(三)缺乏職業引導。部分學生對未來迷茫,不清楚就業方向,不知道學習法語有什么出路,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從而影響學習效率。目前我們對學生的就業心理存在一定忽視,沒有進行有效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就業志向。沒有學習和就業目標的學生,注定難以成為優秀的法語人才,不具備職業持續發展能力,不能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需求。
三、專業教學建設與改革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法語專業應當順應歷史潮流,緊密圍繞市場辦學,積極進行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改革,始終堅持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社會發展為依托,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學生就業為目標,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規范的教學管理,培養既懂語言(英法雙語)又掌握相關專業技能的復合型應用法語人才。
(一)調整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鑒于市場對法語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應當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加強與企業合作,提高學生從事與法語相關工作的機會。我們將原來的單一職業方向細化為商務(跨境電商)、國際工程(管理、翻譯)、專升本等職業方向,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以法語為第一語言,英語為第二語言,以商務(跨境電商)、國際工程(管理、翻譯)為職業方向的高級應用型法語人才。
在課程體系方面,按照商務(跨境電商)、國際工程(管理、翻譯)等職業方向進行了調整:第一學年突出強調法語基礎的學習,適當增加基礎法語課的課時數;第二學年按照不同的職業方向實行分類教學,即分為國際工程(管理、翻譯)方向和跨境電商方向進行職業技能課的學習。具體來說,大一和大二重視學生基礎階段的學習,大三階段針對基礎好、能力強、學習愿望強烈的同學進行綜合能力提升教學,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可適當引導他們朝商務或其它相關專業方向努力。總之,我們應當在注重語言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
(二)教學模式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第一,根據課程性質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語言基礎課程重在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在講(授)練(習)結合的傳統模式基礎上不斷創新;語言技能課程可以與職業方向進行融合,情景教學模式是最好的選擇。第二,重視教材建設。鑒于國內尚無現成的高職應用法語教材,教學資料的選擇和改編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每門課程從教材或教學資料的選擇改編,教學大綱的編制,教學計劃及考核方式等,應由專人負責領導,集體共同完成,保證教學質量。第三,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實踐中,應當聘請懂法語的校外專家承擔專業技能課的教學任務和指導學生工學結合,切實解決語言應用能力與職業技能之間的脫節問題。同時充分利用學校其它專業資源,委派法語教師全程跟蹤學習,借機培養雙師型教師。每年派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實踐,培養和提升專任教師的職業素養。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幫助企業解決在海外經營中的資料翻譯和語言溝通問題,同時也鍛煉了教師的語言應用和實踐能力,以便在教學實踐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同開拓建設國外實習就業基地
樹立校企合作理念,積極開拓國外實習與就業市場,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海外)實習與就業機會,是高職法語專業未來發展的可行之路。非洲大陸是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場,一些大型國際工程建筑企業,如浙建集團、中鐵集團、中國港灣、中國地質、中國電力等,都在大規模擴展海外業務。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實施,將有更多中國企業進入非洲謀求與當地政府或公司合作,對法語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持久而強勁。法語畢業生在國外可以從事當地勞工管理、證件辦理、后勤管理、工地現場一般翻譯,及其它對外交流等工作,潛力巨大的非洲市場為應用法語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實習和就業機會。學生在國外實習或工作一至兩年后,即使回到國內,憑借這段經歷,他們也更容易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或選擇去法國留學深造,非洲法語國家的實習或工作經歷將為他們申請學校和簽證增添重要砝碼。因此,法語專業建設的重點之一就是為畢業生打通出國就業渠道,開拓國內外就業市場,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建海外實訓基地,提升實習就業崗位的專業相關度,提高就業質量。
(四)加強對學生的職業引導和教育
多數人認為非洲國家貧窮落后、自然條件差,剛畢業的大學生寧愿失業也不愿去非洲工作,形成供需矛盾;由于相關領域(國際工程或資源開發)的專業知識和語言技能欠缺,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般很難達到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針對上述情況,首先,我們應當加強職業引導和教育。教師可通過赴非工作的畢業生案例,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和誤解,端正就業心態。定期邀請從國外休假回國的畢業生回母校參加座談會,這些活動不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看到本專業光明的就業前景,而且還讓他們知曉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其次,聘請校外專家進行培訓。我們應當聘請長期在非洲從事國際工程建設或其他領域的法語專家,指導教師教學,并對一部分法語基礎較好且有出國工作意愿的同學,進行相關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語言技能的培訓,為將來去非洲就業做好準備,真正走上國際化道路。
四、結束語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法語人才提出新挑戰,也帶來新機遇,對應用法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我們的培養目標是掌握國際工程及國際商務領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涉外翻譯能力,能以法語為主要交流工具,在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從事國際工程、國際貿易及涉外服務的應用型法語專門人才。改革永遠在路上,我們只有不斷探索,積極進取,勇于創新,以專業國際化為特征,才能開創一條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