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東
摘要:高中語文是初中語文的進階,在保持了部分初中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對這些知識進行了必要的引申,并融入了不少新的知識在里面。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抓住語文教學的核心——“閱讀”,借此來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進行培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突出主體
語文本身是一種知識,可是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確表現得極為藝術。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語文這一門語言工具是極為依賴的,學生對語文進行學習能夠使語言技能得到有效地鍛煉,從而讓言談變得或生動或有趣、或風趣或幽默、或高雅或不凡。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大量積累還可以從根本上對自身產生影響,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高。從整體上看高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是其中的關鍵部分,閱讀不光是各種語文考試中的重頭戲,還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可以說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成敗,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閱讀教學的成敗。正因如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教學,通過不斷地閱讀教學強化,使學生將閱讀養成為一種習慣,同時積極地引導學生去進行閱讀,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適時的予以指導,讓學生能夠掌握閱讀的相關技巧,使學生從“閱讀”向“會閱讀”遷移。本文就對高中的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簡單的論述。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相對自由的,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考慮到找到學生的共性,對學生施以有效的教學,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地發展。換而言之,就是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主體性,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的突顯。在高中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得到保障,就需要語文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做好相應的輔導工作,積極的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保持在正確的道路上持續前行。就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教師要想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有效地培養,就需要在閱讀教學時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并竭盡全力的去展示自己、表現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表現得足夠積極,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閱讀作為高中語文“聽書讀寫”的其中之一,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關鍵部分,也是重要部分。因此,需要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學習之中,對課本的文本材料進行深度的閱讀挖掘,從而汲取到大量的語文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之中,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啟發;在學生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從根本上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予以促進,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地培養。
第一,高中語文教師要先培養起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成功與否的必要條件,學習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直接的聯系,而學生是否積極的進行學習又決定了學生是否有進行學習的動力。因此,要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高中語文教師積極的進行閱讀教學,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借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興趣從其他地方向閱讀遷移,從而培養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科是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其同生活的關聯度遠遠高于其他學科,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無時無刻不使用著語文知識,而學生對語文閱讀的不斷深入學習,不僅是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讓學生的語言組織運用能力和語文理解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為了使閱讀教學能夠達到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進行培養的目的,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牢牢的把握住課本教材,然后通過各種方法去對學生進行激發,借此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高中語文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一項極為有利的因素,為了順利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予以激發,高中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對學生諄諄善誘,并及時地予以學生必要的鼓勵。
我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難點兼重點——“文言文閱讀”,就需要教師積極的采用多種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調動,從而讓學生培養起對文言文進行閱讀的興趣。文言文課文,由于距今也有些年頭,因此其語言表達習慣和我們現代漢語是略有出入的,這就需要教師帶領著學生去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在進行了探究后,學生在繼續接下的學習。例如:文言文課文中,有不少的通假字,也有不少的一字或一詞多意的情況出現,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對文言文進行閱讀,高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采用極富趣味性的方式,借此來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增強培養,讓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得到較為自由的提升。也正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高中語文教師就能夠順利的激發起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進而讓這種興趣轉化成為我們日常閱讀學習中的有效動力,讓其推動著學生主體地位的全面充分體現,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在不知不覺間得到較為有效地提高。
第二,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融入新的教學觀念。學生在對語文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既有機械性的記憶部分,又有理解性的知識部分,這使得語文這門課程中有多數文章是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并理解的,而在這樣過程中自然是少不了教師的合理引導的。由于高中語文教師通過教學經驗的積累,對所教授的課文已經有了較為透徹的理解,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不太好把握教學進度,在極為順暢的情況下就快速將文章進行了講解,但是這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接受的,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我們應該清楚的知道,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一個輔助引導者,因此教師需要將教學觀念予以轉變。高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從“填鴨式”教育的怪圈中跳脫出來,把閱讀教學的課堂還給了學生,是學生從“被動式”閱讀轉變為“主動式”閱讀,從而讓學生在閱讀課堂教學中表現得更為積極。也只有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夠得到有效地保證。
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極富內涵的,教師要能夠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細心的指導,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穩步地提升。同時,高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格外關注,及時地發現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讓學生改掉這些習慣,從而保證閱讀教學能夠更為有效地進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