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摘要:課堂紀律指的是為保障學生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而設置的行為規范和標準,以及教師施加的有效控制。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來維持紀律。
關鍵詞:課堂規則;組織教學;課堂監控;自律品質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紀律問題,是教學改革之后的重要焦點,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師對如何處理與學生的關系產生困惑,以及學生學習方式和態度的變化等現象都導致課堂紀律出現問題,阻礙教學的順利推進,甚至使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的學習受到干擾,學校效果降低,教學效率低下??梢?,維持課堂紀律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經過教學觀察和總結,筆者發現,英語教師只要采取以下幾種策略,就能有效維持課堂紀律,為教學順利開展提供保證。
一、課堂規則,是班級整體成員都要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
積極有效的課堂學習規則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會產生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建立有效的課堂規則,來約束班級成員的行為,使大家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活動上,那么課堂規則如何建立和實施呢?
(一)遵循學校基本行為規范,踐行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校都有制定基本的學生行為準則和行為規范,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提出基本的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行為變化,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良行為,指引其按照行為規范約束自身的行為,樹立積極的行為意識,養成好的課堂紀律習慣。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個別具有良好紀律行為的學生進行表揚,為其他學生樹立學習榜樣,使學生對自己與他人的紀律表現進行比較,遵循準確的標準,規范課堂行為。
(二)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制定課堂規則,共同制定
這主要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接手一個班級的時候,要善于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其實每一個高中生都渴望自己在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中,希望自己成為班級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希望參與班級的建設,教師就引導學生共同制定班級課堂規則,使學生集體達成共識,哪些行為得到允許,哪些行為要堅決抵制,這樣使學生在意識上達到統一,無形中對每一個成員產生約束力,使他們不敢隨意違反課堂紀律。
(三)課堂規則的制定要遵循少而精、積極引導的原則
教師指導課堂規則的制定,肯定要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課堂紀律標準和行為規范,以供學生選擇,需要教師注意的是班級紀律準則一定要是積極的,不能是禁止性的行為,多設置倡導性的行為,使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而不是對各種行為令行禁止,使學生產生壓力,心理上形成排斥感。由此可見,規則的制定也需要諸多技巧。此外,教師要把握規則制定的時機,切不可在學生出現問題之后才設計規則,而是要先發制人,在班級建設之初就進行課堂紀律的制定,使學生一開始就樹立紀律意識,增強自我約束能力。
二、有效組織教學,合理組織課堂活動程序,使全體學生圍繞學習活動有序交流,維持紀律
課堂紀律的還壞很大程度受教師自身教學組織能力的影響,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覺,如果一堂課足夠成功,每個教學步驟和環節都緊密相聯,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需求強烈,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中來,那么課堂紀律問題就會減少,甚至學生會自覺規范行為,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組織教學能力。
(一)增加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
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學習活動置于教學的核心地位,把時間和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參與到學習互動中。例如:很多教師英語課上都是自講自演,學生被排斥在學習活動之外,不需要他們主動參與,也不需要他們積極思考,學生就很容易走神,繼而產生紀律問題。因此,教師要重新設計教學過程,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自然更加主動參與課堂,減少違反紀律的行為。
(二)教師保持緊湊的教學節奏,處理好教學過渡
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對教學過程設計不夠嚴密,對教學節奏掌握不夠熟練就容易出現紀律問題,這種現象較多出現在新手型教師的課堂上,他們對于教學步驟不很熟悉,很容易出現教學節奏的混亂和教學的中斷,這個間隙,學生因為自我約束力差就很容易出現紀律問題,或者前后位說話,或者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等。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做好教學設計,使教學步驟合理,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思路跟隨教學逐步深化。另一方面,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先后和教學過渡的設計要詳細,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例如:教師每節課都要做好教學的補充,萬一本節學習任務提前完成,剩下的時間作何安排,教師都要提前想到,保證教學節奏環環相扣,盡可能避免紀律問題的產生。
三、課堂監控,是教師對學生的違反紀律行為及時加以控制,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
課堂監控是必不可少的維持紀律策略之一,因為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違反紀律的行為必然會產生,甚至每節課都會存在,教師要做好有效的監控,就可以及時制止或者引導學生的不良趨向,使學生及時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活動中,促進英語課堂有序開展。
(一)預防原則
教師要具有較高的觀察能力和注意分配能力,在開展教學的同時善于觀察學生的情態和動作,對于即將產生的紀律行為要加以預防。例如:對學生進行簡單提問,或者言語暗示,或者通過目光提醒學生保持注意力等,這種預防方法是最積極有效的,既可以幫助學生回歸課堂,又能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二)采取有效措施
教師在預防的基礎上也要及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處理,如果學生已經產生紀律問題,教師要如何處理呢?筆者認為,教師要本著尊重學生尊嚴和公平、合理的原則來處理學生的違反行為。例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懲罰、要求學生到講臺上做題、對學生進行知識檢查,或者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學習要求等,這些措施既不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又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四、培養自律品質
課堂紀律的維持策略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高中階段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約束力,能夠辨別是非,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價值判斷,因此教師啟發學生自我檢查、自我反省、自我監督和規范,形成自律品質,促進英語課堂紀律的規范化,為積極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英語名言來制定自己的學習箴言,學生會充滿興趣,積極參與;或者教師對學生進行遵守紀律的目的性教育,學生之所以紀律性差就是因為對其意義理解不夠全面,教師結合學科特征學習英語語言表達的紀律學習規范,使學生在意識上高度重視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提高認識,對紀律產生積極的內心情感。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的課堂紀律維持策略多種多樣,既需要教師參與,也需要學生主動維護,教師要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觀察學生的能力,學生要增強紀律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課堂紀律,最終實現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