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我國已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逐漸加劇伴隨著長期護理需求的增加。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量增加,是因為對長期護理需求的患者來說,需要承擔的不僅是治療費用,更多的是漫長的治療周期和專業的護理費用。我國目前保險市場上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品種單一,市場不健全,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的需求。本文通過對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議,以對長期護理保險的現狀進行優化。
關鍵詞:長期護理保險;長期護理;制度優化
我國人口老齡化引起的老齡人口數量的逐漸增多,對我國社會保障帶來巨大的壓力,需要住院治療和長期護理的老齡人口增多與醫療保險費用支出的增多,催生了長期護理保險的誕生。長期護理保險作為解決人口老齡化的手段之一逐漸得到公眾的認可。
一、長期護理保險的概述
(一)長期護理保險的涵義。
長期護理保險指的是對那些年老、意外傷殘、疾病等致使身體技能部分或完全喪失的被保險人提供護理服務或經濟補償的一種健康保險。一般來說,被保險人如果無法從事保單中規定的五項或六項日常生活活動中的三項,即被認為是生活無法自理。長期護理費用是一種僅在發生機體處于機能障礙狀態,需要并發生了護理服務的情況下產生的費用。
長期護理通常周期較長,一般可長達半年、數年甚至十幾年,其重點在于盡最大可能長久地維持和增進患者的身體機能,提高其生存質量,并不是以完全康復為目標,更多的情況是使患者的情況好轉,或僅僅維持現狀。
長期護理費用的低發生率和高額特征,使長期護理在足夠大的人群樣本中成為一種可保風險。長期護理保險就是分散和轉嫁長期護理高額費用風險的保險。
(二)長期護理保險的特征。
從總體上看,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具有補償性質。
健康保險的責任是對被保險人承擔因意外事故或疾病所致醫療費用或收入損失的賠償責任。長期護理保險也屬于健康保險的范疇,因此對醫療費用的支付或長期護理費用的支付,都具有補償性質,適用于損失補償原則,以防被保險人獲得額外利益,誘發道德風險。與傳統的健康保險不同的是,長期護理保險的重點在于維持和增進患者的身體機能,一般不以完全康復為目標,更多的情況是使接受服務的對象的身體機能好轉或僅僅維持現狀。
2.保障的長期性。
傳統的健康保險一般期限較短,大多為一年或一年以內。雖然長期護理的日均費用一般低于其他的醫療費用,但因其護理服務時間較長,個體很容易遭遇巨額長期護理費用,因此長期護理是一項期限較長的護理服務,保險人承諾保單的可續保性,該產品才能夠真正為被保險人接受長期性的護理服務提供保障。
3.有通貨膨脹保護條款。
由于通貨膨脹因素的存在,如果在長期護理保險中未設有通貨膨脹保護條款,若干年后被保險人給付的保險金可能不足以支付逐年上升的護理費用。為了使被保險人免遭受到通貨膨脹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長期護理保險通常設有通貨膨脹保護條款,以應對通貨膨脹風險。其表現形式一般有兩種,一種形式是在保單上注明賦予被保險人定期購買額外保險的權利,且不必提供可保證明,另一種形式是規定保險金定期的給付額可以根據通貨膨脹的指數以一定的年增長率予以增加。
4.具有現金價值。
傳統的健康保險產品多為短期險,保費繳納采用自然保費制,而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由于承保時間長,保費一般采用均衡保費制,保單具有儲蓄性,因此在其生效若干年后,便會出現一定的現金價值積累。如果被保險人做出撤銷其現存保單的決定時,保險人得向其提供“不喪失價值”的選擇權。
二、我國產期護理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環境尚未健全,缺乏法律規范。
中國目前正處于過渡到法律社會的時期,其中包括保險業的行業相關政策仍在進行中。相關的立法工作也沒有正式啟動,缺乏相應的法律配套文件,政策導向還不明確,在各方在缺乏制度約束的市場環境下進行競爭的局面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缺乏制度,確保作為商業健康保險成員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無法追求的尷尬局面。
(二)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護理分級制度。
目前,中國長期照顧保險相關護理法規并不完善,缺乏統一的分類制度。 對于長期護理保險產品來說,對護理等級、護理機構以及對日常使用生活工具能力喪失和日常活動的界定沒有明確的衡量標準,這可能造成保險賠償過程中的額度、范圍等的模糊,最終將會影響整個長期護理行業和長期護理保險行業的發展。
(三)長期護理保險產品需求市場不健全。
