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加瑪麗·阿力
摘要:幼兒園開展的美術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藝術活動之一,美術活動也是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有力武器。幼兒可以將自己關注的熱點、感興趣的事物以及幻想的美好世界等畫在紙上。因此,通過多種途徑,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讓美術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是關鍵。正因為如此,本文就精選題材,利于創造;引導兒童多觀察多想象積累其生活經驗;注重求新求異,培養獨立創作能力;教師要指導幼兒的繪畫過程;轉變評價標準五個方面展開研究。
關鍵詞:幼兒;繪畫教學;美術;實踐活動
引言
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就是運用美術活動來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的美術活動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通過教師設計的有益于幼兒健全人格形成的課程來培養。 我們要善于利用教育的藝術來激發幼兒對人類視覺藝術的喜歡和熱愛,通過美術教育把人類的文化用生動優美的形式和內容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幼兒,讓他們的眼睛、心靈和雙手都為發現美、創造美做好充分的準備。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材料藝術、造型藝術,它是通過造型、色彩、構成等來塑造藝術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繪畫活動具有強烈的直觀性和感染力,很容易為幼兒所接收,他們把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與理解,描繪在平面紙上。每個幼兒對顏色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因此,幼兒教師也就不能用現成的繪畫色彩知識強行對幼兒進行灌輸。教師的責任是: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幼兒對色彩的敏感度,多角度、全方位地給予幼兒啟發與提示。
一、精選題材,利于創造
在對幼兒進行繪畫教學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是關鍵。要想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首先要對所選取的題材進行篩選,所選題材要適合幼兒的創作與思考。在進行繪畫活動前,教師需要做的是選擇適合幼兒的題材,所選題材利于幼兒展開想象空間;反之,則要放棄題材從新篩選。所選擇的題材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樣更容易使幼兒發揮無限的想象力。選擇一些有想象空間、有選擇余地,且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的題材,切實能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這樣有助于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對幼兒的思維創造也能產生積極影響。
二、引導兒童多觀察多想象積累其生活經驗
幼兒的想象與創造不可能憑空出現,主要起源于豐富的記憶表象,而豐富的知識經驗是創造想象的基礎。所有的創造想象都要跟基于原型的基礎上才能創造出新的事物,新的形象。幼兒的繪畫創作亦是如此,比如,想象畫是需要以現實生活的形象為基礎的,構成畫面的新形象要來源于幼兒自己擁有的生活感受。這其中就涉及到觀察,觀察是幼兒認識客觀事物的有力手段。在觀察中幼兒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獲取的知識越廣泛越深刻在幼兒的大腦中留下的印象也會越豐富清晰,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基礎也就會越強。創作來源于生活,因此,引導兒童多觀察多想象積累其生活經驗對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注重求新求異,培養獨立創作能力
繪畫是一種創作活動,幼兒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啟發并鼓勵幼兒積極創作。幼兒每天都在看周圍世界,教師如果不加以指點,很多幼兒并不會注意物體的表象的,教師如果能夠適當引導,能豐富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感性認識,對幼兒繪畫的創造將會幫助巨大。幼兒的繪畫造型具有游戲性、隨意性。因此,當幼兒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線條時,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幼兒大膽對物體進行創作,用不同的線排列組合,學會對物體進行合理裝飾。比如,孩子從家里帶來一只小烏龜,引起其他幼兒的濃厚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與孩子們一起觀察小烏龜背殼上的花紋,并且啟發幼兒用各種線裝飾小烏龜的背殼,由于幼兒對這活生生的動物興趣濃厚,大家在教師的倡導下積極發揮合理想象,而且都創造出了不同花紋的背殼,同時也添加了其他景色,豐富了畫面。可見,以幼兒的興趣為支點,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創造出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的藝術作品來。
四、教師要指導幼兒的繪畫過程
幼兒繪畫離不開教師的科學指導,但是,統一模式的指導會讓幼兒畫出來的畫較為統一,體現不出幼兒的獨特性。所以,有針對性地適當在技能上給予指導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指導學生畫《蝴蝶》,目標是讓幼兒用點、線、面、對稱的方式去裝飾自己心目中的蝴蝶,教師畫出基本線條如:曲線、直線等,基本形狀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可以指導幼兒用形狀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點、線、面等加以裝飾蝴蝶,然后再鼓勵幼兒發揮合理想像,適當添加內容,這樣也能畫出幼兒心中各具特色的蝴蝶了。因此,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幼兒多看,多摸,多感受,不斷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在創作時才能想別人未之想,畫別人所未畫,做別人之未做的。如讓孩子接近生活,走進大自然,去觀察一片云,一棵樹,一只鳥;并把它們當做朋友、伙伴,再經過幼兒稚嫩的情感和心靈的浸潤,將這些無生命的東西變得有情感,有思想,甚至有表情,而且充滿生命力。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去感受平時看到的色彩鮮艷的、不同風格的圖書上的作品,也可以選取一些形象夸張的、色彩明快的、充滿想象的優秀作品讓孩子們欣賞,因為這些作品富有創意的聯想能夠為幼兒的視覺、心靈等帶來不同的感受,有助于促進他們藝術能力的遷移。
五、轉變評價標準
恰當評價對幼兒行為習慣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肯定和鼓勵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激勵方式,而且還能提升幼兒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能激發幼兒對美術學習的動力。評價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導幼兒在繪畫學習方面的興趣取向。不同的幼兒繪畫出來的作品也各具其特點,因此,幼兒教師在評價時也要有其獨特的標準。教師要摒棄傳統的以寫實性、藝術性為主的評價標準,從幼兒的視角出發,建立彈性的評價標準,要多一些鼓勵與肯定,少一些過于嚴苛與成人化的要求,真正做到以幼兒的視角去審視幼兒繪畫出來的每一副作品。這種積極的評價會一直支持幼兒向成人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常言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繪畫是融幼兒的想象、創造于一體的,加強幼兒的繪畫指導,讓幼兒對畫畫產生興趣,不僅能夠帶來新的學習途徑,也可以讓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更好地將自己的所想、所感表達出來,在繪畫中找到屬于幼兒自己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推動幼兒美術教學的發展,推動幼兒藝術表現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郝安利.幼兒教師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關系之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2]許涼涼.發展幼兒繪畫創造力的教育策略,《學前教育研究》,2014.
[3]蔣靜娜.還給幼兒一個歸屬自我的繪畫空間——辯析影響當前幼兒美術教學的幾個瓶頸問題[J].才智,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