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桐
摘要: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一出,不僅全世界為之嘩然,連英國人自己都震驚公投所具有的力量。它不僅讓英國人反思這次公投是否正確,也讓人們再一次注意到“民主”與“多數人暴政”。本文先簡單分析一下脫歐公投的結果,然后闡述民主的基本內涵及其分類,進而論證多數人暴政雖然與民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兩者并不等同。無論是代議制民主還是直接民主,其目的都是要實現全體公民的意愿,要避免一部分人侵犯另一部分人的權利。
關鍵詞:英國脫歐;代議制民主;直接民主;多數人暴政
“……‘真理不在于支持人數的多寡,而同意本身不是衡量一個結果的‘真實或‘正確的標準?!盵1]
一、案例回顧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根據BBC統計結果,截至投票結果,有約1741萬選民支持脫歐,1614萬選民支持留歐,脫歐陣營領先127萬選票,英國脫歐成定局。然而,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卻全沒有歡呼與慶賀。英國民眾臉上寫滿了憂愁,許多投“脫歐”票的人懊悔不已;歐盟視其為不負責任的鬧劇,呼吁倫敦“立即啟動脫歐程序”;其他在局中、或在局外的國家除了惋惜外,緊急制定應對之策,防范可能出現的動蕩。許多專家評論英國“脫歐”弄假成真,絕非是民主的勝利,而是現實的尷尬。在脫歐已成定局以后,英國公民紛紛表示要再一次就“脫歐”進行公投,許多曾經投“脫歐”票的公民表示自己當時根本不知道脫歐意味著什么,如果可以重來,他們會投“留歐”票。也有人統計,超過90%的經濟學家、幾乎100%的權威機構(國內、國外)都不支持英國脫歐。而支持脫歐的陣營中,幾乎都是普通的民眾。
英國的這次公投引發了人們對這樣一些問題的思考:什么是民主?什么又是“多數人暴政”?它們又有什么樣的關系?
二、民主的基本內涵及分類
“民主(democracy)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是由人民(demos)來統治”[2]。然而,這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誰是人民?人民應該怎樣進行統治?人民統治的范圍又有多大?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這些問題都有不同的回答。例如,在古希臘時期,實行的是直接民主,公民通過公民大會對國家事務進行投票,而這里的公民僅限于2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女性、奴隸、外邦人都排除在外。到了今天,“公民”幾乎包括全部的成年公民,而且,民主也有不同的模式,不僅有直接民主,還有間接民主(或代議制民主)。目前對民主的定義還有著各種各樣的爭議,“用伯納德·克里克(Bernard Crick,1993)的話來講,‘在公共事務的世界里,民主大概是最為復雜、最讓人困惑的詞匯?!盵3]本文將采用《政治學辭典》中“民主”的定義:統治階級中的多數人掌握國家權力的形式、政治制度。[4]
前面提到,從古至今,民主有著各種模式,如古典民主、激進民主、人民民主等,但“最重要的區別存在于直接民主和代議制民主之間”[2]。在《聯邦黨人文集》一書中,麥迪遜指出民主制是一種純粹的民主,讓所有公民直接參與政治決策,即直接民主。相對的,共和制是一種讓民眾通過選舉的方式產生代表來治理國家,等價于一種代議制民主。[5]這里對直接民主和代議制民主的解釋也是符合大多數人的認識。
在支持直接民主的人物當中,最著名的非盧梭莫屬,他認為主權不可分割、不可轉讓,并以古希臘的公民大會和古羅馬的保民官為例闡述直接民主的可行性。同時他也認為主權是不可代表的,“一旦公共服務不再成為公民的主要事情,寧愿掏自己的錢口袋而不愿親自來服務的時候,國家就已經瀕臨毀滅了”,“不管怎樣,只要是一個民族舉出了自己的代表,他們就不再是自由的了;他們就不復存在了”[6]p123。盧梭特別反對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因為他認為任何一項政策或措施是符合公意的話,那么這些政策或措施就會得到全體公民的同意,而不會有分歧。他更反對成立各種黨派,因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分清楚公意與眾意,并且在一些派別有計劃的影響下,人們很可能受到蠱惑,從而支持一些自己其實并不需要的要求或不了解的觀點?!啊梢姽庥肋h是正確的,而且永遠以公共利益為依歸;但是并不能由此推論說,人民的考慮也永遠有著同樣的正確性。人們總是愿意自己幸福,但人們并不總是能看清楚幸福。”[6]p35例如在這次的英國脫歐公投事件中,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脫歐,脫歐對他們有什么影響。他們只是看到兩個立場(脫歐與留歐)在爭,誰的理由更有感染力,他們就支持誰。“人民是絕不會被腐蝕的,但人民卻往往會受到欺騙……”[6]p35而這被撕裂成兩派的觀點,無論誰的觀點將取勝,它又是否能真正代表了公意呢?或者它只是代表兩派的個別意志,公投只是他們實現個別的意志的手段而已呢?但是盧梭自己也提到,歷史上還沒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制國家,而直接民主恐怕也要兩千年以后才能實現。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實行直接民主存在著諸多的阻礙,其中一點便是直接民主極易導致多數人暴政。