長期護理保險出現時間較短,首次于2006年在我國中國保監會頒布的 《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中現身,并且其在我國的發展十分緩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原因:一是大眾觀念偏差造成的影響。由于我國長期存在的“養兒防老”傳統觀念,使得長期護理保險被人們所忽視,并且造成推廣難的問題,轉變這種觀念可能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二是定價的不合理,潛在的消費群體缺乏消費能力。由于其可能的護理成本較高,加上可能存在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等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以及保險公司由于缺乏經驗,風險控制薄弱,因此造成長期護理保險產品開發采取了更保守的精算假設,造成新產品定價會比較高。 而且,中國的行業收入水平、區域、城鄉差距較大,貧富差距非常明顯。這些因素使得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的有效需求受到了限制。
(四)保險公司對開展長期護理保險的認識不充分。
許多商業保險公司不愿意制定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原因是長期護理保險本身更有可能導致道德風險。 但是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缺乏遠見的行為,從長遠來看,長期護理保險將成為人們險種,因為長期護理保險與代際關系、家庭結構、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緊密相關。
(五)保險公司缺乏經驗技術、精算數據和有經驗的專業人才。
在我國目前的險種中,長期護理保險是一個“年輕”的保險產品,僅有較少的歷史經驗數,缺少類似于壽險中生命表類型的相關費用表,且由于我國經濟、歷史文化等情況的不同,國外一些數據的借鑒意義并不大,這樣使得費率厘定變得舉步維艱。再加上缺乏相關的精算方法和專業精算人才,造成了長期護理保險產品開發的困難以及定價的不合理。
三、完善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的建議
(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長期護理分級制度。
良好的市場環境首先需要相應配套的政策法規,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讓長期護理保險在我國能夠依法可依,有明確的制度保證,才能夠在機構設置方面依法實施,將長期護理與醫療機構相結合,建立起多層次,多元化的長期護理結構模式,構建起良好的市場環境。
(二)發揮政府在護理保險中的作用,積極引導與幫助。
長期護理保險作為社會保障中的一部分,可以起到緩解社會保障的壓力,因此在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當發揮引導和幫助作用,積極出臺惠政策,引導各方資金投入到長期護理保險事業的發展中,鼓勵民間資本的投資,加大對地方護理保險的發展和鼓勵,通過良性競爭,提高我國長期護理保險事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加大宣傳力度,改變民眾觀念。
為改變民眾傳統觀念偏差對傳統護理保險的影響,要加大宣傳其保障的積極作用,可以通有效地控制媒體輿論導向,加強民眾對長期護理保險的必要性認知,并邀請民眾參加長期護理保險的體驗活動,在活動中改變民眾傳統觀念的偏差。另外,保險公司也要發掘長期護理保險的潛在需求者,即中青年生力軍。
(四)建立起長期護理保險的數據庫,為產品開發奠定基礎。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經驗數據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由于國內長期護理保險存在的期限較短,缺少大量有價值的統計數據,進而無法對損失分布和住院率分布等理論模型的可信度擬合和參數估計,再加上實際過程中缺乏實證數據,這些因素造成了精算模型不能應用于到保費確定當中,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建立保險公司自己的數據信息系統,充分發揮權威機構和行業組織的權限,利用醫療服務渠道獲取信息建立數據庫來解決。
參考文獻:
[1]向思南.我國老齡化背景下長期護理保險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5.
[2]朱秋蓮,譚睿.青島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政策設計、實施成效與展望[J].人口與社會,2015,3:96-104.
作者簡介:秦勉,男,生于1993年,山東濰坊人,河北經貿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