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敏
[摘要]隋唐時期,書法技藝得到了較大創新。隋朝僧人書法承上啟下,一定程度上帶有佛教的思想理念,使我國的書法技藝得到完善和繼承;隋朝之后,書法技藝迎來了歷史的新篇章,禪佛文化深入其中,形成成熟、定型的唐楷和狂草體系。本文主要針對隋唐僧人對書法技藝文化的開創與繼承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隋唐僧人;書法技藝;開創;繼承
[中圖分類號]J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6-0193-02
書法技藝風格是主、客觀因素融匯于書家大腦并定格、定型的顯現,具體地說是政治的影響、品格的塑形、文化的傳承、認識(學識)的外化、審美的傾向、法度的遵循、思想的流露、個性的抒寫、感情的進發,隋唐時期的很多書法家將自己的書法文化與佛教文化精髓深度融合,繼承和創造了獨具一格、影響深遠的一代書僧書法。
一、隋朝時期僧人書法技藝文化的開創與繼承
隋朝建國時間較短,僧人書法技藝并不完善,但書法技藝在一定程度上卻傳承了南北朝書法文化特色,尤其是僧人書法傳序六朝、統和南北,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隋朝書法的發展也主要分為兩個時期。
開國皇帝隋文帝將南北朝的文化全面融合到了一起,在書法方面,其融匯了南朝的精致綺麗與北朝的樸厚質直,剛柔相濟,而且還結合了魏晉南北朝的主要書體,融入了僧人書法文化,所以,在隋文帝時期,僧人書法文化主要是處于一種融合的階段,而僧人書法技藝則更多的是對隋朝書法的一種充實。所以,在隋文帝時期僧人書法主要延續了魏晉南北朝的書法特色。除少數書僧如隋初智永把晉書中的“神理”凝聚成“法”、獨辟一股書法新風外,整個佛教書法文化在隋文帝時期仍處于一種興起的狀態,尚未成為社會的主流和主導,但從《瑜伽師地論》記述來看,僧人書法在當時地位神圣顯赫,這與上層的高度關注是分不開的,這必然會影響到后世唐楷的成型。
隋煬帝時期,生產力低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突出,隋煬帝舉全國之力大修運河,對書法文化發展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隋煬帝對僧人書法文化的發展相當重視,其自身也對書法有一定的研究,所以,當時僧人書法發展具有較寬廣的平臺和空間。與此同時,佛教進一步興起發展并擴展到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許多方面,很多書法技藝無不洋溢著佛教文化的氣息,書法中糅合了佛法意境,還兼有儒家精神,僧人書法文化也在其中逐漸興盛起來。
隋煬帝時期的書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對上融入了魏晉南北朝的書法文化,對下為唐朝僧人書法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較好的鋪墊。這是一個亂世,其書法整體水平和成就相對于歷史上其它階段不太突出,僧人書法文化也沒有集中的體現,只有一個大體的僧人書法文化現象雛形,但是其卻為成名于隋朝、盛名于唐初的歐體以及其它楷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唐朝時期僧人書法技藝文化的開創與繼承
初唐時期的書法文化在換代伊始就一直保持著欣欣向榮的景象,其風格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隋朝的書法做派,唐初的佛法與書法之所以能相互結合,主要還在于唐太宗推崇佛教、酷愛書法,尤以王羲之的書法最愛之,此后歷代帝王都延續了太宗設五館的風氣,學習書法也蔚然成風。
盛唐時期,僧人書法文化對唐朝書法影響深遠,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懷素禪師,他是此期僧人書法的傳承與開創者,其書法較偏重于狂草,他將狂草書法發揮到了極致,突破了僧人書法古樸平正的束縛,創造了結構開闊大氣、骨力剛勁秀健,行筆奔放流暢、活潑自然的狂草書風,同時還將佛法的思想以情緒的方式融入到書法之中,讓草書看似紊亂,卻又有跡可循。盛唐僧人書法技藝文化取得的成就,緣于他們對佛教的虔誠和領悟之深,緣于他們對書法的執著追求和對張旭等前輩書家的學習效法,緣于他們對書法嚴謹法度的遵循和率直個性、強烈感情抒寫的矛盾統一的、把握分寸的拿捏。
開元盛世以后,唐朝的文學達到了另一個頂峰,特別是,各種風格的文人也集中在一起,他們詩文出色,書法上的造詣同樣深厚,一部分佛法氣息也融入其中,讓詩文與書法結合,以詩為樂,與書為舞,讓唐朝中期的書法文化極盡璀璨。各種各樣的文化全部集中在一起時,這些文化相互交流并且融合,僧人書法在其中吸納了許多種文化精華,形成魅力四射、流光溢彩的唐朝文化。