三、直接民主與多數人暴政的關系
雅典的統治因直接民主而興盛,也因直接民主而衰落。在其統治達到鼎盛時期時,亞里士多德對這樣一種民主的統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民主政體下的個人性格特征可以用‘放縱來概括。對于各種各樣的‘欲望,他不分是‘必要的還是‘不必要的,不考慮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應該鼓勵和滿足的,還是應該控制與壓抑的,一律平等地加以追求,強調‘應該受到同等的尊重。”[7]特別是在蘇格拉底在全民公投之后被處死,亞里士多德對直接民主絕望至極。托克維爾將這種民主的濫用稱為“多數人暴政”,即有些人以多數人的名義為了個人私利而壓制少數人的自由和權利。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多數人暴政的例子,著名的有蘇格拉底之死、法國大革命,甚至包括希特勒的納粹統治。
所有的這些例子是否就證明著直接民主就是多數人暴政呢?并非如此。直接民主的行使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全民公投,它是一種針對事件而不是候選人進行的全民投票。除了雅典的公民大會外,近代也有新英格蘭的鎮民大會、瑞士的州民大會等。全民公投是為了更集中地反映全體公民的利益,拓展社會和個人的福利,而不至于政策措施為某階層或某集團所壟斷。但是,如盧梭所說的,人民都渴望得到幸福,但卻看不清幸福,而且還容易被腐蝕。公民的意愿往往容易受到某些黨派或集團的影響,從而使公投結果偏離公意。而且全民公投的計票方式也容易使公投結果偏向某一部分人,而使另一部分人的希望落空,從而導致一部分人的權利對另一部分人的權利的壓制,使全民公投演變為多數人暴政。全民公投選擇的是一種簡單多數的選舉體制,舉例來說,10個人就三個黨派(假設分別為A、B、C)投支持票,A獲得了4票,B與C分別獲得了3票,結果是A獲勝。但就這結果而言能說是A獲得這30%的支持率是代表了全體公民的意愿嗎?這次脫歐公投中,51.89%的人投了脫歐票。但在投票結果出來后,大量的公民請愿重新公投,蘇格蘭表示不愿接受脫歐這個結果,北愛爾蘭最大的民族主義政黨新芬黨也表示如果英國脫歐成功,那么也給了他們投票是否脫離英國的理由。公投不僅沒有反映全體公民的意愿,而且還給英國的政治帶來了動蕩。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全民公投只是給公民提供了機會上的平等,不僅沒有最大程度地反映民意,反而還有變成多數人暴政的危險。
因此,多數人暴政是對直接民主的一種背離,它導致了大多數人以“人民”的名義來抹殺少數人的自由和權利。直接民主固然是一種人人叫好的一種政體,但適合的政體才是最好的政體。雖然盧梭無比稱贊直接民主,但他也認為連實施民主制都需要很多條件?!按送?,這種政府(民主政府——引者注)還得要多少難于結合的條件啊!首先,要有一個很小的國家……其次,要有極其淳樸的風尚……然后,要有地位上與財產上的高度平等,否則權利上和權威上的平等便無法長期維持?!盵6]p85雖然到了今天,很多國家已經實行民主制,但這并不意味著各個國家實施直接民主的條件已經成熟。以全民公投為例,雖然到了今天,隨著網絡的發展,無論國家的大小,全民投票已經不是問題。但計票方式、公民的政治素養、知識水平、對問題的認識程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都影響著公投結果,影響著直接民主作用的發揮。無疑,直接民主都是許多國家人民的向往,但直接民主的貫徹任重而道遠,不可操之過急。雖然代議制民主沒有像直接民主那樣舉行全民公投,而是由選舉出來的代表來代表公民來實施統治,但它也是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原則。無論是代議制民主還是直接民主,它們都是實現全體公民利益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切勿使民主淪為多數人暴政。
參考文獻:
[1][美]布坎南著,吳良健、桑伍、曾獲譯:《自由、市場和國家》,北京經濟學院1988年出版,第68頁。
[2][英]安德魯·海伍德著,吳勇譯:《政治學核心概念》,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第81頁。
[3][英]安德魯·海伍德著,張立鵬譯:《政治學》(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第74頁。
[4]王邦佐等編寫:《政治學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376頁。
[5]參見俞可平主編:《西方政治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第192頁。
[6]《社會契約論》:[法]盧梭著,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第123、35、35、85頁。
[7]徐大同主編、王樂理分卷主編:《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