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人享有生育權,生育權從權利內容來看,應當包括生育自由權、生育決定權、生育知情權以及生育終止權等權能。生育權有別于其他具體人格權,男女性別上的生理差異決定了生育權的行使情況存在巨大的差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這也是構成生育權沖突的根本原因。尊重生理的差異性基礎,堅持平等保護為原則,注重生育意愿為導向嘗試化解生育沖突。
關鍵詞:生育權;生理差異;沖突化解
隨著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的推行,由“生或不生”引發的矛盾糾紛開始在司法實踐中占據一席之地。目前調整生育現象的立法規范性文件以及政策文件中,均表現為輕視生育的權利屬性,而著重生育的義務要求[1]。該做法一方面在處理生育權沖突時立場搖擺,另一方面對于化解生育權沖突時采取消極回避的態度。典型體現在備受詬病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9條,對于男女性生育權上的生理差異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立法態度,使得生育權的沖突并不能有效化解,甚至極端情況下還有引發激烈矛盾糾紛的風險。
一、生育權沖突的表征
生育權是一項自然人享有的權利,但該權利具有獨特性。其一,該權利從類型上看屬于人格權,而非身份權,否則無法解釋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其二,該權利從性質上看屬于合作型權利,即或是現代醫療科技手段的介入,也無法否認其權利實現需要男女性的生理合作基礎;其三,該權利從內容上看屬于沖突型權利,基于合作實現該權利的主體目標一致時,則權利順利實現,合作主體目標不一致時,權利將爆發沖突。
從沖突的表征來看,主要體現為生育自由權、生育決定權、生育知情權以及生育終止權層面的權屬行使的不一致。生育自由權沖突表現為女方選擇不生育,但男方強制要求其生育;生育決定權沖突表現為女方生育時難產,女方決定不生育與男方決定生育相沖突;生育知情權沖突表現為女方單方作出生育決定與男方生育知情權相沖突;生育終止權沖突體現為女方單方終止生育與男方生育意愿相沖突。
二、生育權沖突的根源
生育權從權利的享有狀態上來看,有一點類似于財產權中的共有關系。權利人在對共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過程中,產生的沖突無法避免。從這個視角入手,生育權的沖突是由其權利的性質決定的,故而也無法避免。
就其根源上來看,產生生育權沖突的固有原因是基于男女性天然的生理性差異,具體表現為三個層面。其一,男女性天然的生理差異,導致男女性在生育權利行使時已經有了天然的分工,意味著女性的生育權著重體現為較強的生育自由權、生育決定權和生育終止權,男性的生育權著重體現為較弱的生育自由權、生育決定權、生育終止權和生育知情權。其二,男女性生育權行使的主被動關系不同,女性在生育權行使過程中,其主導型地位更為明顯一些,比如女性基于妊娠的生理基礎,其生育自由、生育決定和生育終止更為主動,而男性行使生育權時僅僅在自由權和知情權上發揮的作用較凸顯,故而比較被動。其三,男女性生育的意愿上存在的差異難以調和,對于生男生女、生育數量、生育方式上男女的觀念上存在的差異易引發矛盾沖突。
三、生育權沖突的化解
有學者認為,女性的生育權屬于人格權保護內容,男性的生育權屬于身份權保護內容,基于人格權優先于身份權保護,故而女性的生育權應當優先于男性的生育權[2]。這種觀念貌似有一套自己的邏輯論證思路,拋開該觀點中前提錯誤先不談[3],其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其證成的關鍵性依據“人格權優先于身份權”的說法是偽命題。民法最為基本的原則為“平等”原則,該原則要求平等的保護人身權,即人格權與身份權平等保護,而并沒有所謂的優先保護一說。故而,要化解生育權沖突,便需要首先端正認識,在平等保護基本原則的基礎之上再來進一步的分析沖突化解方案。
生育權無論男女應當平等保護,但男女性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不容忽視。平等保護意味著全面平等的保護男女性的生育權,一方面要需要承認的是男女性在生育上的生理分工并不意味著男女生育權的不平等,而是為了實現生育功能相互依存的一個結果;另一方需要注意的是男女性對生育權的主被動地位不同因而對權利受到保護的需求程度就不同,比如女性生育自由、生育決定和生育終止時的地位更為主動,被保護的需求程度更高,男性的生育自由在一定程度上要對女性的權利做一定的讓步,男性生育知情權處于被動地位,被保護的需求程度更高,需要女性做一定程度上的讓步。
生育是一項合作型權利,在生育意愿上達成合議是化解沖突的最好的辦法。換言之,男女性通過生育契約的方式來調整生育意愿上的差異,能夠最大限度的預防生育沖突。例如,男女可以自由約定,男方在一定程度上讓步生育自由權和生育決定權,但必須保障相應的生育知情權和生育終止權。生育契約的形式可以是男女雙方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即事實上的生育行為可以通過生育契約去解讀。
參考文獻:
[1]周永坤.丈夫生育權的法理問題研究[J].法學.2014(12).
[2]周征.生育權的私權化[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5).
[3]李景義.生育權的性質及法律規制[J].甘肅社會科學.2014(3).
[4]樊麗君.生育權性質的法理分析及夫妻生育權沖突解決原則[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05(4).
注釋:
[1]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強調,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雙方在實行計劃生育中負有共同的責任。
[2]該理論不僅在學術討論中存在,甚至在法院的判例中也有。例如“葉光明訴妻子朱桂君擅自流產侵犯其生育權案”中,法院認為,被告朱桂君享有的生育權是基于人身權中的一種生命健康權,原告所享有的生育權是身份權中的一種配偶權。當兩權利相沖突時,法律應當更加關注生命健康權,而非配偶權。
[3]上文已經就生育權的性質做了分析,此處不再贅述。
作者簡介:
杜玫娟,女,26歲,四川南充人,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為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