唐朝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同樣文化藝術也進入了繁盛的時期,各種風格迥異的文化競相登臺亮相。因為唐朝的繁榮興盛,在如此眾多的文化中,書法藝術也上升到了一個高度,書法的風格經歷了一次大的改革,變化了原來的形式,成為新的形態,各種各樣的書法形體都在同一時間出現在那一刻,許多書家將大量的時間貢獻在書法文字上,不斷地進行嘗試和創新,經過這場改革,這些書家創造出了獨屬于他們個人特點和個性風格的草書藝術形體。在這場變革中,懷素等許多僧人也同樣投入其中,他們不僅對書法的本身進行著研究,而且在書法的形體上也加入了佛教的因素,使書法更加具有特點。這樣的發展,對書法藝術是一個全新的提高,對書法文化是一個全面的跨越,僧人書法文化已經深深的融入到大書法文化之中。
安史之亂以后,紛繁動蕩的社會造就了偉大的書法藝術,書法魅力不僅體現出個人特點,而且描繪了晚唐時期人們于戰亂中渴求和平的心跡,那些致力于書法的僧人們一直引領這種潮流在社會里發展。佛教的主要特點就是自然清靜、安靜平穩,這個特點不僅融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而且契合了所有人都憧憬寧靜生活的需求心理,這一點也足以向后人們展現這些僧人們的佛教特點。唐代僧人的書法文字雖然是寫出來的,但它們依然擁有生命,每一筆一畫都能夠刻畫出這個字體的特點,他們使書法文字充滿了神秘感,讓人們感受到了文字的意境,仔細品味,你能從中感受到字體清靜的特點。據記載了解,很多寺廟樓宇在晚唐都經受了戰火的洗禮,僧人書法文化在戰亂之中也遺失了一部分,但是沉淀下來的都是凝聚書法精髓、薈萃佛教精神的精品。唐代僧人的書法特點傾向于草書,他們不懈的努力換來了草書進步的優異成果,不僅將狂草書法逐漸定型,而且為楷書等多種書法的成型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三、隋唐時期僧人書法技藝的全面融合
隋朝書法上承六朝,以智永、智果為代表的大批禪師書法家受王羲之的書法啟發影響較大,同時還延續了諸多僧人書法文化的精髓。到了唐朝以后,懷素等百余名有記載的書僧將楷體以及狂草得以完善,其利用禪佛為基礎,采用多種書法技藝,讓僧人書法技藝得到了全面的繼承和全新的開創。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隋唐這兩個朝代較為繁榮,各種文化在這個時期逐漸融入中國,當然佛教也不例外。在這兩個朝代中又以唐朝時期尤為繁榮,它在封建中國當中屬于封建文化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在這樣一種繁盛的社會中,各種文人墨客也在這個時期積極活躍起來,誕生了許多文學藝術泰斗,產生了眾多的千古傳頌的詩文精品力作。各種文學藝術的蓬勃發展,當然也帶動了書法藝術的蓬勃發展并經歷了一次書法大變革、大發展。各個文人墨客創新出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體系,唐代僧人也不斷對其書法進行革新,創造了獨具自身特點的草書。這些僧人不僅僅就書法本身進行改進、發展,同時還加入了自身對禪佛的理解,融入了一定的佛家要素。唐朝在鼎盛之期過后便進入了逐漸衰落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唐朝比較動蕩,各種紛爭不斷,但佛教仍是這個社會大力提倡的。在這個比較動蕩的時期,也造就了一些書法巨人,不過在這個時期,作為平常人的他們只能祈求佛家的庇佑,所以對于成長在這個時期的書法家來講,他們的書法不僅僅是自身書法的發展,它同時還帶有這個社會的印記,書法特點中帶著佛家的一些特征,這種書法在唐朝盛行了一段時間。
在比較動蕩的中晚唐,一些精于書法的僧人引領著這個時期的書法走向,他們是整個社會以及自身特點發展的一個縮影和代表,在書法體系中,這些僧人尚奇求變,并且在草書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書法展現出了僧人本身的禪佛思想,書寫上比較有意境。佛家一直推崇的是自然清靜,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正好相吻合,不論是當時的統治者還是當時的官宦,抑或是平民百姓,他們都向往比較平靜、比較自然和諧的生活環境。由于與社會背景的迎合,很自然,這種書法的特點不斷得到發揚光大。
四、結語
隋唐僧人對書法技藝的開創與繼承十分重要,其是影響后世楷書以及狂草成型的重要因素。隋朝延續了魏晉南北朝的書法作風,讓僧人書法逐漸鼎盛,而唐朝則開創了楷體以及狂草兩種書法技藝,而且每一種書法技藝的開創以及傳承都融入了僧人佛法的意蘊。因此,在隋唐時期,隋朝是對僧人書法文化的傳承,而唐朝則是對書法的一種繼承與開創。隋唐僧人對書法技藝的開創與繼承為我國書法文化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責任編輯: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