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竹
摘要: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在享受著網絡搜索的信息便利之余,網絡信息收集、網絡信息發布以及網絡言論自由都成為了個人信息的泄漏隱患。個人信息得不到有效保障,人們的財產安全以及隱私安全就時刻面臨著威脅,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科學的方法進行個人信息的保護,使人們在使用網絡信息技術的過程能夠安枕無憂。鑒于此,本文就針對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搜索與個人信息保護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以供參考,希望能為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搜索與個人信息保護提供有效參考價值。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網絡搜索;個人信息保護
在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下,網絡搜索已經逐漸得到人們的廣泛應用,甚至產生了較大程度的信息依賴。但是現階段中,網絡搜索還存在著一定程度地缺陷,人們在使用網絡搜索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不僅有自己需要的資料,更充斥著大量的個人信息以及重要隱私,而這些個人信息通常都是人們在使用網絡環境的時候不經意間留下或是無法進行消除手段,這就使得網絡搜索具備便利條件的同時,還時刻威脅著人們的個人信息安全,更衍生了人肉搜索這一類以侵害個人隱私為核心的網絡技能。在網絡搜索的雙面特性下,人們逐漸的對個人信息保護加強了重視,但一直未能作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和解決措施。因此,為了保證人們的個人信息安全,有必要對網絡搜索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以便能夠作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1.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搜索與個人信息保護產生原因
(一)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淡薄
通常情況下,網絡搜索只提供信息服務,而這些信息大多是由相關行業和媒體進行編輯后上傳到網絡,這就表明人們在瀏覽信息和發布信息時一直都掌握著主動權,而影響個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就包括了人們自身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問題[1]。在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淡薄的情況下,人們在使用一些社交軟件進行交流的時候,因為網絡言論自由的特性,沒有經過謹慎的考慮就透露了個人信息,以致這些個人信息在網絡大數據中得以保留,甚至被廣為傳播,同時。人們在社交論壇的時候不經意填入個人信息,發布之后想要清除卻發現論壇存在著嚴重缺陷,不具備刪除功能或是受到了權限的限制無法及時刪除重要信息,最終導致個人信息在網絡大數據中成為公開信息、傳播信息。
(二)缺乏有效的網絡監管制度
根據現狀考察,我國雖然在網絡信息安全的問題上加強了重視,但是受制于技術條件無法采取有效的監管手段,以致網絡環境較為混亂,更使得人們在使用網絡搜索的時候不能分析哪些屬于個人信息,在侵害個人信息的時候不能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我國已經連續開展了多次網絡環境凈化行動,但最終的實際效果較為低弱,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極大的影響了監管人員對于網絡監管的期望,導致網絡監管人員在工作時缺乏積極性,繼而在監管工作中出現問題的時候相互推脫責任,使得網絡監督機構形同虛設,極大的影響了網絡監管行業的穩定發展,更使得個人信息隱患遲遲不能得到解決[2]。
(三)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
鑒于網絡監管制度的缺陷,我國的網絡安全問題一直無法完善法律法規。盡管我國發布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但是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不能有效實施,更促使許多投機分子在信息交易中更加猖獗。此外,在個人信息被侵害的情況下,即使人們自發進行了舉報行為,也無法提供具備法律性質的依據,這就可能導致舉報條件不成立,即使舉報成立,也很難保證勝算和損失估算。除此以外,我國的網絡環境中常常有許多好事分子、不法分子利用人肉搜索技術肆意侵犯公民的個人信息,不僅造成了其心理壓力,嚴重情況下更會引發網絡暴力使得受害者精神失控作出自殘行為,但是受害者對于此類行為卻無法作出有效的法律手段[3]。
二、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信息保護
(一)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人們更應該充分認識到數據信息在網絡環境中的公開性和傳播性,一旦個人信息透露在網絡環境中就必定難以挽回。因此,人們應形成良好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在使用社交軟件和社交論壇等信息平臺的時候,應謹慎考慮信息的重要性,為了避免手速快于思考造成的個人信息泄漏,可以通過設置社交軟件的快捷鍵來延緩信息發布速度,通過加強信息在腦海中的印象引發個人信息保護的思考和分析。一旦個人信息已經發布出去,應及時聯絡相關的信息平臺管理人或求助于公安部門,盡量將個人信息的損害降到最低。
(二)完善網絡監管制度
在進行網絡監管工作之前,網絡監管人員必須明確自身的職責重要性,在監管工作中要以嚴謹和細致的工作心態正確面對。為了保證網絡監管工作的有效性,網絡監管部門應制定有效的個人信息界定線,從而使網絡監管人員能夠順利開展網絡監管工作,在制定個人信息界定線的過程應以財產保護、隱私保護以及知識保護為準。除此以外,網絡監管部門要制定合理的責任制度,將各個工作人員的職責落實到底,并針對責任制度完善與其匹配的獎罰制度,促使網絡監管行業處于健康穩定的道路。
(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現階段的個人信息保護主要是通過公民名譽權進行法律裁判,但這種保護機制對于個人信息不夠全面,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法律漏洞。因此,必須在明確個人信息界定線的基礎下,完善與其匹配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使我國公民在進行個人信息維權的時候能夠依靠有利的法律手段進行維權操作。除此此外,要重視人肉搜索對于公民信息的侵害,不僅要制定相關的常規法律,更要制定匹配的刑事法律,確保網絡暴力下的受害者能夠作出有效法律手段,避免出現網絡暴力下的傷亡事故。
三、結語
總之,我國現階段在網絡搜索與個人信息保護上還存著較大的問題,為了降低個人信息泄露引發的財產損失、心理傷害以及人身傷害,必須積極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網絡監管制度以及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從而確保我國人民在個人信息受到侵害的時候,能夠采取有力的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參考文獻:
[1]劉小霞,陳秋月.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搜索與個人信息保護[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05:125-128.
[2]李剛.探究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搜索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0:35-36.
[3]夏偉亮.大數據時代環境下的網絡搜索與信息保護[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