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英財經網6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正通過復制其久經考驗的國內戰略贏得印度市場中國品牌正在統治全球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去年10月至11月,在印度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品牌中有4個來自中國,Vivo、小米、聯想和OPPO在該市場的總份額已超40%,遠高于一年前的14%。除了多年生產經驗,中國廠商在印取得成功的秘訣還包括已在中國本土奏效的營銷策略。
中國廠商具有一個優勢,即印中消費者存在相似習慣:對品牌的忠實度都很低。因此,所有廠商的競爭都圍繞價格和內存等硬件展開。中國品牌已掌握個中技巧。為吸引對價格敏感的印度顧客,中國手機專注于增加內存空間、提供多個SIM卡槽以便用戶選擇收費更低的網絡運營商等功能。針對熱衷自拍的印度消費者,金立、酷派和OPPO等都推出“自拍專用”攝像頭。中國品牌還諳熟印度語言的多樣性,手機支持的地方語言甚至超過印度同行。
在印度,中國廠商還占據另一優勢:都是高效生產的行家。紐約大學商業分析中心主任阿寧迪亞·高斯說,“他們充分利用深圳的制造業基地,以極低成本生產出達到旗艦產品標準的高質量手機。”如今,隨著新德里展開“印度制造”攻勢,華為等中國手機制造商正把生產線遷入印度。
中國廠商還斥巨資聘請寶萊塢和板球明星為其代言以吸引印度消費者。但這只是表面功夫,他們的真正銷售戰略是復制已在華奏效的線下分銷模式。畢竟,在印度線上銷售僅占總銷量的1/3。一些中國品牌正復制國內的“小鎮戰略”,在印開設大量實體銷售點和服務中心。這意味著中國品牌把視線投向城市市場以外。而蘋果正在大城市建造大展廳,銷售僅有1%的印度人買得起的產品。▲
(作者安南亞·巴塔查亞,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7-06-17