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青
摘要:底座類零件是機械行業中常見的零件,用處廣泛,其加工工藝文件規則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本文依據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步驟,進行底座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進行設計,主要針對具有平面結構、內螺紋、鉆孔、倒角等加工特點進行舉例說明,列出相應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和刀具卡片,供學習參考。
關鍵詞:底座;機械加工;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刀具卡
在任何機構設計中,都需要有底座的支撐,才能保持機構的穩定性。本文采用“手搖偏心輪傳動機構”中的底座零件,如圖1-1所示為例,分析箱體類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利用XA6130機床進行加工。
一、零件加工工藝分析
該零件是由六個平面及兩處倒角所組成,其中外形一處尺寸有精度要求,其他尺寸為自由公差,并且有兩處需要鉆孔攻螺紋且有位置精度要求,兩處M5螺紋需要配做,所以,在加工中應先以外形尺寸為基準進行加工,其次在保證56mm處的尺寸要求前提下進行鉆孔及螺紋配作。根據以上分析,制定此零件的加工工藝措施如下:
1.零件圖樣上帶公差的尺寸。總寬度尺寸標有公差值,加工時采用尺寸中值進行加工即可。零件總長度方向尺寸無精度要求,兩個M5配作孔與其他零件有裝配關系,所有再設計上兩個M5孔位置上要有精度要求,再加工時注意位置精度問題,同時在加工時注意螺紋的螺距、質量問題等。
2.長度尺寸無公差值,加工時采用標注尺寸60mm加工即可,需要保證垂直度,加工倒角處,可以利用劃線法提前畫好零件的C7倒角線,將零件進行傾斜安裝,再采用直柄立銑刀加工即可。
3.基準先行。因鉆孔加工需要位置精度,應以56mm端面的兩側面為基準,按圖紙設計,以A面為基準找到中心位置,再進行鉆孔即可。
4.內螺紋孔加工,先用中心鉆鉆中心孔,然后用?4.2的麻花鉆加工底孔,然后再用M5絲錐進行攻絲即可。
二、裝夾方案的確定
平口虎鉗,在加工時應用平口虎鉗配合尺寸適當的墊塊進行加工,在選擇裝夾平面時應盡量保證加工基準與設計基準重合,若不可行則盡量減少裝卡次數。
首先將零件的六個表面分別換位裝卡,將六個表加工到相應的質量要求,并且保證零件的尺寸設計要求。
其次,在加工兩個C7倒角時,利用平口虎鉗將零件傾斜45度裝卡,利用立銑刀加工即可。
最后調整工件的角度,利用平口虎鉗將預打孔的表面朝上,劃線控制好2個M5螺紋孔加工位置,在進行中心鉆定位,麻花鉆鉆孔,絲錐攻絲。
三、加工順序的確定
首先以A平面為基準,銑削尺寸,并且進行精加工,在銑削平面時應首先加工12mm厚度,然后加工56mm寬度,最后進行長度及倒角的加工,當尺寸達到要求時即可加工孔,以中心孔、鉆底孔、攻螺紋的順序進行加工。
四、刀具選擇
刀具及其參數見表1-1中底座的機械加工刀具卡片。注意:螺紋底孔注意選擇相應尺寸的麻花鉆。
五、切削用量選擇
根據被加工表面質量的要求、刀具材料和工件材料,參考切削用量手冊或有關資料選取切削速度與每轉進給量。
背吃刀量的選擇因粗、精加工而有所不同。粗加工時,在工藝系統剛性和機床功率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取較大的背吃刀量,以減少進給次數;精加工時,為保證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背吃刀量一般取0.1~0.4mm較為合適。
六、機械加工工藝卡片的擬定
匯總前面分析的各項內容綜合成機械加工工藝卡片,如表1-2底座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所示。此套表是編制是指導操作人員進行機械加工的指導性文件,主要內容包括:工序順序、工序內容、各種加工步驟所用的機床設備、夾具、刀具、量具等。
參考文獻:
[1]呂宗明.機械制造工藝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2]喬元信.公差配合與技術測[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3]張棟,數控軸類零件加工工藝設計,電子測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