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奧布力
摘要: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是培養并發展學生的思維素質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思維素質和思維的創造性是語文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基礎,因此語文老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這兩種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思維能力;思維的創造性;語文
思維能力是學生重要的智能,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因此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培養并發展學生的思維素質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思維啟動往往以驚奇和疑問開始。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設意境,使學生不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樣就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的掌握知識并發展智力,可以培養思維能力。
一、培養并發展學生的思維素質
思維素質體現認得思維水平和差別,培養思維素質是培養思維能力的突破口,在教學中抓緊培養學生思維素質時,可以發展他們的能力和創造性。
(一)培養思維的敏捷:思維的敏銳性指思維的速度,它表現欲處理問題時的敏捷,針對性和合理性思維敏銳的話、能全面思考、正確判斷、迅速推斷。培養學生思維敏捷要注意一下幾點:
1.要抓緊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落實,這是培養敏捷的基礎,只有扎實的知識才能發揮思維的敏捷。
2.要抓緊知識之間的滲透與積動,用實際例子講知識之間的聯系,時間長能逐步培養思維的敏捷。
3.對重要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實現使用的方便,培養思維敏捷。
(二)培養思維的完整性。
培養的完整性表現于思維和綜合性,培養思維完整性的主要方法是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結構,加強聯系具體法,如下:
1.教師指導學生抓住各知識點的共同和區別,各知識點的聯系,整體掌握知識結構。
2.讓學生做一些綜合性強的聯系,讓學生親自動手解決問題,練他們的思維空間和綜合性。
(三)培養思維的穩固性:思維的穩固性表現于思維問題時的準確性、科學性、邏輯性和思維深度,其中邏輯性是最大特點,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掌握基本知識。 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
2.要重視分析并掌握知識的邏輯性。
3.要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人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思維的創造性表現欲思路的新鮮性、寬廣性、靈活性和獨特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啟發并保護思維,一方面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解決、多開頭思路,另一方面指導學生歸納知識規律、多練多用。
要創造問題環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總是在問題環境中產生,思維過程是發現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問題是思維的開始點,也是思維的動力,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的關鍵在于科學地提出問題和創造合理問題環境。創造問題環境使學生導入新課,學生主動掌握新知識、進行思考、探索。學生通過思考從一些感知性的知識中推出本質性的規律。
創造問題環境使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發生矛盾,學生舊知和新知之間產生沖突,使學生導入與某種問題有關的環境的過程。
創造問題環境的原則:
1.問題要小,但要具體。
2.問題既要新,又要有趣。
3.問題有要一定難度。
4.問題要富于啟發性。
5.問題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聯系,符合學生學習實際。
因此,教師將舊知識與新知識相結合,通過提出問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興趣在任何教學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規范、鮮明、準確、形象、生動、流暢、合乎邏輯,饒有情趣,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語文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可以容易啟發思維能力。教師不僅負責提出問題,還鼓勵學生發現并思考問題,指導他們的思考方法和過程,使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思考問題的過程叫思路。如果教師不重視思路,那么學生會出現思路不清,層次復雜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思路研究,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維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