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摘要: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油畫的風格是與作者的藝術風格緊密相連的,而作者的藝術風格又取決于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中國油畫中的民族性是中國油畫區別于西方油畫的關鍵所在。中國油畫民族性的建構應當從借鑒吸收西方油畫中的優秀元素、扎根在民族生活土壤之中、緊隨時代步伐三方面入手。
關鍵詞:油畫 民族性 建構
引言:藝術家的創作風格與所處的地域文化必然有著緊密地聯系和相關性,對藝術家的創作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油畫中的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審美意識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于繪畫意境的追求、內在含蘊美的注重勝過對事物本身的描繪,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繪畫中的民族性也根據所受文化、風俗以及歷史發展的不同有所不同。這些民族性是歷史積淀的成就,對中國藝術乃至世界藝術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價值。當前,每一個中國油畫家都應當對“中國油畫的出路何在”、“怎樣才能使中國油畫成為弘揚我國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
中國油畫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對西方油畫的學習、模仿和超越,在不斷的學習、反復的模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具有民族性的油畫特色。中國最早學習油畫的主要有李叔同、何凝香等人,這些人將油畫藝術帶到了中國,促進了中西方繪畫藝術的交流,為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后還出現了徐悲鴻、林風眠等一些著名的油畫大家,這些人為中國油畫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油畫民族性的探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文革期間,中國油畫藝術遭遇了致命的打擊,幾乎處于停滯狀態。但這一時期也有一些油畫家如蘇天賜等人還在進行著中國油畫民族性的艱辛探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油畫創作回歸正宗”、許多畫家追逐的時尚,一時間西方各藝術大師的藝術作品成為畫家競相崇拜、模仿的佳作。面對這種情況,如何使富含民族性的中國油畫成為世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中國油畫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汲取外來文化的有益因素求的新的發展,已成為擺在中國油畫藝術家面前的重大問題。面對油畫這個異域文化的產物,我們大多只能憑借自身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所熟悉的知識構成去解讀,而在探索油畫民族化的道路上,中西方文化間的誤讀始終伴隨其中。兩種文化間的交流似乎存在著必然的誤讀。誤讀在《韋氏新世界大學詞典》中的解釋是,“錯誤地閱讀,尤其是錯誤的闡釋或理解”(阿格尼斯,《韋瓦新世界大學詞典》,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P212),也就是說誤讀是一種錯誤的闡釋行為。 薩義德在他的《東方學》中說:每一文化的發展和維護都需要一種與其相異質并且與其相競爭的另一個自我的存在,每一時代和社會都重新創造自己的他者,因此,自我身份或他者身份決非靜止的東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人為建構的歷史、社會、學術和政治過程。文化間的傳播(文化間的誤讀)必定是雙向的,文化誤讀必將貫穿于文化傳播之中。
我們總是會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讀另一種文化。兩種不同文化間,當以他者的眼光觀察另一種文化時,只是站在一種文化的外部進行觀察,此時,他者的眼光會起一種過濾網的作用, 篩選出符合自己口味的東西,他者文化只是自己的言說。油畫民族化過程中嘗試用本民族語言去解讀外域文化產物——油畫——即可看作是文化誤讀。誤讀分為有意和無意,在油畫民族化的過程中充滿了自覺或非自覺的誤讀,構成了中國油畫民族性的重要特征。
中國油畫的民族性建構是一個艱難探索艱辛跋涉的過程,因而中國油畫要實現從“西洋化”到“中國化”的轉變,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借鑒吸收西方油畫中的優秀元素。油畫藝術起源于西方,對于西方優秀油畫大家創作中使用的技法、風格等我們都應當積極借鑒、虛心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實現中西方油畫的相互融合,促進中國油畫的大發展。
第二,創作應扎根在民族生活土壤之中。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國家和民族要想在世界文化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立足于本民族的實際,將本民族中的優秀文化推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和知曉,這樣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中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內涵,這樣才能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到豐富的營養,才能創作出具有民族文化的作品,才能真正使中國油畫走向世界。如果僅依靠民族身份是于事無補的。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對生活的感受和感悟,即使創作技巧再高、技術再精湛,也會因沒有生命力而顯得蒼白,更別說模仿的作品了,更是毫無價值可言。如世界油畫大師畢加索的作品,他的作品之所以能產生震撼人心的效果關鍵在于他注重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并注重從生活中汲取養分,有人這樣評價其作品“他的作品充分的表現出本世紀四分五裂的幻象”。這種既注重生活的真實感受,又不拘泥于生活感受才使他的作品成為所有油畫家學習和模仿的佳作,以至于“所有后來者只不過是為畢加索的作品增加一些注腳而已”。由此可見只有扎根民族的實際生活中,才能創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來。
第三,藝術創作應緊隨時代步伐。一切藝術都必須與時俱進。中國油畫只有在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的碰撞中發現自己的生命力所在,緊跟時代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使中國油畫獲得新的發展。任何藝術要想獲得生存與發展,必須扎根在土壤中。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與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油畫進行創作的主要土壤,主要扎根在該土壤之中的油畫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
結語
油畫從國外傳入我國近百年的歷史是一部學習、模仿和創新的歷史,也是油畫從“西洋化”向“中國化”轉變的歷史。中國油畫之所以有別于西方油畫關鍵在于中國油畫中蘊含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就是油畫中的民族性。新世紀,中國油畫應當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汲取西方現代文化中的精髓,實現中西文化的融合,同時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中扎根,與時代保持同步,這樣中國油畫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曹意強.寫實主義的概念與歷史[J].文藝研究,2006年07期
[2] 尚輝.論第一代油畫家的文化心理[J].文藝研究,200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