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一、導言
我國建立現代港口物流基礎比較薄弱,起步較晚,但加快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的重要性已引起人們的關注,依據我國的國情提出的基本發展策略、建議和目前建設中總結的經驗,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快速高效地建立我們的現代港口物流。
為了與日本東京、韓國釜山等境外港口角逐東北亞航運樞紐地位,我國環渤海地區亟須確立一個北方港航運中心。從現有各個港口的建設條件看,大連港和青島港水域條件優越,但偏離北方經濟中心的京津地帶,且距中部航運中心上海港較近,因此,兩港難以承擔起北方航運中心的重任。從經濟技術實力和地理位置上看,天津港理應成為北方的國際航運中心,但其僅靠自身單獨實現這一目標還面臨諸多困難。特別是天津港水域條件較差,難以滿足巨型船舶進出港的要求,泥沙淤積嚴重,港口維護運行成本高。再加上大連、青島兩港的競爭分流,使得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緩慢。而曹妃甸港“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大陸有淺灘”,是我國北方地區少有的、渤海內唯一不需要開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設多個大型深水泊位的“鉆石級”港址。從地理位置上看,曹妃甸港位于大連港和洋山港之間,港址距京津唐大城市的時間距離在2~3小時之內,交通集疏運條件便捷。利用曹妃甸港口資源優勢,建設大型深水碼頭和能源、原材料加工儲備基地,可以把京津唐發達的產業密集區與國際資源市場用最廉價的運輸方式聯系起來,成為京津唐地區鋼鐵、石油、化工等大型企業進口原材料的供給基地,對于緩解我國能源、原材料緊張狀況,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港口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國港口物流的發展現狀
在港口總規模及能力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國港口的功能也在不斷升級。我國大多數沿海港口屬于第二代港口,但少數發展較早的大型港口正積極拓展自身功能,向第三代港口發展。目前,我國港口的業務仍以貨物的裝卸、儲存和中轉為主。雖然一部分港口正在嘗試擴展業務范圍,比如在提供倉儲服務的同時也進行貨物檢驗、分裝、貼標簽等增值服務,或組織自己的運輸車隊為客戶提供門到門的配送服務,但物流體系還不健全。因此,我國港口目前還無法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集約化的物流服務。
(二)中國港口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企不分。我國港口的管理體制仍存在“政企合一”的現象,港政管理和碼頭經營合一,港口經營至今仍處于一種相對壟斷的狀態,企業無法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致使與港口關聯的臨港工業、商貿業等得不到相應發展。
2.物流信息化建設程度不高。目前,我國許多沿海港口都建立了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就整體來看,我國港口物流信息系統的功能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在港口物流所涉及的相關行業部門中缺乏協調性和共享性。
3.港口物流業人才匱乏。我國物流企業管理和實務人才除總量緊缺外,總體上受教育層次也偏低,且專業化教育匱乏,物流從業人員實務經驗短缺,導致專業化物流服務方式有限,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難以提高。
三、針對港口物流發展的策略
(一)信息化標準化
加強港口物流信息化、標準化建設。當今世界物流業已經形成了專業化、柔性化規模化、信息化的格局。而這更多地依賴于條碼技術、數據庫技術、電子訂貨系統(EOS)、電子數據交換(EDI)、資源管理系統(ERP)等信息技術的支持。因此,應建立覆蓋港區生產流通和倉儲運輸企業的網絡平臺,使港口具備物流信息港的功能實現各企業、客戶和有關管理機構的信息充分互聯形成港口與港口、港口與海關、港口與貨主、港口與承運商連接的有機整體。提高標準化程度加強標準化工作協調和組織工作。對國家已經頒布的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應用新型標準,使各種相關的技術標準協調一致提高港口物流活動中貨物和相關信息流轉的效率。
(二)協同策略
在我國環渤海地區共有大小40 多個港口,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港口群,其中天津港和秦皇島港在環渤海經濟圈中的樞紐作用尤為顯著。而曹妃甸港與上述兩港間均存在業務競爭,如果各港口為各自利益相互競爭大打價格戰則無異于自相殘殺。無序競爭對港口個體和港口群的物流能力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因素,因此有必要與上述港口建立協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只有通過信息共享、整合資源,交流先進管理經驗,控制港口間的價格戰,緩和港口間的激烈競爭,形成一致對外的局面,才能實現區域內的持續發展,同時提升整體競爭力。
(三)人才的引入及管理
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其核心還在于建立和完善用人機制。
創造適宜人才穩定和發展的內部環境:曹妃甸港需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在企業內創造寬松和諧的適宜人才穩定和發展的環境,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文化氛圍,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各類高層次人才的特點,滿足人才自我實現的需要,在現有的人才隊伍的穩定上下功夫,用感情留人,用薪酬待遇留人,這樣不但可以穩定現有的人才隊伍,強化他們的歸屬感,對引進的人才也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增強了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建立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把定性考評和定量考評、貢獻考評和能力考評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起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使考評的內容和標準可以進行統一,減少人員考評的主觀影響,增加考評的客觀性,提高考評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將考評結果與崗位、新酬和獎勵、懲戒掛鉤,最大限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對考評機制的信任感。
結論
本論文的研究,以現代物流系統理論結合港口理論為指導,在調研和借鑒我國港口企業物流系統規劃的經驗基礎上,結合港口的地理、資源和區位等情況進行分析我國港口的發展潛質。中國港口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海運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重心向中國的轉移、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建立需要,及環渤海經濟區的開發開放都是我國諸多港口崛起的助推劑。憑借自身環境及區位優勢,我國各個港口完全有資格發展成為國際優良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