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山
摘要:20世紀以來的每個民族的社會結構、意識結構和文化結構同樣呈著多元化發展,這種格局又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審美的取向。因此個人形象設計要適應時代審美標準的需要。美在人物形象設計中往往表現出得很寬泛,必須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形式體現出符合人物個性的美學特質。從整體來把握人物的個體是必要的。在設計前要充分考慮到個人與自我,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和諧。我行我素的設計可以成為一種風格,但不是個人形象設計的目的,只有在適合自己、適應社會大眾審美觀及環境特點基礎上創造出個人的個人形象,才能做到美的和諧三者真的統一。
關鍵詞:人物形象設計;研究;管理
“個人的形象設計是一門綜合藝術。主要表現在發型、化妝、服飾及儀態等方面,具有知識的多學科性和多技能的專業性;又因個人的形象又是千差萬別的,受個人的生理性和社會性的差異以及環境的變化等條件所制約,這就決定了形象設計要求以生理性和社會性相結合,把握動態的多樣性原則,合乎一般美學原則。”①生理性表現在人的自然本色,要揚長避短,做到形象要合體;社會性表現在人的社會活動范圍,做好角色變換,形象要合適;動態性表現在環境的變化,形象要與之和諧。
一、人物形象設計的概念
要理解人物形象設計我們必須先從這兩個詞語入手。“設計”一詞是形象設計的核心詞。設計是一種現代物質文明與藝術、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它包括現代工業、商業、公共事業、人、環境等造型計劃。而“形象”這個詞在《辭海》中有兩個解釋:一是形狀相貌;二是指文學藝術區別于科學的一種反映現實的特殊手段。即根據現實生活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生動的圖畫。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都是文藝作品的描寫對象,其次也包括社會的、自然的環境和景物。”②
根據如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形象設計的概念。形象設計除包含服裝、服飾、發型、化妝幾項具體內容外,還含有精神、文化等多種因素。形象設計是一個整體的、全面的構思與計劃以及把這種構思與計劃,通過一定的手段完成的過程。
二、審美取向對個人形象設計的影響
“個人形象設計的審美取向也體現現代審美的多元化特點。個人形象設計要適應時代審美標準的需要。如同對知識追求的無止境,人們對美與精致的追求也是無止境的,不同的時代亦有相應不同的審美需求。我們的時代與社會是多元的、繁復的,同一時代的社會發展形態必然引發出多元的審美觀;同地域的對美的看法總會表現出多樣的民間風情和地域色彩。形象設計也牽涉到十分復雜的文化表達機制和文化認同機制,雅與俗、美與丑、自然欲望與審美需要都在這種文化表達機制和認同機制中得到肯定或否棄。即便是同一時代、同一歷史條件、同一國家、同一民族、同一地域的審美觀也會大異其趣。這樣一來,折射到具體的形象設計中,人們的需求針對性更強、更為個性、更為多元、更為紛雜。”③設計師不能只依靠自己的審美眼光與個人偏好,應從客觀實際出發,形象設計中更加注重令設計對象的滿意實用與美感,不同于其他的設計帶有設計師強烈的個人風格。設計的變化必須順應這種趨勢,成為形象設計時代審美變化中的一部分。
三、個人形象設計關鍵要素分析
(一)發型
隨著科學的發展,美發工具的更新,各種染發劑、定型液、發膠層出不窮,為塑造千姿百態的發型式樣提供了年齡、職業、頭型和個性的各方面需求。發型樣式和風格的改變同樣在設計要素中產生重要的影響,也會極大地體現出人物的性格及精神面貌。
(二)化妝
“化妝的重要性也許上了年紀的人對此的感觸會更深一些,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的膠原蛋白會隨之流失更快,如不加以保養和美化,皮膚的老化現象即會明顯浮現在面部。此時,化妝作為傳統、簡便的美容手段就會普遍盛行起來。這不僅局限于中年女性,如今化妝的低齡化趨勢正在顯現,甚至有愛美之心的男性也在漸漸嘗試對于面部的保養及美容化妝,可見化妝對展示自我的重要性。”④淡妝高雅、不刻意,彩妝艷麗、濃重。施以不同的妝形,與服飾、發式的和諧統一,將更好地展示自我、表現自我,提升自信與個人魅力。
(三)服裝
服裝造型在人物形象設計中占據著很大的視覺空間,因此,也是形象設計中的重頭戲。服裝的選擇要看款式、比例、顏色、材質,還要充分考慮視覺、觸覺與人所產生的心理、生理反映。服裝能體現年齡、職業、性格、時代、民族等特征,同時也能充分展示這些特征。在個人整體形象設計中,除了能夠熟練掌握美發美容工藝外,還要了解服裝的款式造型設計原理,及服裝的美學和人體工程學等相關知識。
(四)飾品
“飾品配件的種類繁多,如頸飾、頭飾、手飾、胸飾、帽子、鞋子、包袋等都是人們在穿著服裝時最為常用的。由于每一類配飾品所選擇的材質和色澤都有所不同,因此設計出的造型也是千姿百態,也正是因為于此才能恰到好處的點綴服飾和人物的整體造型。”⑤它可以使暗淡變得亮麗,使平淡增添韻味。但如何選擇飾品配件佩戴在服裝上卻是需要考究的,這也是能夠凸顯出人的穿著品位和藝術修養的最好體現。
小結
“個人整體形象設計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藝術,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身處于各行各業的人們,都祈盼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示在公眾面前。人們急于想提高自我形象設計的能力,但總是感到力不從心,往往是投入較大而收效甚微,甚至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在這里大家都忽略了形象設計的藝術要素,即掌握形象設計的藝術原理,并且在人們不斷接受新概念的引導與新事物的更新時,也要接受設計表現出需求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要求形象設計不單單只是簡單的研究其技巧,而更多的是需要系統的設計理論,在理論的指導下來完成不同的設計創作。”⑥只有這樣才會找到真正開啟形象設計大門的鑰匙,個人整體形象設計也將向生活化、實用化以及更深層次的空間發展。
注釋:
①王杰等.藝術與審美的當代形態[M].北京:人民文學出辦社,2002:55-70.
②廖國偉.藝術與審美的文化內涵[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240.
③孫正聿,李璐瑋.現代教養[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4:292-304.
④周少華.人物形象設計[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
⑤楊青青.形象設計藝術[M].上海: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2011.
⑥李 玉.形象設計[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 孔德明.形象設計[M].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12
[2] 馬建華.形象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